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1月0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本报记者亲历

“风暴眼”中的叙利亚

○本报记者 包丽敏发自大马士革 ○本报记者 贺延光摄 《 青年参考 》( 2012年01月04日   06 版)

    叙利亚阿勒颇街头

    这些是我对叙利亚的亲眼观察,但我不能告诉读者,这些就是真相。

    我们是在一个微妙的时间到达了叙利亚,阿拉伯动荡中新的“风暴眼”。

    当我们收到叙利亚旅游部发来的邀请时,这个地中海东岸的阿拉伯国家正面临巨大压力。自从2011年3月一些地区出现反政府示威,要求民主和自由,并遭到政府军强力镇压以来,人们能从媒体上读到的,大多是各种流血暴力冲突的消息,以及中美俄等大国围绕它展开的角力和博弈。

    先是欧盟、美国和阿拉伯联盟相继宣布对叙利亚实施制裁,再是11月阿盟非常罕见地冻结了叙利亚的成员资格,随后联合国发布报告,通过223位受害者和证人的证言,披露出叙利亚军警和安全部队以各种残暴手段实施虐杀、强奸等侵犯人权的罪行,比如当着家人的面强暴一名男童。据联合国估计,叙利亚死于冲突的人数已超过5000人。

    美国等一些国家的领导人早已要求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下台。军队倒戈的消息不时传出,据称由倒戈军人组成的“叙利亚自由军”(Free Syrian Army,简称FSA)在土耳其组建,并开始袭击政府军和政府部门。一部分反对派组织公开要求国际社会设立禁飞区,外界开始热议的是,叙利亚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利比亚,巴沙尔政权会不会崩溃。更有一些分析警告说,这个国家已经到了内战的边缘。

    就是在这种形势下,12月上旬,我们接到了该国驻华大使馆旅游处邀请。该邀请绕过外交部,是以民间访问的方式。

    我坐在大使馆里办签证时,一等秘书一边审核我的资料,一边问我:“你印象中叙利亚怎么样?”我犹豫了一下,答道:“好像不大稳定。”

    “不,你错了。”一等秘书说,“叙利亚非常稳定,非常安全,局势完全可控。”他很快在我的护照上盖好公章,递给我。“相信你会旅行愉快,享受美景,”他呵呵笑着,“以及美食。”

    似乎从那间不大的办公室开始,叙利亚这个“风暴眼”中的西亚国家,就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向我们展示与先前所闻不同的另一面。此后的行程中,我们也一再被告知:“西方媒体在撒谎,我们要让你们看看真实的叙利亚究竟什么样。”

    这个民间访问团一行16人,一些新闻媒体的记者,一些旅游类媒体的记者,一家电视台,一家博客网站,以及两位国际问题学者,当地时间12月18日下午到达了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

    看到的一切“很脱节”

    这是一趟混搭的旅行。许多时候,旅程安排得真像是一场休闲游。我们被领着去游览大马士革老城,参观最大的清真寺、中世纪城堡遗迹、古老的修道院,穿过那些曲曲折折的老街,到由老房子改建成的餐馆吃饭,去游客们通常喜欢去的巴扎(集市)购物。

    这些时候,我简直恍惚:这难道是那个据说可能会发生内战的国家?生活看上去似乎一切正常。街上店铺都开着,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果蔬食品摆满了货架。大清真寺里,人们虔诚地做祷告;寺外,年轻的父母领着自己的孩子,给一群鸽子喂食。多么休闲的午后。

    然而只需打开网络,就能看到未经核实的消息和视频不断涌来:就在离大马士革车程两三小时以外的一些地方,镇压在继续,流血事件和枪战在发生,不时有死伤数字传出。

    一路上见到的普通叙利亚人好奇地向来访者张望,几乎无不脸上洋溢起笑容,热情地打着招呼。有那么几次,我们坐在大巴车里从路上驶过,路边竟然有叙利亚人遥遥站着向我们挥手致意。孩子、年轻人、老人,都可能叫住你,用简单的英文或者比划着手势,要你给他们照相。他们如此热情,以至于同行的博联社内容总监阮聿泓感叹说:“我来这儿以后跟国内最大的不同,就是见到陌生人会笑了。”

    另一些时候,我们会见这个国家的高级官员,从旅游部长、外交部副部长、第二大城市阿勒颇的市长到总统顾问,还有大穆夫提等宗教领袖,谈当下的严峻局势。宗教领袖们告诉我们,在叙利亚这个国家,各种宗教、教派怎样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而政府高官们则几乎无一例外发表了相同意思的演说:眼下叙利亚正在发生的这些动荡,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的阴谋;正在与政府军作战的,是被外来势力收买了的“武装恐怖团伙”,他们杀害无辜,破坏稳定;政府正推进各种改革,而这些人无疑是要破坏改革。这些也正是叙利亚国家电视台和通讯社等官方媒体一遍遍告诉国内民众的。

    这一切,就像美国广播公司资深女记者芭芭拉·沃尔特斯在专访总统巴沙尔之后,在节目中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的感受:“脱节。”

    民众看法上的割裂也不难发现。网上各种视频和照片里,反政府示威声势浩荡,而现实里,我们也不止一次看到街头一群群年轻人拿着总统头像、挥舞着小国旗去参加支持政府的游行。

    不少叙利亚人不失时机地表达对政府和总统的“热爱”。比如在一个巴扎,我们突然被一群小学生围住,他们先是争着让中国记者们给他们拍照,然后又蹦又跳地、有节奏地喊起了支持总统的口号,以及“谢谢,中国!”——因为中国与俄罗斯在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的决议草案投了否决票。

    一路上我们听到不少叙利亚人喊着“谢谢中国”,比如在老城区,一辆皮卡开过去,司机高喊一句“谢谢中国”,然后还从车窗里伸出手来竖起大拇指。

    虽然所有行程都由叙利亚官方安排,一路都有穿制服的军警和便衣严加安保,在阿勒颇市的两天甚至一路都是警车开道,但异议者的声音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冒出来。比如,一位高级官员会私下跟我说,其实任何政党都可能犯错误;而我们遇到的一个17岁高中生则毫不掩饰对政府的不信任和对官办媒体的厌恶。

    其中比较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阿勒颇的一处古城堡遗址。一群据说前来游览的小学女生,在一块空地就着音乐热闹地唱起爱国流行歌曲,但突然,人群中不知是谁打开了反对派组织的旗帜,然后很快被随行的安保人员收走。

    制裁、便衣和恐怖袭击

    我们再三要求去被视为“震中”的霍姆斯市,旅游部工作人员先一口答应,最终却未安排。有消息说,那里时不时有枪战,政府军包围了一些区域。CNN引用一位刚从霍姆斯出来的自由撰稿人的报道称,在当地一些主要街道,下午4点到次日早上8点行人不能穿越街道,否则很可能被狙击手射死。有个怀孕7个月的女人在那个时间段冒险上街购物,结果被打死了。

    在叙利亚究竟发生了什么?或许阿盟12月底派出的观察团,进行第三方调查,在这个时间点上将极其重要。他们得出的调查结论,接下来将影响国际社会对叙利亚的决策。

    大规模的制裁已经在叙利亚造成显著影响。我们所去的景点几乎见不到外来游客,但旅游官员解释说,普通游客数量下降得很厉害,宗教性质的游客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叙利亚旅游部提供的数据称,2010年旅游业占GDP的12%,随着危机发生,已降至原来的60%。物价普遍上涨,由于油气开始短缺,首都大马士革中心城区在我们到达的那个星期开始限电。一到夜里,老城区里的人们要么点起蜡烛,要么开动自备发电机,即使是在12月24日“平安夜”也一样。

    我们在叙利亚的7天中,局势似乎变得紧张起来,随着当地时间23日两起针对安全机构的自杀性恐怖袭击突然发生,街头带枪的军警明显增多,进出大马士革的公路上,检查站已经用沙袋垒起了工事。

    就在我们即将离开叙利亚的25日上午,安排了半天购物时间,一帮摄影记者在街头随意拍着,几个便衣突然围上来,要求检查照片,尽管有旅游部的陪同人员从旁解释,他们仍然纠缠了二三十分钟才作罢。这大概算是这个原本想要显得松驰的国家情不自禁露出的紧张面孔。

    从到达大马士革一下飞机,到基本结束行程,叙利亚电视台一直在跟拍我们。来采访的人们反被采访了。一拨拨不同的记者,不同的栏目,问着几乎同样的问题:你们来叙利亚之前从西方媒体上了解到的情况是什么样?来了之后觉得怎么样?你们回去以后会对读者说些什么?这让我们不由怀疑自己成了“舆论战”的一部分。

    我的回答是:我会告诉读者我在这里看到的事实,但事实并不等于真相;我可以写下对叙利亚的亲眼观察,但我不能告诉读者,这些就是真相。

分享到:

 

“风暴眼”中的叙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