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3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7年前竞购美石油公司受阻失败,这一次——

傅成玉进军美国能源业是怎样成功的

○作者 Ryan Dezember ○译者 肖伊 《 青年参考 》( 2012年03月14日   25 版)

    傅成玉第一次尝试收购美国石油工业的一小块资产时,曾引发轩然大波,行动以失败告终。7年后,这位中国国企老总斥资数十亿美元进军美国能源业,这一次却没有引来哪怕是丝毫麻烦。

    傅成玉这次成功的秘诀是:收购少数股权,扮演被动角色,尊重美国监管机构的意见,让中方人员同美国先进技术保持必要距离。

    “不带威胁”地重返美国

    美国数据提供商Dealogic透露,2010年以来,中国企业已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石油与天然气交易上,投入了170多亿美元。这让渴求能源的中国,在一个因创新性钻探技术而闻名的地区,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立足点。

    北美已成为中国达成石油和天然气交易最多的地区,而引领这一趋势的正是傅成玉。他曾担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董事长,现在则是全球最大石油公司之一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石化”)的董事长。

    中国最近在北美的这些交易,和傅成玉2005年大胆竞购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又被译为“优尼科”公司)却惨遭失败的那一次完全不同:现在的方式是,一家中资企业预支一笔款项,收购北美某处油田或气田的股份,同时这家企业还同意负担部分钻探成本。

    美国切萨皮克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布雷·麦克伦登说,中海油高管认为,成立此类合资企业,或许能让该公司以不带威胁的方式,重新进入美国市场。

    2010年,麦克伦登和时任中海油董事长的傅成玉达成一笔交易,正是这一交易标志着中国海外投资热潮的开始。

    在投资资金从中国国有和民营企业,流向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大潮中,投资北美能源业是其中的一股潮流。投向西方国家的中国资金中,有很大一部分流向了能源、矿业和其他对中国快速增长经济非常重要的领域。这些交易让中国买家得以立足新市场,在某些情况下,也让他们接触到可以在中国使用的美国技术和管理方法。

    中国目前已是世界上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国际能源署估计,中国也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主要是因为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想要买车的欲望越来越强烈。目前,中国超过一半的石油,需求要靠进口石油来满足。《BP统计评论》说,2006~2010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几乎翻了一番。

    中国投资美国能源企业的新做法,表明中国已吸取教训,知道如何让美国能源业和政界人士,更友善地看待中国资本。曾任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高管和中石化顾问的孙嗣敏说,(这一新做法就是)收购一家企业的部分股权,与其合作,让该企业成为中国公司在美国最坚实的盟友。

    7年前“前所未有的政治反对声音”

    这一新投资方式在中国国内最突出的支持者,便是中石化的傅成玉。今年60岁的傅成玉出生在黑龙江省,1986年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石油工程学硕士学位,现在他是该校董事会成员。

    了解傅成玉的人说,他在石油工业方面的技术和经营知识相当深厚。上世纪80年代曾教过傅成玉的南加州大学石油工程学教授伊拉吉·厄莎西说,他在工程学方面构建了自己的根基。

    1982年中海油公司建立时,傅成玉加入了这家国有企业,并在该公司与壳牌、菲利普斯石油等外国公司组建的合资企业中担任高级职务。

    到2005年时,中国石油消费量大幅增长,各式各样的中国企业纷纷开始到海外,寻找大型收购项目。

    时任中海油董事长的傅成玉,与时任加州联合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查尔斯·威廉森,开始就斥资185亿美元收购这家公司的事宜,展开了直接谈判。

    有关中海油出价收购联合石油公司的消息,引来了美国议员的批评。这些人声称,这桩交易将把美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交到中国人手里。国会通过一项决议,要求小布什政府审查两家公司达成的任何协议。

    当时,傅成玉大胆出言为这桩交易辩护。对于一位中国国有控股企业的负责人来说,这是不同寻常之举。在2005年7月6日发表于《华尔街日报》的题为《美国为何感到担心?》的文章中,傅成玉说,联合石油公司的大多数资源储量都在美国之外,中海油将保住美国人的工作岗位,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将成为开放和负责任的参与者”。

    在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将会推迟这项交易的法案后,傅成玉撤回了收购提议。中海油将交易失败归咎于“前所未有的政治反对声音”。联合石油公司随后被美国雪佛龙公司出资173亿美元收购。

    傅成玉2006年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中海油了解到,在处理如此大一笔交易时,我们需要在公共关系和政治游说方面采取更审慎的态度:“我们现在对美国政治更了解了。”

    “不把油气带回家”和“不允许人员借调”

    这桩交易失败后,中国能源企业纷纷避免涉足北美。国有石油公司开始在尼日利亚和也门等世界其他地区,达成能源交易。

    与此同时,北美则在开发出能从地层深处的页岩构造、加拿大的焦油砂(编者注:又称“油砂”,是一种混合粘土、水、石油和沥青的胶状黑色物质,可以用来产生液体燃料。焦油砂占据世界石油储量的66%,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以及墨西哥湾的深海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的新技术。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及其竞争对手们,纷纷购买美国页岩气田的开采权。

    与开采常规油气田相比,开采这类资源的成本要大得多。美国公司说,一口页岩气井的开采成本,就能超过900万美元。但全球金融危机正压缩流向这些昂贵开发项目的资金,所以能源企业开始寻找新融资来源。

    200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斥资约19亿美元,从一家加拿大运营商手中,买下了两个油砂项目60%的股权。次年,中石化斥资46.5亿美元,收购了加拿大艾伯塔省Syncrude油砂项目9%的股权,该项目是加拿大规模最大的能源项目之一。去年夏季,中海油同意斥资21亿美元,收购一家加拿大石油生产商,后者拥有一个大型油砂项目的少数股权。这些交易在加拿大,几乎没有遭到任何政治阻力。

    2009年,中海油凭借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签订的一项交易,悄然重返美国。据双方协议,中海油向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提供开发资金,并取得后者在墨西哥湾部分租赁勘探区块的少数股权。

    2010年,中海油同意斥资10.8亿美元,从切萨皮克能源公司手中买下得克萨斯州南部鹰滩页岩油气项目1/3的股权,并另外投资10.8亿美元用于油气开采。该项目面积60万英亩(约合2428平方公里),所在区块石油含量丰富。双方高管还就怀俄明州和科罗拉多州油田的股权,签订了一项规模近13亿美元的类似协议。

    现在这些交易构建的方式,使中海油并不持有切萨皮克能源公司本身的股权,并且不控制生产。

    麦克伦登说,他们来这里“并非为了收购切萨皮克能源,从而把油气带回家,而是为了买下没有运营权的少数股权”。

    与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的交易,还包括一项有关“人员借调”的不同寻常的条款。“人员借调”指的是将一家公司的员工,临时派往另外一家公司,这种做法在石油行业很常见。在切萨皮克能源公司位于俄克拉荷马市的园区,那里有挪威和法国石油工人。这是该公司与法国的道达尔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建立合资企业的结果。

    如果中海油员工运行切萨皮克能源公司的设施,可能会遭到政治上的反对。麦克伦登说,为避免发生这种情况,双方高管同意与中国交易“不允许任何人员借调”。

    借用美国经验和技术开采页岩气

    傅成玉去年离开中海油,成为中石化的董事长兼党组书记。

    在傅成玉的领导下,中石化今年1月同意向美国戴文能源公司支付25亿美元,购买后者约130万英亩(约合52.7万公顷)钻探区的1/3股权。与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和中海油签订的协议一样,戴文能源公司与中石化的这项协议,也允许前者保留全部运营控制权,以及对油气出售的控制权。

    中海油旗下上市公司的首席财务官钟华接受采访时说,在美国获得资产,会提升公司的专业技术知识。“有了在美国的经验,我们完全有能力在未来短时间内,研发并使用自有技术。”

    据美国能源情报署估计,中国页岩气可采储量为1275万亿立方英尺(约合35.7万亿立方米),超过美国和加拿大的可采储量之和。而在开发页岩能源方面,中国已开始得到美国公司的一些帮助。总部位于休斯顿的贝克休斯公司前不久说,去年晚些时候,该公司曾参与了中国第一个油页岩水平井的钻探工作。

    据知情人士说,中国公司目前正努力与美国页岩气服务公司FTS International,谈判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事宜。该公司主要研究从页岩中开采能源所需的水力压裂法,它被切萨皮克能源公司和一个亚洲投资者财团共同拥有。

    这位知情者说,FTS会利用从交易中获得的收入,进行国际扩张。首席执行官马克·罗兰在一份声明中说,该公司正积极在国际市场上寻找机会,但具体进展情况目前无可奉告。

    傅成玉本人似乎十分希望,中石化加大对中国页岩气的开采力度。去年7月,厄莎西应傅成玉邀请,访问了北京,并为中石化管理层和工程技术人员,做了一场关于页岩气开采的讲座。

    厄莎西说:“傅成玉的确跟我提起过,他有意在中国提高人们对页岩气的认识。他认为这将是中国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并将解决中国的能源需求。”

    今年1月,傅成玉向中石化员工发表新年致辞时,曾暗示他希望继续推进海外交易。他说:“全球经济放缓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可以走出去,扩大海外并购规模,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

    □美国道琼斯新闻社

分享到:

 

傅成玉进军美国能源业是怎样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