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就此报道说,类似“我行贿了”的民间反腐网站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最腐败的两大部门,在被“点名批评”后,不仅没有回避,反而表示有兴趣与该网站合作。■无论在印度、肯尼亚还是巴基斯坦,“我行贿了”网站都坚持匿名机制,不仅爆料人保持匿名,爆料时也不允许对官员指名道姓。不是让人们针对具体官员“发牢骚”,而是“用有创意的策略来反映社会问题”。
饱受腐败之苦的各国人民有理由高兴。那些为了办件小事、而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向官员行贿的普通人,如一件今有了反对“潜规则”的利器。
自从鼓励人们曝光自己行贿故事的“我行贿了”网站于2010年8月在印度成立后,这个网站已扩展到多个国家。而在发源地印度,政府不但认可网站的行为,还主动与它进行合作。
“这个网站希望让市民坦承行贿的同时,重新获得尊严与希望,它给每个有道德感的人一次反抗的机会。”印度“我行贿了”网站创始人斯瓦提在接受《青年参考》记者采访时说。
日常腐败比政界高层腐败更可怕
2001年,斯瓦提和丈夫米拉什从美国回到印度,创办了非政府组织“人民的力量”,致力于改善印度城市里的市政服务质量。“我行贿了”网站就是由这一组织支持。
在这里,市民可以坦承自己向政府工作人员行贿的过程,分享自己与腐败行为抗争的故事,还可以写下与廉洁官员打交道的幸运经历。
自成立以来,网站收到了15000多份报告。“绝大多数都是关于行贿的。”斯瓦提说。最让她心碎的一个报告是,一个正为父亲服丧的悲痛的年轻人被官员告知,如果他不“给点钱”,就拿不到父亲的死亡证明。
今年3月11日,一个印度市民爆料,为了办护照,自己花了1100卢比(约合140元人民币)贿赂官员。“他说如果我不付钱,就不让我通过审查,但其实我所有证明都交齐了。”
在斯瓦提看来,办护照这类事情本是市民“有权利获得的服务”,但最终常常要花钱才能办妥事。事实上,据《印度时报》近日报道,这类现象在印度无处不在,无论办驾照、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还是领取养老金,哪怕只是申请开通管道煤气,人们都要“花些钱”。
斯瓦提将这些称为“日常的、基层的腐败”。尽管人们更关心政界高层的腐败大案,但她认为,在基层滋生的腐败会产生更长远的后果,“它降低了市民的尊严感,侵蚀了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让人们习惯承受各种各样的不公正现象。”
“我行贿了”风行全球
肯尼亚人也面临着相似的困境。在这个国家,孩子通过升学考试后,还要掏两万先令(约合1500元人民币)才能读上高中。
根据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2011年公布的“腐败观察指数”,肯尼亚在182个国家中排名154,远落后于排名95的印度(排名越靠后,腐败程度越严重)。因此,2011年12月,当肯尼亚人拉格意建立本国的“我行贿了”网站后,数周内就有400多人自揭行贿经历。
拉格意承认,自己受到了印度网站的启发。他认为,基层腐败会给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危险。“有人根本没通过测试,付点钱就拿到驾照,那万一他撞上你家小孩呢?还有索马里人,行贿就能获得肯尼亚签证,万一他是恐怖分子呢?”
眼下,拉格意还在开发一个手机爆料系统,以方便人们在今年年底的选举中实时报告肯尼亚各地贿选行为。“这些庞大的数据可以让我们分析腐败是怎样影响选举结果的。”
肯尼亚并非印度的惟一模仿者。斯瓦提告诉《青年参考》,在巴基斯坦,一个类似网站也在运行。此外,俄罗斯、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不丹等16个国家,也有人或民间组织与斯瓦提联系,希望获得支持,例如,获取印度网站所用软件的源代码。
《纽约时报》就此报道说,类似“我行贿了”的民间反腐网站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过去,我们习惯将腐败看成庞然大物,觉得普通人根本做不了什么,”“透明国际”的项目主管本·伊拉斯说,“如今,人们有了新工具去控诉腐败,而且要求改变。”
印度政府部门主动接受网站监督并听取意见
不过,网站只是提供了爆料平台。“更关键的是如何将这些网上活动转化成现实力量,改变现实世界。”本·伊拉斯说。这正是印度“我行贿了”网站努力的方向。
这个网站总部位于印度卡纳塔克邦的首府班加罗尔市。经邦政府批准,网站最近可以把自己制作的反腐海报贴到班加罗尔市每一个政府部门办公室里,这些海报呼吁官员保持廉洁,号召市民揭露腐败。
“这是我们在线下对抗基层腐败的一大胜利。”斯瓦提说。
此前,这个民间网站已经获得了印度政府的认可。据网站统计,印度交通部门和房产注册部门是最腐败的两大部门,但被“点名批评”后,这些部门不仅没有回避,反而表示有兴趣与该网站合作。
“网络爆料可以让我们看清行贿的数额、形式和地点,汇集起来就是极有价值的知识库。”斯瓦提说。利用这些信息,网站为上述两大部门“量身定做”了反腐报告,在分析腐败特点之余,还推荐具体的反腐措施。
卡纳塔克邦交通部门的负责人哈斯科尔·拉奥还主动邀请网站团队进行座谈,当着所有人的面,展示网友的检举内容。最终,20名交通部门高层官员被警告,其他公务员则接受了职业道德质询。该部门还听取建议,改善了官方网页,以方便市民更清晰地了解政府服务流程。
“这个网站让我们政府知道,公众对腐败真的感到沮丧,”哈斯科尔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这让我敦促同事遵纪守法,也帮助我去说服上司,我们真的要改变了。”
印度“我行贿了”网站的成功经验之一,是团队中有一名“懂政府的人”。早在网站创办之初,退休公务员拉格胡南丹就加入了网站团队,他拥有25年政府工作经验,退休后一直致力于揭露印度公务员系统的腐败。
在拉格胡南丹看来,腐败在印度“长盛不衰”的一个原因,是公众相信不给钱肯定办不成任何事。“人们已经习惯了行贿,默认它就是社会的现实。”拉格胡南丹说,要打破怪圈,除了个人的改变,还需要“清除那些可能引发腐败的程序”。
在“我行贿了”的倡导下,印度已经推行了网上驾照申请。去年,班加罗尔市还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自动驾照考试轨道”。在9分钟的考试中,驾驶员的路面表现全靠电子摄像头监控,消除了人为因素影响。
“我行贿了”在印度政府系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近日,在接受《印度时报》采访时,网站创始人之一拉米什表示,连印度中央政府也在考虑利用这个平台来揭露官员在执行某一个法案时的腐败行为。
这些成功经验成为其他国家的榜样。“我真正的目标,是去改变一个政府部门,改变他们做事情的方式。”拉格意说。
印度人准备成立国际“对抗腐败联盟”
除了具体的改变,印度“我行贿了”网站还希望为社会带来更深远的变化。
无论在印度、肯尼亚还是巴基斯坦,“我行贿了”网站都坚持匿名机制,不仅爆料人保持匿名,爆料时也不允许对官员指名道姓,网站软件本身就具有屏蔽人名的功能。
拉格意强调,他设立网站的目的,不是让人们针对具体官员“发牢骚”,而是“用有创意的策略来反映社会问题”。
虽然这些网站目前无法核实每宗爆料的真实性,但斯瓦提认为,匿名机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消除市民作假、污蔑官员的动机。
斯瓦提说,市民的爆料中其实不乏感人故事。比方说,一对父母急于申请护照去美国看望女儿,结果遇到一位正直的政府工作人员——他到申请者家中核实材料时,连一杯茶都拒绝接受,更没暗示要任何贿赂。
“我行贿了”网站鼓励市民讲述这类正面事例,以慢慢改变社会风气。“这就像改变人们随手扔垃圾的习惯,”拉格胡南丹说,“如果一个社会绝大多数人都不腐败,其他人也会顺应这个潮流。”
为此,网站专门设立“贿赂抗争者”栏目,让市民说出自己拒绝行贿的经历,同时还提供指南,教人们如何灵活地拒绝行贿。如果有勇气,人们还可以在网站上测测自己思维里的“腐败系数”。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根除印度基层腐败。”斯瓦提说。过去一个月里,他们不断改善网页,还开发了“手机短信热线”,市民只需编辑短信,就能轻松揭露腐败问题。
与雄心勃勃的印度伙伴相比,肯尼亚等国的网站还需要解决一些棘手问题。印度“我行贿了”网站长期获得一个国际公益基金的稳定捐助,其背后的管理组织“人民的力量”也拥有成熟的财政运作。然而在肯尼亚,网站仅仅由拉格意一个人独立支撑,如何解决财政问题,是他最头疼的事情。
针对这一情况,印度“我行贿了”网站正着手与不同国家的合作伙伴一起设立“对抗腐败联盟”。“我们将在每年定期聚会,分享行动策略,讨论如何克服挑战。”斯瓦提告诉《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