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就算欧元区崩溃,各欧洲国家也可以使用不同货币但保留共同符号。
人们把欧元区可能崩溃的影响看得很严重——也许是过于严重了。许多人认为欧元区的崩溃意味着政治上的失败,并最终会威胁到欧洲稳定。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去年10月的联邦议会演讲中毫不掩饰地指出:“如果欧元失败,欧洲也将失败。这决不能发生。”
货币并不是国家友好的必要条件
自15世纪中期文艺复兴以来,欧洲经历了超过250次战争。因此,为保留存在了50多年的欧洲统一的观念感到忧心忡忡绝不是没有理由的。
在著作《化敌为友》中,查尔斯·库普乾研究了许多长时间冲突对立的国家最终如何成为可靠伙伴的案例,包括瑞士联邦的形成、美国的建立、意大利与德国的统一、阿联酋的形成及阿根廷和巴西的重新修好等。他还探讨了一些化敌为友未果的例子:美国内战、英日同盟的终结、中苏关系的破裂、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分裂及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1965年)。
库普乾并没有提到共同货币是国家间友好的条件。事实上,经济一体化总是在政治联合之后才出现。库普乾认为,外交才是战略融合和互信的基本要素,而具有相似社会秩序和民族的国家间更容易建立这种关系。
共同货币的确可以促进团结
但库普乾的分析也表明,共同货币有助于民族国家建立持久的友好关系。他指出,友好关系的建设在身份变换完成时最稳固。此时,各民族彼此觉得像同一大家族的成员。共同货币有助于产生这样的身份变换。
旗帜也许是较能激发共同命运的符号,但我们大多数人不会随身携带旗帜,许多人也不会随便展示旗帜。欧盟有自己的旗帜,但除了欧盟政府大楼门外,你很难在其他地方见到它。
但国家货币——我们每次支付现金时都会展示一下——则可以作为恒久的(潜在)身份提醒。使用货币时,我们有与其他人共同参与的心理体验,并发展出一种对共同努力的信任感。
所有货币联盟都会为硬币和钞票选择共同文化价值符号,这些符号也成为共同身份感的一部分。我们与钞票上的面孔朝夕相处,他们就好像是我们的家人一样,这催生出一种政治学家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所说的“想象共同体”,而想象共同体正是产生和维持民族感的基础。
假若没有欧元,欧洲如何团结
欧元钞票上印的是欧洲各个时期的桥梁,而不是可能暗示某些国家特殊地位的实际结构的影像。荷兰鹿特丹正在建造欧元钞票上所印的七座桥梁。但这些桥梁只是欧洲文化的符号,而文化被认为是所有欧洲人所共有的。
现代电子技术短时间内还无法取代纸币和银币,因此欧洲还有充足的时间利用共同货币的象征性价值。事实上,就算欧元区崩溃,各欧洲国家也可以使用不同货币但保留共同符号。即使电子交易,也应该能产生和平、信任和统一的符号。关键在于,欧洲要能保住这些符号的活力,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便欧元区崩溃,也不会造成许多人所预言的政治后果。
□摘编自辛迪加项目网站,作者系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