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中国今天有了外交热、战略热,那么,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法、阵营有哪些?
■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最重要的事不是这五个阵营间的论战,而是我们要从“话语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
中国外交话题成为内政话题的延续
今天,中国的安全环境,及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均前所未有地激烈。中国已进入全民对外交战略有兴趣的时代,外交问题成了中国人思考中国话题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首先是因为,由于进入网络信息时代,对外交问题发言的机会和得到信息的管道越来越通畅,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被充分放大。
其次,外交和战略问题成为焦点,是因为中国话题的复杂性。很多人关心外交和国际战略话题,是为了探讨和研究中国,外交话题成为内政话题的延续。
有时候,外交问题会进一步衍生出对国内体制和其他问题的不满。一种观点认为,今天中国存在着诸多外交困境,事实上是国内问题的延续。因为我们很多国内问题没有搞定,所以我们外交问题无法搞定。结果,外交问题进一步抬升了整个中国议题的复杂性。
第三个原因是,人们对中国的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我们到底在往哪里走?这个国家会变得怎么样?我们是会倒退,还是不断走向世界、融入国际社会主流?对中国未来的争论,远远超越了关于中国到底是强还是弱的议题,而涉及中国的体制改革进程和中国走向世界如何相互作用、中国的国内形态和国际地位有什么关系、全球性的中国是否必然接受通行的价值(在价值上拒绝普适的中国是否能够真正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中国)等等。
事实上,这就提出了如下问题:我们到底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我们在融合世界的过程中如何调适中国发展。随着有关中国未来的探讨,又出现了对中国和世界关系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着眼点:中国要做大做强,到底练内功为主还是解决外部问题为主?
今天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新视角和新争论,反映出在过渡转型期的中国,我们怎样认识自己、怎样定位世界、怎样展望与世界的关系这三者间产生了复杂的碰撞。
关于如何看世界,中国人分化为五个阵营
如果说中国今天有了外交热、战略热,那么,中国人看待世界的方法、阵营有哪些?我做过一个研究,在看待世界问题上,中国人分化成五大阵营,并各有自己的基本主张,分别对上面所提的问题作出回应。
第一种观点是民粹主义的。持这一观点的阵营认为:外交和国内问题高度联系在一起,中国现在有太多国外势力的代言人,中国外交的首要问题是要成立“锄奸队”。民粹主义者将今天中国外交的问题归结于从鸦片战争以来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其本质是世界上存在着东西方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体制甚至文化,西方很大程度上依然代表着过去300年来从文化到物质上进行侵略扩张的帝国主义。所以,民粹主义者认为,解决中国外交的核心问题,是纯洁队伍、端正思想,回归某种主义,然后跟西方展开彻底的决斗。
第二种是民族主义观点。这个阵营认为,中国的崛起是不可回避的,本质上是国家利益的斗争。对中国来讲,西方是狼,要把中国继续当羊,而中美关系的本质是美国要让中国像羊一样跪在他们的面前。民族主义者更多把国家利益的竞争看做狼和羊的关系,而中国在这样的环境中发展,被看做一个亮剑的过程,一个丢弃幻想竞争的过程。民族主义者认为,今天,面对中国崛起,西方对中国整体上心怀恶意,所以不是我们战胜别人,就是别人战胜我们,在国家利益竞争上没有什么妥协道路。
第三种观点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并不认为国家利益的对立必然导致中国和世界的战争。它更倾向于认为,中国崛起的过程,是一个形成新的权力、财富结构的过程,所以中国必须面对不可回避的权力竞争。国际关系是dirty job(肮脏的事),中国对国际关系这个本质应有清醒认识。现实主义者考虑的,是我们如何有效、理性、战略性地设立并扩大中国自己的权力体系,建立自己的同盟,发展强大的军力。
现实主义更多地是一种历史经验主义,它认为,21世纪中国的大国道路必然要重复17世纪以后欧洲和美国走过的道路,即进行军事权力竞争、阵营对抗,甚至不惜形成新冷战。
第四种是国际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更多强调世界和中国都变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也变了。所以,我们今天看待外交战略,不能简单地重复欧洲经验或美国经验,而必须意识到21世纪世界政治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说全球化、价值的普适化、大国军事对抗方式的改变等。新技术的发展、全球社会网络关系的发展,使大国关系在军事和战略领域的竞争,完全进入了一个新的形态。
按国际主义的观点,我们在21世纪的对外战略举措,必须紧紧抓住时代特征。第一,随着技术进步,大国竞争的战争方式、竞争方式、战略力量的投送和表达等,都出现了实质性变化。第二,随着全球化发展,对平民进行大规模身体杀伤会被视作国际罪行。所以,全球化下权力伦理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战、二战将变更领土和人口作为权力改变手段的方式已经过时了。全球化还产生了另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经济联系。美国不可能像对待苏联那样对待中国,因为苏联和美国在战略对峙的同时,经济上属于两个完全不交合的体系,而今天中国和美国在经济上已经互相依存。第三,现在的世界是典型单极权力结构,这在人类国际关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我们面临的美国霸权,不是简单的GDP和军事力量,美国代表了世界上最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普林斯顿大学一位教授曾说,美国不会输给中国,因为今天全球社会的网络结构联系中,美国中心地位几乎不可挑战,全世界的精英都到美国留学,美国的科技产品和知识产品占世界供应总量70%以上。
从国际主义的角度来看,今天中国在多大程度上能走向世界,取决于我们对已经变化了的时代有多大心理和战略政策准备,如果我们无法掌握21世纪人类发展的制高点,让我们的政策、行为、观念价值代表和引领人类发展方向,我们一定会输。
第五种看待世界的观点,是自由主义的。这个阵营的人士认为,中国现在与世界关系之所以复杂,是因为中国没有做好自己。该阵营人士认为,中国和世界的未来取决于中国的民主化进程。
这五个阵营观点非常清晰,立场界限非常分明。当中国人已经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和外交的热情时,我们彼此之间产生了社会性的、观念性的高度分裂。
中国人越来越渴望过上富裕的、有房有车的生活,但中国人整体的好战意识却越来越强
对今天的中国人而言,最重要的事不是这五个阵营间的论战,而是我们要从“话语的世界”回归“现实的世界”。
在认识世界的问题上,中国人越来越多地生活在一个话语世界里,而不是客观准确地认识现实世界。理论上,我们对世界应该越来越熟悉。和上世纪90年代比,我们出国多了,认识世界的信息手段、传媒多了,获得资讯的自由度提升了,但从政府到民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如90年代。
这两个世界的分裂,清晰地反应了中国人在认识世界问题上的巨大矛盾性。
第一个矛盾是,中国人越来越渴望过上富裕的、有房有车的生活,但中国人整体的好战意识却越来越强。一谈起中日问题、台湾问题、南海问题,很多人认为应该用军事手段解决,这和国内普遍弥漫的物质现实主义是一个巨大对立。事实上,如果真要进行战争,不仅要做战争能力的准备,也要有战争动员准备,要围绕着战争进行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的准备。今天,整个社会对战争的恶果、战争需要的心态和体制转型缺乏足够认识和准备,却弥漫着情绪化、躁动性和战争意识。
第二个矛盾是,很多人都觉得中国外交软,西方媒体却觉得中国外交硬。我们老百姓的感知和国际媒体的报道存在着尖锐的差距和矛盾。
第三个矛盾是,对中国来说,过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是与现有国际秩序合作的结果。中国是这个国际秩序里重要、甚至是最大的受益者。但随着中国发展,我们内心对这个秩序的不满甚至仇恨越来越多。这是典型的“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碗来骂娘”。我们为什么会不顾中国发展的现实,将很多内在的纠结和不满发泄在让我们获益的外部国际环境上?这是个应该思考和反思的现象。
面对别人的批评、责难甚至挑剔,我们不能心态失衡
造成上述分裂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很多时候有了问题,媒体就归为美国和西方阴谋,而没有为读者提供多角度、深入的国际报道和分析,这导致资讯不对等。
第二,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变了,世界也变了,中国看待世界的观念方法和自身的话语体系却没有变化。
我们自身的主流话语没有更新,谈论起当前的国际关系,会说:没有永恒的朋友,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但21世纪,没有价值所伴随的利益是不可持续的。外交不能只讲利益,还要讲价值、社会影响,这样才能使利益得以长期存在、持续化。
第三个原因是,利益团体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主张,背后往往有不同的利益取向。利益团体永远在按照自己的主张行事,而又高度影响、绑架着中国。
第四,中国人传统的观念变革还没有完成。我们有历史的屈辱,有很深的历史悲情。我们对国际问题的认知、争论出现了情绪化、民族主义化的情绪。
随着权力变更和中国崛起,我们面临新的安全挑战。我们是一个后来者,今天的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秩序、权力、财富、社会结构,可能因为中国的崛起彻底改变,我们的崛起动了别人桌上的奶酪,我们打破了过去西方中心主义伴随而来的优越感和傲慢。我们不能奢望别人对我们笑脸相迎。
当中国崛起如此迅速时,那些已经在现有秩序中获益的国家对中国的崛起更多不是给予献花掌声和鼓励,而是给予批评、责难、挑剔甚至恶意。从这点来说,我们正处于崛起的艰难爬坡时期,中国崛起的过程,是我们主导全球利益重新分配的过程。我们所面对的国际局势必然复杂,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当中国开始主导新的全球利益的力量,别人对你的反馈越来越消极的时候,我们不能够心态失衡。我们的战略环境的变化是自然的,我们自己要做好从心态、政策到战略的准备。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