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家争相购买先进武器系统,不仅是为了满足现实需求,其中还有面子因素。
2月19日,为期一周的第三届新加坡航空及防务展落下帷幕。多家国外媒体将今年的展会比作“喧闹的大卖场”——亚洲各国的防务开支水涨船高,令它们更乐于在国际军火市场上一掷千金,战斗机、远程雷达、潜艇……各种海空装备的销售明显比往年火爆。
中国被当成“强势对手”
据路透社报道,在今年的新加坡防务展上,随处可见军火商殷勤地陪伴着潜在客户,不顾闷热的天气仔细参观停机坪上的各色先进战斗机、直升机、运输机。在附近一个巨大而配有空调的机棚里,陈列的全是顶尖的雷达和电子战装备,导弹系统的交易也在此达成。
防务观察家发现,买家的兴趣正从坦克和枪炮这样的地面武器转移到战斗机、海上巡逻机、雷达甚至潜艇上。或许可以推断,许多亚洲国家对陆地邻国的担忧降低,转而更多地关注跨海兵力投送的需求。中国在其中扮演的“强势对手”角色,已成为心照不宣的秘密。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项目负责人安德鲁·戴维斯表示:“亚洲的竞争空间是海洋,尤其是南中国海,而不是印巴和朝鲜半岛……各国担心的要害通常在海上,特别是能源运输通道。”
上周早些时候,全球著名的简氏信息集团德尚预测公司(IHS)称,到2015年,东亚在军用飞机上的花费将从今年的159亿美元飙升到243亿美元;在陆军和传统地面武器方面的开支则增长缓慢,仅从112亿美元提升至131亿美元;海军支出很可能持平,仍保持在120亿美元,不过,用于潜艇的花费会从25亿美元上升至31亿美元。
IHS的预测对象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它认为,未来3年里,亚洲所有主要国家都会增加军费,中国的防务预算将从去年的1198亿美元增至2382亿美元,每年增长18.75%。当然,这比起美国2013年度国防预算(5254亿美元)来说依然逊色不少。
还不算真正的军备竞赛
尽管亚洲各国军事开支增速迅猛,但也有分析认为,将其定性为军备竞赛为时尚早。由于总体经济状况良好,大部分国家的军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反倒在下降。但无论如何,用于外购武器的份额一直稳中有升,终归是众多西方军火商翘首以待的重大利好。
在这方面,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的愿景不谋而合。消息人士表示,在亚太地区的营业收入,今后有望占到它们各自国际营业收入总额的四成多。二者提供的“货品”也相当丰富,从飞机、舰船、潜艇到雷达、护卫舰、卫星和航空电子设备。其中,洛克希德·马丁的F-35与波音的F/A-18两款主要战机,光是单价就达到了9位数。
具体而言,韩国可能在今年年中增购60架战机,马来西亚也在着手洽谈24架的合同。本月初,法国达索公司赢得了向新德里提供126架战机的订单。洛克希德·马丁还在向亚洲诸国推销“宙斯盾”舰载防空系统、声纳和卫星通讯设备,波音公司则计划出售AH-64武装直升机和P-8海上巡逻机,后者的数量在未来3至5年内有望突破百架大关。
现实需求外有面子因素
亚洲国家争相购买先进武器系统,不仅是为了满足现实需求,其中还有面子因素。
“这一地区的国家愈发繁荣,有更多的钱用于国防,指导观念也在改变。”正如安德鲁·戴维斯所点评的那样,高性能飞机和海上平台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即使找不着常规威胁,他们也要购买先进武器,毕竟,拥有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被视为‘成功国家’的标志。”
中国是亚洲头号军事大国,但其武器装备多为自给自足,在军火市场上掀起的浪花远不如印度——后者打算在未来10年里斥资1000亿美元采购武器,自然会引起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其他南亚国家的紧张。让军工巨头们兴奋的是,印度面临多重防卫需求:镇压国内叛乱、与巴基斯坦的边境冲突、喜马拉雅高海拔地区的摩擦以及建立一支远洋海军……按照戴维斯的说法,中国和印度“互不欣赏”,却都希望把“短腿”的地面部队转变成更具战略机动性的力量,也都有建立全球性海军、部署核潜艇和航空母舰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