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客户端

返回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

中国青年报手机版二维码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官方微信平台

2012年06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新一轮救市政策“救”什么?

张露 《青年参考》( 2012年06月13日   47 版)

    笼罩中国汽车市场的阴霾正变得浓烈起来。

    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汽车产销157.09万辆和160.72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7%和1.1%,虽然同比增长16.2%和16.0%,但主要由于去年基数较低所致。1~5月汽车产销800.03万辆和802.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和1.7%。中汽协预期今年汽车市场形势严峻。

    就此,业内对政府出手救市的呼声渐高。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决定安排60亿元支持推广1.6升及以下排量节能汽车。随后又传出消息称,相关决策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新一轮车市刺激政策,2010年12月结束的汽车下乡和以旧换新两大补贴政策等措施有望重新启动。 

    对于高度依赖政策的中国车市,这些消息让业界人士为之一振。有人兴奋地认为,在市场最艰难的时刻,救市政策无疑是一剂强心针。然而,笔者并不认同这样的看法——单纯以促进销量为目的的救市政策并不是汽车产业真正需要的。

    回顾近几年来中国车市的发展,国家政策的作用可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汽车市场增幅仅6.7%。为此,从2009年开始到2010年底结束,国家投入50亿元用于汽车下乡,保守估计拉动消费超千亿元;2009年6月推出的以旧换新政策,共补贴车辆近34.7万辆,拉动新车消费382亿元。然而,随着政策逐渐退出,汽车销售增幅从最高时的30%下降到3%。今年一季度,车市甚至出现负增长。

    从表面上看,上述两项政策确实达到了救市目的,起到了“保增长”的作用。问题在于,短期的救市政策也有消极影响:一些面临重组的企业得到了喘息机会,一些日子本来好过的企业加速产能和渠道扩张,导致眼下的产能过剩。此外,救市政策人为营造了汽车销售的“春天”,错失了结构性调整的最佳时机。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布局散、乱、差,集中度不高;汽车消费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吻合,大排量、SUV、豪华车热销,小排量、自主品牌的份额却日渐萎缩。用消费补贴的办法只能暂时拉动销售,并不能解决结构性调整的难题。

    汽车市场遵循发展轨迹、进行高位盘整有利于加快产业重组,谨慎出台救市政策可能更有利于汽车业健康发展。即便出台救市政策,也要既做“加法”,又做“减法”,如按照节能效果重新标定税率,对环保低排量汽车实施减税,甚至免征税收,对豪华大排量汽车则提高税率,以此达到调整消费结构的目的。

    进一步讲,现行救市政策整体上是补贴了富人,更在部分拉动内需的同时,为汽车业“大起大落”埋下了震荡的祸根。新一轮汽车消费刺激政策,不应只是拯救车市的一剂“强心针”,更应成为调结构、稳增长的急先锋。

    若不如此,中国汽车业将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新一轮救市政策“救”什么?
感恩五周年 上海大众斯柯达6月送惊喜
一汽丰田:对话消费者收获市场信心
返回
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