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星巴克中国官方微博公布了调价声明,上调中国大陆部分产品价格。随后,《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星巴克此次在华涨价引来中国网民抱怨。然而,《青年参考》记者在北京几家星巴克门店走访时发现,大多数“星粉”并不在意此次涨价,消费热情不减。
涨价后,中国“星粉”热情不减
星巴克在中国一发布涨价消息,立刻引来许多网民抱怨,甚至有网友号召“一同带面盆”去喝星巴克,“星巴克省钱攻略”也随之在网上热传,“星巴克”成为百度上的热搜词汇。
《华尔街日报》在1月31日率先刊登了星巴克要在中国涨价的消息。随后,在题为《星巴克涨价引中国网民抱怨》的报道中,该报描述,中国网民在微博上用哭泣的表情符号发泄情绪,有网友用网络热门词汇“悲催”来形容此次涨价。
事实上,《青年参考》记者多次采访后发现,网络上抱怨归抱怨,“涨价”却似乎并未触及“星粉”的神经,打击其消费热情。
在厦门某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星粉”莫女士对《青年参考》记者说:“涨价对星巴克老顾客来说影响不大,我不会计较一两块钱。”
星巴克北京门店的一名服务员说:“如果顾客自带杯子,实际消费可以减少两元,这样就和涨价前价格一样。”《青年参考》记者在北京一家星巴克门店发现,在44名消费者中,只有3位顾客自带杯子,其中两位用的是在星巴克购买的专用杯。
一名正在该店喝咖啡的顾客告诉《青年参考》记者:“虽然知道自带杯子可以减两元,但如果每次来喝咖啡都要带个杯子,很麻烦。事实上,哪儿有人真的自带杯子来喝咖啡?这感觉有点怪。”该店服务员也说:“涨价后,的确有消费者在‘埋单’时询问涨价消息,但对此抱怨的人不多,涨价后也没明显感觉到销量下降。”
记者随后前往该店附近的一家Costa咖啡店,这家被称为“英国第一品牌咖啡”的连锁店,如今是星巴克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其门店服务员告诉记者:“虽然听说了星巴克近期涨价的消息,但这几天Costa的销售跟原来差不多,并未感觉销量明显提高。”
近期,新浪微博发起了“星巴克涨价对你影响大不大?”的投票。数据显示,截至2月5日中午12时,共有4735网民参与投票,其中53%的人认为“没有影响,饭菜涨不涨才有影响”;29%的网友选择了“本来也是偶尔一杯,涨个一两块也无所谓”;只有9%的人认为“讨厌,但还是改不了来一杯的习惯”。
中国星巴克一直比美国贵
目前星巴克在中国有550家门店,并计划在2015年扩大到1500家。《华尔街日报》认为,咖啡公司正在迅速扩张,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在大多数咖啡店里,中国消费者平均购买一杯咖啡的花费,要比美国消费者多50%~75%。即便在涨价前,同类咖啡在中国的价格也已经高于美国。
上海一家投资咨询公司的咨询师克里斯塔·佩德森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虽然许多人曾怀疑咖啡在中国能否有市场,但公众反应已显示出中国咖啡市场的增长。中国有着几千年的茶文化,咖啡在中国已由起初的小众饮料,变成了大众市场产品。
涨价了,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中国人对星巴克趋之若鹜?《华尔街日报》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在‘茶中国’,喝咖啡成了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
在中国与加拿大两国开展经纪业务的商业教练彼得·M·约翰逊,已在中国生活了15年,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与国外相比,中国人接触和了解咖啡文化的时间比较短,并不一定在乎咖啡口感或质量,因此,“中国人是在消费品牌,认为手里捧着印有‘Starbucks’或是‘Costa’标志的咖啡是一种身份象征。”
同时,约翰逊认为高价策略是“星巴克的营销手段”。因为许多中国人认为贵的商品才是好的,便宜的东西反而没有人购买。而星巴克正是抓住了中国人的这个消费心理,所以同样的一杯咖啡,在中国的价格甚至高于国外。
使用“中国豆”后不会降价
此次星巴克仅对中国大陆的手工调制饮料上涨1~3元,不涉及食品、星冰乐等。星巴克公布的数据显示,此次在中国大陆的涨价幅度在5%~10%。
星巴克大中华区公关部经理励静在接受《青年参考》采访时表示,此次涨价是出于平衡营运成本的考虑,除了咖啡豆减产造成原材料价格上涨外,物流成本、店面租金、员工工资提高等也是涨价原因。“1~3元的上涨价格不仅包括星巴克的具体产品价格上涨,也包括星巴克提供的服务等。”
针对此前有媒体指出,星巴克此次涨价与1月初美国星巴克涨价有关,励静解释说:“星巴克产品的市场价格定位是根据地域市场的独特情况而定的。此次星巴克在中国大陆涨价,与此前美国星巴克涨价无关。”
励静透露,星巴克将于本月与云南爱伲集团合作建立合资公司,收购和出口云南产的咖啡豆,并进行咖啡豆的干燥加工。至于合资公司的名称,她表示“暂时不能披露”。
2010年11月,星巴克与云南省普洱市政府、云南省农科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计划在云南投资并运营其在全球首个咖啡种植基地,以及咖啡研究与发展中心、咖啡种植者支持中心和咖啡初加工工厂。
在咖啡豆价格不断攀高,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星巴克制定了保证原料供应的公司策略,咖啡基地与加工厂的设立,正是这一策略的体现。当《青年参考》记者问及用上“中国豆”后,星巴克是否会因此下调价格时,励静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合资企业负责咖啡豆的进出口及初加工,之后还会运送到美国进行深加工,因此不会对成本有影响,星巴克不会因此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