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0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的调查科学性受质疑

港人的中国认同真的降低了吗

○本报记者 黄昉苨 《 青年参考 》( 2012年02月01日   07 版)

    深圳罗湖口岸,大批内地游客通过这里进入香港

    “这个现象(认同自己为香港人)在我身边也很普遍,尤其是愈年轻的阶层愈普遍。”在香港从事通识教育导师工作的王阳翎这样向《青年参考》记者表示,他认为,这种认同未必与政治有关,反而更可能与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有关。

    这是一份再简单不过的调查问卷,却在2012年伊始的香港与内地媒体上引起热议。

    这份用粤语口语写就的电话调查问卷,如今依然挂在香港大学民意网站的网页上,除去对被访者的筛选、背景资料等提问之外,正式问卷部分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会称自己为——

    在正式的调查中,访问员会读出以下四个选项:香港人、中国人、香港的中国人、中国的香港人。

    去年末,仅有17%的受访香港市民给出的选择是“中国人”。这个数字创下自2000年以来的新低。

    不过,当受访对象被要求评价对“香港人”、“亚洲人”、“世界公民”、“中华民族一分子”等身份的认同感时,“中华民族一分子”却获得了72.5的高分,仅排在“香港人”的79.1分之后。

    主持调查的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在调查中发现,以绝对评分计,香港市民对“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感上升至十年来的新高(38%),而对“中国人”的认同则滑落到12年以来的最低点。

    “这个发展,似乎与中国近年的经济发展背道而驰,相信与经济范畴以外的发展有关。”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总监钟庭耀在该调查的新闻公报中这样分析。

    港人自认是“中国人”百分比最高的一年是2008年

    “这个现象(认同自己为香港人)在我身边也很普遍,尤其是愈年轻的阶层愈普遍。”在香港从事通识教育导师工作的王阳翎这样向《青年参考》记者表示,他认为,这种认同未必与政治有关,反而更可能与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有关。

    “例如数月前的‘小悦悦事件’,”他解释说,“香港的年轻人对于内地和香港在道德、互助等方面的落差,有很深的感觉。”

    “内地朋友可能看起来会觉得很奇怪。”在珠海联合国际学院社会工作及社会行政系任教多年的港籍教授黄匡忠在谈到这一结果时说。他对《青年参考》表示,很难断言这项调查的科学性,但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受香港社会人口的成分变化以及全球化趋势的影响。“香港是一个国际大都会,单纯的电话调查并不能确定受访对象的身份,他可能是东南亚裔的香港人,或者是持有外国护照的华裔,这些人可能更倾向于将自己看做国际公民。”

    他也承认,政治与经济是重要因素。他个人感觉,香港与内地在政治与文化上的融合程度并不是很理想。尤其在2011年,香港的普通民众面临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坊间对此颇多抱怨。

    “但是,在民族认同上,绝大多数香港人会认同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我想这是没有问题的。”这位来自香港的资深社工强调说。

    历年调查中,港人自认是“中国人”的百分比最高的一年是2008年,那一年发生了汶川地震,北京也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在调查中有34.4%的香港居民愿意自称为中国人。

    “其实我身边的朋友对于自己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并不太执着”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松看待这项调查的结果。在各界批评声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香港中联办宣传文体部部长郝铁川,他在调查结果发布不久,主动约见香港部分传媒,批评香港大学的这项民调不科学。

    对于郝铁川的批评,钟庭耀特意向新闻界发表一份文稿表示,在问卷中,除了直问港人身份认同的这一题以外,另有一些提问要求受访对象评价对“香港人”、“亚洲人”、“世界公民”、“中华民族一分子”等身份的认同感,分数越高即表示认同越高。结果“香港人”依然拥有79.1的最高认同指数,而“中华民族一分子”以72.5的认同分紧随其后。

    香港中文大学前政治系主任郑赤琰在香港《信报》撰文分析称,“香港人”与“中国人”都容易引起定义上的困扰,显见得受调查者没可能提供精准的讯息。尽管这样的调查做了20年,不能因此而变成学术上的合理性。

    与郝铁川的观点类似,郑赤琰相信,不应当速递式地以“香港人”当做身份调查来设计问题,或采用“香港人”和“中国人”并列或对立的问题设计。

    不过,专家们虽然讨论得热烈,王阳翎认为,民间或许并没有那么在乎。“其实我身边的朋友对于自己是香港人还是中国人,并不太执着。”他说,“他们所在意的,是中国社会伦理的崩溃,以及内地人与香港的关系涉及实际利益时的冲击。”

分享到:

 

港人的中国认同真的降低了吗
哪些问题引发港人对内地人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