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中国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这场换届交接,不单吸引着中国民众的目光,也成为外国各大媒体的关注焦点。
从3月18日开始,英国老牌严肃大报《卫报》连续一周共刊登17篇文章,并将此报道专题命名为“中国的下一代(China:The Next Generation)”,意在从政治、环境、社会与经济等角度,盘点中国在本届政府任期内的发展,并审视下一届政府将要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西方媒体为中国问题撰写专题甚至开辟专版,在近年来不算新鲜事。去年7月美国最有分量的大报之一《纽约时报》,就曾发表过一系列题为《濒危巨龙》的专题报道,深度分析中国当下政经制度的潜在问题,以及将会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
今年1月,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亦大张旗鼓地在杂志上为中国开设专版,而后更在网站上设立了一个名为“论语”的博客,以定期更新与中国相关的观察文章。
而《华尔街日报》有关中国经济的12篇系列报道,更是在2007年获得新闻界久负盛名的“普利策奖”。
这一次《卫报》报道范围更大。它的关注层面不仅是政经议题,更将触角伸向中国的公民社会、人口架构甚至是蓝天和空气。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个系列专题的网页上,《卫报》特意聘请了华裔版式编辑,用醒目的红色黑体方块字一笔一划地标注了专题的中文名称。该版编辑马克·莱丝-奥克斯力告诉《青年参考》,他们这么做是为了体现对中国的尊重。这一明显的示好,也让不少中国读者在网站上留言叫好。
马克透露,《卫报》从年初就开始策划这个系列报道:“我个人感觉英国媒体之前报道了太多美国共和党预选,对中国领导人的换届却言之甚少。问题是前者对读者来说其实并不那么重要,后者才是应当给予密切关注的。”
他还表示,现在欧洲人对于中国的崛起故事非常感兴趣,因此《卫报》也认为,“是向读者多角度现这一传奇的时候了”。
在接受《青年参考》采访时,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总监李文尝试解读了当下西方媒体的“中国热”。“以前西方媒体在涉华报道时是一个旁观者,后来发现这里发生的一切,越来越与自己息息相关。”
在他看来,中南海的决定以及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不但在国家层面上影响着西方民众,甚至渗透进他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其就业和福利,“渐渐地,他们(西方媒体)在报道中成为了中国事务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