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0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把艺术穿在身上这件事很酷

去新西兰看“WOW”

作者 林剑 《 青年参考 》( 2012年02月08日   40 版)
作者名:Queen Adelaide 设计者:Emma Whiteside(新西兰)

    作品名:Skin 设计者: Marjolein Dallinga(加拿大)

    作品名:Lady La La设计者: Dinah & Mark Walker(新西兰)

    作品名:Feel Like a Princess Tonight 设计者:Swati Gupta(印度)

    作品名:Loops 设计者:Yogesh Chaudhary & Manas Barve(印度)

    作品名:When Brunel Met Chanel 设计者: Steve Brown(新西兰)

    作品名:Hylonome 设计者:Mary Wing To(英国)

作品名:Pretzella 设计者: Sean Purucker(美国)

    他们让素来以奇装异服为名的Lady Gaga看起来弱爆了!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只是一个背山面水的“小首都”,在中国人看来,只能算是一个“镇”的规模。这段日子,在临海的Queen's Wharf,正在上演一年一度的名叫“WOW”的大戏。“WOW”的全称是“World of Wearable Art”——世界可穿着艺术。

    在一个硕大类似体育馆的建筑里,每天聚集起3000人。表演尚未开始时,门口广场上便已充满了节日气氛,观众们纷纷与奇装异服的演员合影。他们有的把自己打扮成“剪刀手”爱德华,有的把自己打扮成维多利亚女王。更多的是些叫不上名目,但充满了惊喜与创意的服装。而舞台上的表演则更让人止不住地喊“Wow”。你很难说它到底是一场服装秀,还是戏剧表演,或者兼而有之。

    舞台上所展示的“怪衣服”,有的像开屏的孔雀,有的像来自外星的盔甲,有的则再现了半人半兽的神话人物。而制作这些服装的材质也是千奇百怪:汤匙、锈铁、皮箱、自行车内胎、回收的旧家具、马鬃……他们让素来以奇装异服为名的Lady Gaga看起来弱爆了!两小时下来,舞台上足足展现了135套服装,其间掌声和笑声不断。每晚,还会有神秘嘉宾上台参与互动,有的是官员,有的是科学家,有的是新西兰第一个变性人。

    24年前,新西兰雕塑家Suzie Moncrieff灵光一闪,想要试试看以人类身体为媒介,会激发出什么样的创意光芒。于是,她在家乡Nelson开创了“WOW”,仅凭借从朋友那里“忽悠”来的1000新西兰元支票,便让Nelson当地居民纷纷投入进来。那些制作承载了Nelson居民无边的想象,他们还自己担任模特,亲身演绎这些“可穿着的艺术”,在简陋的T台上,毫不害羞地展现自己的创意。24年过去了,Suzie做梦也没有想到,这个原本仅限于社区的艺术活动,如今会发展成每届吸引全世界5万多名观众参与其中的大型狂欢活动。而Nelson的人口一共才这么多。

    “Wow”也是个代表惊叹的象声词。Suzie所创立的这个活动,每年会征集到全世界6500多套充满天马行空想象的“怪衣服”。这些参与者未必是时装设计专业的学生,纯粹只是觉得把艺术穿在身上这件事很酷。

    2011年,是WOW的第23个年头。早在2005年,Nelson小镇已无法容纳不断发展壮大的WOW,不得不忍痛从家乡Nelson搬去了新西兰首都惠灵顿,Nelson的老乡们甚至感觉有点被“背叛”了。

    WOW的可贵之处在于,它并不是一个仅供精英分子自娱自乐的小众活动。Suzie创造了一个创意平台,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业余人士,都在其中找到了参与的乐趣。舞台灯光设计来自新西兰芭蕾舞团,一部分演员是志愿者,创作那些“可穿着艺术”的既有来自专业时装设计院校的学生,也不乏十足的“草根”。

    正当中国所谓的“创意产业”热衷于投资所谓的“创意地产”,让艺术家开路,炒热地产,再无情地抛弃他们时,新西兰则在支持真正有创意的软体。早在WOW创立的时候,在新西兰,企业赞助文化艺术活动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蔚然成风,而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扎扎实实地慢慢拓展版图。一个具有潜力的文化品牌需要时间来慢慢养大,而不是像流水线工厂一样,能在短时间内积累财富。如果缺乏像Suzie Moncrieff那样具有足够耐心的运营人才,在好大喜功的环境下,再多的投资,也无法滋养一个创意品牌自身的激情和生命。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

分享到:

 

去新西兰看“W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