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上海合作组织要向世界展示的形象:一个地区安全的守护者,一个新风格的组织。”在6月8日上合组织北京峰会召开之际,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署名文章这样评论。在这次盛会的喧闹中,外媒隐约见到了一种建设国际新秩序的努力。
6月6日~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人民日报》称其为“进入第二个10年重要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召开的历史性盛会”。
这个由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在2001年联合成立的组织,目标是打击六国境内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分裂主义”;而迈入第二个10年的这次会议,似乎已远超了当初的目标。
中俄:温情脉脉的两大巨头
普京是这次峰会上最受世界媒体关注的焦点,尤其,对美国来说,这位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的强硬人物不久前刚刚无视了G8峰会与北约会议。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预测,普京对北京的访问,将使两国间的经贸关系火速增长,并且在热门国际问题(如叙利亚危机)上强调中俄的共同立场。
《华盛顿邮报》则把这次峰会形容为“使中俄关系升温的手段之一”。
“俄罗斯认为,与中国进行政治对话,比与西方同行对话要容易,且普京相信,中俄这两大巨头有很强的共同责任。”莫斯科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副校长谢尔盖·马尔科夫表示,两国间加强合作的重要性,是怎么强调也不为过的。
他说这话的背景是,2011年中俄双边贸易额突破800亿美元,中国成为俄最大贸易伙伴。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计划将达1000亿美元,2020年则计划突破2000亿美元。
此外,《纽约时报》指出,北京显然乐意通过上合组织的框架,来推动中亚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投资。这次峰会上,中国就为上合组织成员国提供了100亿美元的贷款。
能源:无处不在的纷争
《华尔街日报》形容峰会“聚焦于中国对石油和天然气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资源丰富的中亚国家建立更牢固关系”。
而对中俄之间已陷入僵局的天然气管道项目谈判,很多媒体也不忘谨慎地指出“依然没有明显进展”。
《华尔街日报》称,中国近年来一直为获得中亚资源而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专家称,北京现在愈发担心伊朗与苏丹等传统能源供应国的稳定,因此正设法让其能源来源更加多元化,比如来自邻国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
目前,阿富汗阿姆河地区的三个石油区块,也正处于“中石油”的开发之下。
伊朗总统内贾德的此次访华,也被认为是力求得到“中伊能源关系将稳定发展”的保证。伊朗目前仍是中国原油的主要供应国之一,去年向中国每天出口原油55.7万桶。尽管伊朗对中国的原油供应在今年初因一起所谓的“商业纠纷”而大幅减少,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仍然表示,从伊朗的石油进口不会变。
阿富汗:未来地区安全的关键点
在接受上合成员国媒体采访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所说的“将坚持地区事务由地区各国作主,防范区域外动荡冲击,在阿富汗和平重建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引发了外界关注。
外媒猜测,除经济合作外,对阿富汗,中国可能会扮演更多角色。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有分析称,俄罗斯想在美军2014年底撤出阿富汗之际,重建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而中国也正利用此机会强化自身在地区事务中的角色。
6月6日,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在北京外交学院演讲时表示,“中国是阿富汗可靠的伙伴”。他此次还与中国签署了一项协议,以求把阿中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伙伴”的高度。
在当天的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表示,上合组织在反恐、禁毒、打击跨国犯罪及发展经济方面具有经验和实力,愿加强同阿富汗的合作。阿富汗对此也持积极态度。“阿局势的发展攸关中亚安全。”刘为民强调。
香港中通社注意到,就在峰会确认阿富汗将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时,美国防长帕内塔也在印度谈到了阿富汗。他鼓励印度在阿事务中发挥更积极作用,并表示,印度是地区安全的贡献者。
分析人士称,美国希望在撤军后依然保持对阿富汗的影响力。
不过,也有人对上合组织能否在阿富汗扮演角色表示怀疑。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伯恩特·博格对《金融时报》表示,中国对阿富汗政策最有可能的变化是,专注于加强该邻国的稳定,“让上合组织在阿富汗内部扮演角色,是北京不想看到的。”
本报记者 黄昉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