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1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混动开路,丰田宝马结成技术同盟

本报记者 陈楚 《 青年参考 》( 2012年07月11日   48 版)

    丰田章男与雷瑟夫

    从丰田章男与雷瑟夫的谈笑风生中可以看出,刚在慕尼黑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与长期性战略合作声明的两大车企领头人,似乎都对协议内容表示满足。

    对丰田章男而言,此举意义似乎更加重大,他终于寻觅到与高端汽车品牌的合作机会,并让一直致力于提升传统内燃机效率的宝马接受混合动力,以此带来更强的示范效应。

    从孤掌难鸣到“哼哈”二将,再到天下大同,可能是丰田章男一直在混合动力领域追求的愿景。如今,丰田向前迈出了有意义的一步。

    “宝马和丰田都想打造更棒的车型,我们敬重彼此。”他兴奋地表示,“丰田以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技术见长,而宝马在跑车领域有实力,我很期待未来合作的车型。”

    受“召回门”、日元升值以及海啸地震影响,丰田近两年的发展并不顺利。事实上,该公司可能只有在混动领域才能得到打翻身仗的机会。可是,丰田混动技术的一支独秀让其他车企担忧自身沦为“打工仔”,在明里暗里实施抵制。

    近段时期,对油价上涨的预期,以及欧债危机对汽车业造成的冲击,让很多业内巨头“抱团取暖”,分摊巨大的研发成本。欧盟甚至祭出“碳税”来鼓励新技术,以降低碳排放量,并希冀在未来继续领跑制造与高科技领域。由此,混合动力技术被推上了前台。

    近年来,奥迪等其他豪华品牌相继推出混合动力车型后,宝马也需要借助丰田的成熟技术,来加快混合动力车型的发展。丰田则需要攻破欧洲的环保技术壁垒,加上二者的目标客户迥异,产品正面冲突小,合作显得顺理成章。

    在丰田与宝马的4项协议中,最有含金量的是在电池和混合动力方面的合作。这均是丰田的优势。丰田章男表示:“我们之间的合作并非为了扩大规模,也并非为了结成资本同盟。”在此之前,丰田还向马自达和富士重工提供混合动力系统。

    值得注意的是,氢燃料电池在一度淡出人们视野后,重新回到了宝马与丰田的协议中。据悉,除了混动技术,此次合作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用氢取代通常的燃料,作为燃料电池车的动力,无需像混合动力车那样使用汽油,续航距离也比纯电动汽车长。 

    宝马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业内人士和消费者都有某种错觉,那就是宝马放弃了氢动力的研发。他认为,现在要在投资负担较重的新一代环保车领域领先一步,建立相应的合作阵营尤为重要。

    事实上,氢动力曾是公认的未来汽车动力方案,但它距离现代主流技术太遥远,就连技术能力出类拔萃的宝马也承认,氢能源“远水难解近渴”,因此向丰田提出混合动力技术的合作计划。但目前看来,说宝马退出这一领域为时尚早。    

    宝马相关人士表示,宝马总部提出的高效动力策略,已经把氢能源技术、含氢内燃机、燃料作为企业最长远的策略,希望在2020年后普及。如今,两家跨国巨头合作可以降低氢燃料技术高昂的研发成本,丰田也看好此领域的发展。

    燃料电池车的单价目前为1亿日元,有消息称,丰田已掌握了能把价格降至500万日元以下的技术,已开始面向行政机关等租售,计划到2015年面向大众销售。

    有专家表示,要实现燃料电池车的普及,加氢站不可或缺。包括建设可将氢运送至加氢站的基础设施在内,为了促进投资,还需要增加燃料电池车的普及量。

    对此,本田已经开始在北美租售燃料电池车。另据了解,美国通用汽车也在加紧开发,力争在2015年实现实用化。不仅如此,德国戴姆勒公司也在与合作对象日产汽车共同进行开发。有预测称,到2025年,燃料电池车的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日元。

分享到:

 

混动开路,丰田宝马结成技术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