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1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大灾临头,俄政府拖沓、扯皮遭诟病

洪灾正冲溃普京政府形象

本报特约撰稿 方亮 《 青年参考 》( 2012年07月18日   11 版)

    ■刚刚在总统大选中过关的普京原本忙着应对民众的街头示威,不容乐观的经济形势也让其倍感压力。这一背景下,这场灾难的袭来给他出了一道不小的难题:如今普京支持率仍在持续走低,必须将灾难影响降至最低。

    ■据俄官方7月15日公布的数据,7月7日凌晨的洪水共淹没了3座城市(克雷姆斯克、格连吉克和新罗西斯克)和该边疆区其他村庄的约7200栋房屋,造成171人死亡,数千人无家可归。洪灾还导致电力、天然气和供水系统以及公路和铁路被毁坏。

    ■政府部门糟糕的表现成了普京的“命门”。就像俄《观点报》评价的那样:不管普京表现地多么努力,都无法抵消他一手营造的这个权力系统的恶劣形象与造成的民众损失。

    救灾不力,俄民众对政府不满意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时,刚刚当上总统的普京没有第一时间出现在事故现场,引起各界不满,甚至老总统叶利钦也对其进行了批评。在之后的这些年,俄罗斯灾难不断,普京基本上都会出现在现场视察、组织,并看望灾民。尽管不是每一次都非常及时,他总能在灾难中努力扮演一种“拯救者”的角色。比如2010年的那场森林大火,普京尽管因“姗姗来迟”而饱受批评,但他驾驶飞机上天灭火,成功吸引眼球无数。

    这一次,灾难发生于7月6日晚上和7日凌晨,普京7日白天就赶到了现场。并登上直升飞机视察洪灾过后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克雷姆斯克市。在飞机上,普京向陪同他视察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州长特卡乔夫询问情况,当听说昨晚的洪水形成了一道7米高的大浪时,普京不由地说了一声:“太可怕了!”

    当然,所有这些都通过电视画面传递到了全国。普京意图用这些向全国传达善意。

    但更能体现俄最富舆论监督素养的中产阶级观点的网络和纸媒,远不像电视媒体那样给总统面子。从7日到笔者发稿,无论是纸媒还是网络的报道,都将重点放到了此次洪灾中表现低劣的俄相关政府部门身上,普京所占的比重极小。

    比如,洪灾发生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州长特卡乔夫与记者对呛,一再强调这是该地区几十年不遇的洪灾,政府并没有什么大的失误。但是,民众及新闻报道却一直在追问一个问题:洪水发生之前政府是否发出了预警。民众坚持认为,根本就没有预警,但相关部门坚称,政府在此之前已经通过电视字幕及其他方式发出了预警。

    俄“回声”电台评论称,就算已经发出了预警,那也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应该提早将民众疏散,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举措。

    无论怎样,171人死亡的事实都必须由相关部门来负责。更何况预警工作做得确实不好。退一万步讲,就算工作到位,州长特卡乔夫那种急欲撇清责任的态度,也难以让刚刚失去了171位同胞的俄民众满意。

    并非没有领导人对此负责。受灾最严重的克雷木斯克市长官就因此辞职。但是,民众普遍要求特卡乔夫本人辞职。结果,这位与普京关系密切的州长被统一俄罗斯党力保,而免于辞职处分。

    另一个被广为诟病的事实是,政府救援工作在食品、衣物保障方面居然落后于志愿者。洪灾发生后,支援救援人员就从附近地区源源不断的赶来,俄全国也都掀起了向灾区捐款捐物的浪潮,很多个人和企业自愿出车将这些东西送到灾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政府的救援工作。

    据《独立报》记者称,洪灾过去几个小时后,灾区还看不到政府救援力量,当地警察无所事事地游荡。此外,部分志愿者的行动被政府阻挠等事实,也让人十分愤慨。

    俄《权力》周刊则评论称,这次灾难的救援几乎百分之百由志愿人员承担,民众在大灾之后几乎完全依靠这种自发的救援,也看出来政府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了。

    在这种背景下,普京的“雷厉风行”就根本起不到什么效果了。

    普京缘何不看望灾民?

    其实,单纯观察普京的视察也能看出许多东西。比如,这一次视察中,普京没有看望灾民。

    看望受难群众,无论在哪一国,都是领导人在灾难过后必须做的事情,以安抚民心。而在普京以往的表现中,灾难过后看望灾民也从来都是必备内容。比如2010年那场大火后,普京看望灾民时还遇到民众的埋怨。

    但是这一次,已经赶到灾难现场的普京却没有看望灾民。并非条件不允许。虽然道路被封闭,但既然来自周边地区的志愿者可以进入灾区,拥有更加强大的交通支持的普京没有理由不进灾区。可实际情况是,除了将9日定为全国哀悼日以及在与相关官员召开会议时进行默哀,普京这次的访问中,没有出现与灾民握手的画面。

    其实,无论是火速赶往现场,还是不去看望灾民,都可用普京当下在俄国内并不理想的支持率来解释。就像俄《观点报》所称,普京这次行动迅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议会和大选中表现刚刚及格的他及其政党,十分清楚眼下任何灾难都可能带来大幅度的减分。而普京不去看望灾民恐怕更是受这一因素的影响,因为他如果出现在现场很可能会遭到民众指责,这反而不利于其形象与支持率。

    政府失信于民已久

    造成这样一个尴尬局面的原因很复杂,从根本上讲,普京政府失信于民是最基本的原因。

    这次洪灾是一场被“现场直播”的灾难。6日晚,当洪水袭来,当地受灾民众在逃命的同时,就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向网络发出信息。在这波信息洪流中出现多个被广为关注的议题,其中包括附近的水坝有没有泄洪导致洪水泛滥,以及洪水发生之前官方有没有有效预警。

    其实,到目前为止,这两个问题依旧悬而未决,无法对其妄加揣测。但是在网络空间里,却充斥着对官方的不信任态度。这恐怕只能用民众对政府积蓄已久的失望来解释。

    而且,此次俄政府相关部门的表现也确实十分拙劣。比如有关大坝泄洪的传言。地方政府先是坚决否认附近有大坝,进而又承认有大坝,但坚决否认曾经泄洪,最后又承认曾经泄洪但认为它没有对洪水造成太大影响。

    政府部门的这种表现不可能不让民众失望。

    俄《独立报》主编列姆丘科夫评论称,俄各级机关都没有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作为工作目标,他们自然已经失信于民。

    根据“列瓦达”公布的数字,普京的支持率在大选后仍在持续降低,相信经历了这次洪灾之后,民众对其信任会跌入一个谷地。

分享到:

 

洪灾正冲溃普京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