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政经杂志《经济学家》智库“经济学家信息部”,2月13日公布了“2011年12月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统计数据为2011年9月~12月的物价)。该调查以纽约作为基准城市,调查报告称,瑞士苏黎世生活成本排名比去年同期上升4位,20年来首次超过东京,摘得世界最高生活成本“贵冠”。令人吃惊的是,香港、上海的生活成本竟高于纽约。
此项调查特别关注中国重点城市
英国《经济学家》智库“经济学家信息部”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迄今已执行30余年,每年统计两次(每半年一次)。通过调查131个城市中的超市、中等价位商店以及价格较高的市场部,针对160项产品和服务的共5万个市场价格——涵盖食品、饮料、服装、家居用品和个人护理用品、家庭租金、运输、水电费、私立学校、家务助理和娱乐费用等,最终得出城市生活成本排名。
2月13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香港与意大利第二大城市米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并列第22位;上海与美国洛杉矶、加拿大蒙特利尔、俄罗斯莫斯科并列第42位,均超过排名第47位的美国纽约;而北京排名第59位。
在131个参与调查的城市中,有10个城市来自中国。按生活成本排名由高到低分别为:香港(第22位)、上海(第42位)、大连(第53位)、深圳(第57位)、北京(第59位)、台北(第62位)、广州(第72位)、苏州(第83位)、青岛和天津(并列第86位)。
《经济学家》智库“经济学家信息部”驻香港的咨询师约翰·弗格森给《青年参考》发来了2010年6月、2010年12月和2011年6月共3份“全球生活成本”报告。报告显示,与去年12月的排名相比,香港波动最大,下滑8位,其余城市位次波动相对平稳。对此,报告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这是由于港币与美元挂钩,两者汇率双双下降,居民生活成本也随之下降。”
此外,在报告中还有一项数据统计表值得关注。该统计专门选取了16个城市,罗列10年前、5年前、去年、今年4个不同时间的等量切片白面包、大米及常规无铅汽油的超市售价。从总体上看,16个城市在这10年来,以上3种商品价格均逐步增长。
在这16个城市中,有3个来自中国——北京、香港和上海。约翰·弗格森在接受《青年参考》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这项统计如此关注中国,是由于亚洲经济有许多有趣之处,尤其是中国。在他看来,当欧洲正经历金融危机时,整个亚太地区是全球经济发展和活动的强劲来源,给欧美城市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亚洲生活成本两极分化
报告显示,在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10个城市中,有半数位于亚太地区。分别为日本东京(第2位)、日本阪神地区(第3位)、澳大利亚悉尼(第7位)、墨尔本(第8位)、新加坡(第9位),其中东京20年来首次退居第二。另外,在排名前50名的城市中,有14个城市位于亚洲。
《华尔街日报》称,日本高昂的生活成本一直声名在外,尤其是东京的天然气价格比纽约高71%,但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登陆前十榜单的时间并不长,而新加坡排名的上升尤其值得关注。因为不到10年前,按西方标准衡量,它还只是一个生活成本低廉的城市。但据此次调查的数据,现如今其生活成本比纽约还要高42%。不仅如此,去年夏季,美国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发布了调查,称新加坡的生活成本首次超过香港。
此次调查报告的编辑乔恩·科佩斯塔克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相较其他城市,汇率变动是新加坡和澳大利亚城市生活成本上升的主要动因。澳元在去年大幅升值,将该国最大两个城市的生活成本,推高至全球前十位。
值得注意的是,亚洲还是全球生活成本最低城市的聚集地。调查显示,10个“全球生活成本最低”的城市几乎全部来自亚洲(8个),从低到高排名依次为:巴基斯坦卡拉奇(第131位)、印度孟买(第130位)、伊朗德黑兰(第129位)、印度新德里(第128位)、沙特阿拉伯吉达(第127位)、尼泊尔加德满都(第125位)、孟加拉国大卡(第123位)和阿曼穆斯卡特(第121位)(编者注:在《经济学家》的报告中,误将国家“阿曼(Oman)”写成了“安曼(Amman,约旦首都)”)。剩下的两个来自非洲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基尔斯(第122位)和拉美的巴拿马城(并列第125位)
约翰·弗格森告诉《青年参考》,亚洲生活成本呈现两极分化,反映出亚洲显著的城市贫富差距——“随着经济高速发展,物价也随之抬高”,这也导致许多亚洲国家的城市生活成本排名上升。他同时表示,城市生活成本高低并非一个国家实力的象征。例如,瑞士和澳大利亚的城市生活成本排名上升,是由于近期货币迅速升值,并不意味着两国就是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