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爱看大片?先看好莱坞不会告诉你的10件事

博主 Charles Passy 译者 孟夏 《 青年参考 》( 2012年07月18日   41 版)

    1

    “真正扣人心弦的是我们的资产负债表。”

    想象一下:行业领头人奋力在一个自己不再了解的世界里保持与时俱进,这听起来像是“公民凯恩”式的电影传奇。但观察人士说,实际上这的确是目前电影公司高管们的状态。

    美国电影总票房2011年下滑了近4%,至102亿美元,已是连续第二年下滑。当然,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通过视频点播渠道观影的方式越来越流行。去年,消费者在流媒体视频上的支出上涨了50%,达34亿美元。这种变化对电影业的影响,与数字下载对音乐行业的影响如出一辙。

    的确,好莱坞从在流媒体的销售上赚了些钱,但这些是不够的。综合起来算算,就会发现潜在危机;我们几乎能清楚地预见到电影在影院的终结。

    2

    “3D是给笨蛋看的。”

    那么电影制片商在用什么办法,让更多人进影院呢?他们开始再度采用好几十年前的一种创新技术:3D。

    并非每个追随好莱坞的人,都对这种趋势感兴趣,他们说3D只是昙花一现。另外,动作片也不是总能很好地转换成3D制式。《波士顿环球报》影评人泰·波尔称,最近上演的《诸神之战》、《格列佛游记》和《绿灯侠》3D版本,是“对视觉皮层犯下的罪行”。他写道,这些电影不但剧本糟糕,看起来也很糟糕,演员的脸和后脑勺都是分开的。当然,好莱坞可不这么看。

    但无论如何,消费者都在为这种获得新生的旧技术多花钱:3D版票价一般一张要贵3美元。

    3

    “电影就是赤裸裸的广告。”

    许多电影观众也许还能回想起影片《E.T.外星人》中,里斯巧克力豆引出外星人的桥段。那是1982年左右经典的好莱坞植入式广告。

    现在要吸引外星人可能需要更大诱饵:好莱坞越来越依赖麦迪逊大街(美国所有知名广告公司几乎都驻扎在纽约麦迪逊大街)来创收。的确,植入式广告带来的利润,从2005年以来翻了一番,达约18亿美元。

    这种对娱乐和广告之间界限的模糊,遭到消费者权益倡导者的谴责。但好莱坞认为,这是商业运行的必要组成部分,仅靠卖票是没法赚钱的。为电影公司代理过的洛杉矶律师林赛·康纳说,“总得有人为这些创造出来的内容埋单。”

    4

    “纽约?芝加哥?其实都是温哥华。”

    当好莱坞想用某个特定城市做背景时,会面临一个选择:找到合适场景,与可能要价昂贵或要求很多的当地摄制剧组打交道,或者前往一个看起来相似且急于讨好制片方的地方,特别是如果还有政府财政奖励的话。

    尽管视觉效果可能会打折,但好莱坞常会选择后者。结果,有些州,比如密歇根和路易斯安那,就成为了拍摄电影的热门去处。加拿大──特别是多伦多和温哥华,由于太热门而被称为“北好莱坞”。即便某个地点对情节至关重要,制片方也会毫不犹疑地在别的地方进行拍摄。

    5

    “我们通过限制你们的选择,来促进票房销售。”

    好莱坞把主打年轻人的“爆米花电影”安排在暑期放映,这应该没什么奇怪的。但如果知道电影公司在其他时间是怎么玩时间游戏的,人们可能会大吃一惊。

    行业观察人士说,如果他们觉得一部电影不可能引起票房轰动,就会选在不景气的淡季周末上映,这样就不必和更受关注的影片竞争,需要的宣传费用也更少。

    简言之,通过精心安排时间表(以及竞争),并最终限制观众的选择,电影公司就能让可能会赔钱的电影,卖出更多票。

    6

    “我们会讨好华盛顿……”

    是的,就连好莱坞都有游说机构:美国电影协会,由美国前参议员克里斯·多德担任主席。该协会去年斥资200多万美元,争取当选官员的支持。

    但是,协会的立场并不总是受到公众或政客的欢迎。最近,该协会敦促反盗版立法,以防止电影在网络上被轻易分享和拷贝。但这些法案被认为是限制互联网的整体使用,因此未能获得支持。

    国会将该项立法搁置后,多德警告说,“指望‘好莱坞’支持的那些人”需要明白,这个行业正在密切关注着,当他们的工作危在旦夕时,谁会站出来为他们撑腰。

    此言一出,有些评论家就指责说,美国电影协会是在威胁立法人员,并在网上发起请愿书,要求白宫“调查这种明目张胆的贿赂”。奥巴马政府拒绝就请愿书置评。

    7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大体上。”

    现实往往比小说更离奇,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好莱坞热衷于讲述真实故事。只不过存在一个问题:有时现实会妨碍故事叙述,或破坏影片基调。所以好莱坞会进行改编。不过并非每个人都对这点有意见。

    2006年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讲述了从流浪汉变成金融奇才的克里斯·加德纳的故事。加德纳说,他理解为什么电影制片方更改了儿子的年龄。

    在真实生活中,故事发生在他儿子还在用尿布时,而在电影里他儿子是5岁。原因何在?这是因为,很难在没有对话的情况下,捕捉那些感人的父子共处时刻,因此孩子就得是在会说话的年龄。

    8

    “所见并不一定是所得。”

    如果你曾在看完一部电影后有被骗的感觉,觉得电影没传达出预告片承诺的东西,那么我告诉你,不止你一个人有这种感觉。电影观众日益感到警觉,认为好莱坞在玩诱导转向的把戏,其营销活动制造了影片风格或主题的假象。

    至少有一个影迷对此向法院提出了控告:密歇根的一名女性9月份向一家好莱坞发行商提起诉讼,说广告让她以为瑞恩·高斯林主演的惊悚片《亡命驾驶》是同驾驶有关的。而事实上,该诉讼指称,这部电影“跟追捕或赛车动作片几乎没有什么相关”。

    《亡命驾驶》制片人格雷厄姆·金(作何反应?他在2011年的一次采访中说,“这叫做营销,懂不懂?”法院在3月份驳回了诉讼。

    9

    “我们有严重的续集综合征。”

    这不是一种真实的疾病,但影评人用“续集综合征”来形容好莱坞近来对在电影片名中采用数字的热衷。

    去年全球票房最高的10部电影中,有9部都是续集。惟一的例外是《蓝精灵》,即便这部片子严格来说也是续集,因为这些小巧的蓝色生物在电视系列动画片中,早已成了明星。但如果电影观众乐意买票看这些电影系列片,又有什么坏处呢?

    电影专家认为这会扼杀独创性,会导致已过度商业化的电影业进一步商业化。就好像是说,好莱坞从什么东西身上都能榨出钱来。

    10

    “我们当然会循环利用,只要能赚钱。”

    续集也许意味着艺术上的循环利用,但好莱坞也在从真正的残余物中获利。电影行业专家、《好莱坞经济学家2.0》一书作者爱德华·杰伊·爱普斯坦说,就在10年前,电影公司还在从影院在影片放映完后送回的拷贝中提取银子,每年从中能获得几十万美元的额外利润。

    如今,电影行业把用过的道具和服装拿到拍卖行,专门针对日益扩大的影迷收藏市场。爱普斯坦说,这种把每部电影都榨得一干二净的心态惟一的问题在于,它是“系列文化”的一部分。

    在这种文化中,额外的钱直接进入电影公司的金库,或公然用于商业项目,比如拍摄另一部蓝精灵电影。毫无疑问的是,下一集早就已在筹备中了。

    □博址 http://www.smartmoney.com

分享到:

 

爱看大片?先看好莱坞不会告诉你的10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