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事件预警中国开发商面临“生死考验”
由于被高利贷者逼得走投无路,曾经风光无限的包头市房地产大王,最终再也承受不住巨大压力。当地警方说,6月,魏刚入住一家酒店,在那里上吊自杀。
魏刚的故事集中体现了小型开发商的无奈与绝望。国内房地产中介说,魏刚任董事长的公司,是包头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他在1996年通过参与包头震后重建发了一笔财。该企业的旗舰开发项目,是一个5期中高端住宅楼盘,按计划要在明年完工。
但据魏刚的一个朋友和包头房地产业内人士说,魏刚从高利贷者手中借了很多钱,今年开始还款出现困难。据这位朋友说,他还曾因为被放高利贷的人殴打,而住院一个月。
据警方说,6月6日,有人发现魏刚的遗体悬挂在东河区金驼酒店的一间客房内。前述这位朋友说,“得知魏刚的死讯我非常震惊,他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我完全无法想象。”
魏刚自杀事件发生前,中国的信贷收紧政策已持续两年,小型房地产开发商的融资压力正与日俱增。中国政府收紧信贷的目的,是打击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活动,让房价趋于合理水平。
一些开发商与魏刚一样,向放高利贷的人求助。高利贷利息最高可达每月5%,这是违反中国法律规定的。
标准普尔评级服务公司的报告说,由于一批短期房地产贷款将在今年到期,中国超过8万家房地产开发商,可能面临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
报告称,预计借了大量信托贷款的开发商,将会通过大幅降价或出售资产来偿债,估计房价将会平均下降10%。
但报告还说,当压力开始让某些人承受不住时,这些企业有可能会孤注一掷地违约,良性让价有可能演变成一场价格战。
许多开发商无力偿还各种贷款
但靠信托公司获得融资的房地产开发商的问题更大。信托公司是一种财富管理公司,在中国政府去年加紧了对银行放贷的限制后,信托公司已成房地产行业新的合法贷款的主要来源。近几个月,中国银行监管机构几乎已禁止信托公司给开发商贷款续期。
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估计,今年将有2230亿元人民币的信托贷款到期,其中约一半将在7~9月到期,另外有2820亿元的信托贷款将在明年到期——两者相加,相当于房地产行业2011年末所有未偿信托贷款的75%。
传统上,中资银行一直不愿强迫贷款者进入破产程序。但中国的信托公司则不同,它们要求开发商申请贷款时,提供大量担保,有时,担保价值甚至高达实际贷款额的3倍,以防止开发商违约。
尽管违约可能会让信托公司获得意外之财,但信托公司仍希望开发商能及时还款。因为它们需要在贷款到期时,立刻向投资者进行支付。
最近几个月,中国一些财务状况较好的开发商(更容易通过银行贷款和债券市场获得融资的开发商)回到了土地市场,利用目前远低于2010年峰值的价格补充库存。但由于1~5月房屋销量同比下降9%,许多开发商没有足够收入,用以支付到期的信托贷款。他们正寻找其他资金来源。
开发商们正寻求从一些新成立的房地产投资基金,以及资产管理公司那里融资。资产管理公司也被称为“坏账银行”。
十几年前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初衷,就是为清理中资银行的坏账。房地产投资基金安泰盘实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蓬钢说,希望从他那里获得融资的开发商数量太多了,他根本无力提供这么多资金。
蓬钢曾掌管美林公司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他在去年第三季度完成了基金的第一轮资金募集,从国内投资者手中融资人民币10亿元,并计划在明年年中以前完成30亿元投资。
安泰盘实基金的预期年回报率至少为25%,远高于信托基金10%~20%的回报率。该基金以接近完工的项目为目标,要求开发商提供大量担保,以确保基金在房价大幅下降时,仍有高额回报。蓬钢说,“去年,开发商对我们的利率还有些抵触,现在他们已是穷途末路。”
昔日“坏账银行”变身地产业“救世主”
信托公司经理人、基金经理和分析人士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的4家资产管理公司,已成为低迷房地产市场的最重要角色,如果没有其参与,信托公司就会缺乏偿还投资者需要的资金。
中国的信托公司主要受银行、其他重要国企或地方政府控制,但一些外资金融机构也持有少数股权。截至今年3月底,它们管理的资产有5.3万亿元,是两年前水平的两倍多。
中国的4家“坏账银行”设立于世纪之交,分别是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在其他国家,类似机构在处理完坏账之后就会关闭。但中国的“坏账银行”,已演变成整个经济体中几家规模最大、最多元化的金融机构。
“坏账银行”的参与方式之一,是在开发商破产前进入,事实上接管信托贷款,但要求的回报更高、期限更长。它们同样也可以收购开发商的应付账款等其他债务,同时要求开发商提供抵押,这样做同样也可以让开发商腾出手来,偿还信托贷款。
不过,资产管理公司不太可能愿意救助每一笔信托贷款。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副总裁李欣说,“我们的目的不是帮助开发商开发房地产,而是解决短期流动性吃紧问题。”
美国“市场观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