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2012年度普利策新闻奖公布,获奖名单中最引人注目的,或许不是那些来自《纽约时报》、美联社等大媒体的大牌记者,而是来自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报的一名女记者,她只有24岁,是什么让她成为普利策近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
一家小媒体的小记者,揭露“社会楷模”的伪善
4月16日以前,提到《爱国者新闻》报,大概只有宾夕法尼亚州府哈里斯堡市的居民们知道;然而这一天以后,全美乃至全世界都听说了它。
让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报纸名扬海内外的,是该报24岁的女记者莎拉·加尼姆。她因为撰文披露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橄榄球助理教练杰里·桑达斯基长期性侵男童,而一举荣膺本年度普利策新闻奖中的地方报道奖,并成为该奖近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之一。
从历年的获奖情况来看,普利策奖评委往往更亲睐那些揭露社会丑恶、挑战强权的新闻题材。而此次莎拉的获奖,则是一家小媒体的小记者,向一位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的“社会楷模”发起挑战,揭露他的伪善。
现年68岁的桑达斯基多年以来一直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橄榄球队的防守教练,在橄榄球运动风行的美国,这支球队可谓家喻户晓。它由最全美极具传奇色彩的主教练——年过八旬的乔·帕特诺指导,是一支风气正、技术硬的强队(该队从未出现过操纵比赛等丑闻)。而在桑达斯基的训练下,球队的防守更是极具章法,令对手难觅破绽,因此,其本人在业内也很受尊敬。
此外,桑达斯基还是人们眼中的“道德模范”,他利用业余时间成立了一个名叫“第二英里”的基金会,专门用来帮助家境贫困的青少年。
但就是这样一位模范人物,暗地里却时不时地猥亵男童。毕业于宾大的莎拉捕捉到了这一新闻线索,并大胆爆出了这件发生在母校的丑闻。在她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桑达斯基的道德面具被无情撕开。莎拉在报道中披露,1994年至2008年间,桑达斯基涉嫌对10名男童进行性骚扰。
虽然,桑达斯基一直坚称自己是无辜的,但在报道中引用的大量证人证言面前,他的辩驳显得苍白无力。莎拉的报道最终推动了警方对桑达斯基的调查,并引发全美民众对这起娈童案的高度关注。目前,这名前助理教练面临52项虐待指控,预计对他的审判将在今年6月开始。
同时,莎拉还披露,该校橄榄球队主教练帕特诺也知晓桑达斯基的恶性,但却没有积极制止。此后,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之下,宾大不得不将帕特诺解雇。
“勇往直前”是座右铭,成功源自勤奋加机遇
在很多老记者的眼里,莎拉只是个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稚嫩新手。然而谁说新手就不能赢得如此重量级的奖项?在同事眼里,莎拉青春且略显羞涩的外表下,隐藏的是犀利锋芒和无限激情。
莎拉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布劳沃德县,早在刚上高二时,她就当上了特约记者,为当地一家名为《太阳哨兵报》的媒体撰稿,后来莎拉考入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新闻系,在校期间她一直坚持为学生自办的报纸撰写稿件,同时还是美联社的一名新闻实习生。
2007年起,还在读大学的她加入了当地的《中部每日时报》,别看这份报纸影响力不大,平均每天的发行量仅为2.4万份,但正是这段经历,使得莎拉开始深入接触法制类新闻,了解各种犯罪行为,以及法庭的审理程序。
也有媒体在莎拉获奖后分析称,由于《中部每日时报》的办公地点紧邻宾大校区,加之莎拉又毕业于宾大,她才能在对桑达斯基娈童丑闻的报道中占得先机。
然而不可否认,没有勤奋和努力,莎拉也不可能抓住日后的这一机遇。“当时每到夏天,几乎没有人愿意冒着酷暑,每天跑到警察局去了解当天的案件情况,只有我是个例外。”莎拉在谈到那段记者生涯时表示。
2008年,莎拉大学毕业。经过在《中部每日时报》的几年磨练,她于2011年1月正式走进了《爱国者新闻》报。在谈到为何选择这样一家不知名的小报时,加尼姆表示,恰恰是这样一个环境使得自己有机会学到多方面的技巧。
“我逐步学会了自己确定写作方向,并且独立外出采访。这样的好处在于,当你今后能够进入一家采访资源更为丰富的媒体时,可以很快适应新环境。”她在近日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表示。
莎拉的日常工作可谓极其辛苦,尽管她在报社内的正式职位为犯罪报道记者,但在她看来,自己更像是一个侦探。莎拉表示,自己每周累计工作时间长达60个小时,经常要在凌晨3点从床上爬起来投入工作。“为了编辑好晨间新闻,我每天总是晚睡早起,我需要不停地深入调查,与各种采访对象交谈,逐步剥开伪装使真相显现,直到最后写出很棒的稿件来。”
莎拉在报道桑达斯基一案时曾经给自己立下一个座右铭:“勇往直前。”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以全国性主流媒体所忽略的视角来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
作为一个传统媒体的记者,莎拉的工作风格却一点也不保守,她会在报道中时常引入多媒体和社交网站上的内容,在谈到这一点时,她表示:“毕竟报纸记者的报道早已脱离了墨水加纸张的时代了。”
在主教练帕特诺被解雇的那个晚上,莎拉在现场用手机进行采访,并于第一时间将内容以电子邮件的形式传回报社,“编辑部立即审阅并着手编排这些内容,如果我当时还是拿着笔记本和笔去采访,就根本来不及在第二天一早见报了。”
还有美国媒体提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细节。在莎拉开始进行对桑达斯基一案的调查后,有人送给了她一双粉红色的袜子,她后来一直穿着,把它当成自己的幸运物。周围的同事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说这种颜色可以安抚采访对象,让她可以问出自己想知道的东西。但事实上,同事们看在眼里的,是这位对工作充满激情的小姑娘只穿着这双粉红色袜子,不穿鞋子在办公室里通宵工作。
被列入“震撼世界的150位女性”名单
早在本次摘得普利策奖之前,莎拉及其同事对桑达斯基娈童案的出色报道便已为他们赢得了一系列奖项。今年2月,莎拉成为悉尼奖历史上最为年轻的获奖者,该奖项旨在表彰那些凸显社会良心的调查性新闻报道。同月,莎拉还获得了纽约长岛大学颁发的乔治·波尔卡新闻奖。
莎拉的努力也得到了同行们的赞许,《巴尔的摩太阳报》认为:“她的报道在勇气和动机上完全可以与当年《华盛顿邮报》揭露水门事件的壮举相提并论。”今年3月,莎拉被美国《新闻周刊》杂志列入“震撼世界的150位女性”的名单。
普利策奖评选委员会的负责人西格·吉斯勒表示:“在如此年纪便获得普利策奖,的确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但我很高兴地看到,这样年轻有为的记者大有人在。”吉斯勒特地指出,以前也有比莎拉更年轻的记者拿到过普利策奖,1996年,时年22岁的斯蒂芬妮·威尔士获得了普利策特写摄影奖,而杰基·克罗斯比也在1985年23岁时摘得了特别报道奖。
莎拉本人在荣誉面前还是很清醒的。“我们把精力完全集中到了如何揭露真相上,至于后续会发生什么,我没有想过,我很高兴我们排除了诸多干扰,最终把真相原原本本地呈现给公众。”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