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0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这座城市的人文基因绵延不绝

圣彼得堡:古老帝都向西看

○作者 [英] 米兰达·索耶 ○编译 池晴佳 《 青年参考 》( 2011年12月07日   37 版)

    喋血教堂

    圣彼得堡俯瞰

    所有当地女人骨子里都有超级模特与罗莎·克列布的双重基因,一如当前的俄罗斯。

    宽阔平整的大道,宏伟庄严的教堂,锦缎般的运河以及不断变换主题的艺术展,再加上轻松而充满人文气息的假日,一切都给我以身处西欧的错觉。面前的城市景色让人想起很多地方:阿姆斯特丹、柏林、布鲁塞尔……但又有些许不同,因为这里毕竟是俄罗斯。

    圣彼得堡到了!我与母亲戴好高高的裘皮帽,迫不及待地跳下电车,摆出pose拍照。虽然还没到下雪的时候,11月的寒冷空气还是让我的脸颊隐隐作痛。广场上矗立着金光闪闪的马车塑像,裹得严严实实的小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嬉笑打闹,身穿卡其色制服的军人来回巡逻。广场的那一头便是冬宫,如今,它构成了沿涅瓦河而建的博物馆建筑群的主体。

    母亲1981年就到过圣彼得堡,彼时,这座城市的名字还是列宁格勒。身为曼彻斯特的一位中学教师,陪学生在“铁幕”后探索的感受很独特。“当地人都希望买我们的牛仔裤和外套,”她告诉我,“我们去看马戏团演出,那儿居然有只秃鹰!”在此之前的1965年,她与父亲还尝试过以自驾游的方式,经芬兰来到此地。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她有照片为证。

    40多年前的圣彼得堡与现在最大的差别是汽车很少。母亲清楚地记得,每当他们那辆MINI小汽车停在热闹的街头,素不相识的男男女女便会聚拢过来,冲着它兴奋地大呼小叫。彼时,苏联政府严格限制进口外国汽车;而今,福特、通用、丰田等外国汽车巨头,争先恐后地将工厂设在这座城市近郊,街上的豪华轿车随处可见,经常发生交通堵塞。

    另一个区别是“标志”的多少。1965年,父母无论做什么事——包括参观旅游景点,入住宾馆,兑换卢布乃至给车子加油,都得经当地旅游咨询处签字批准才行。麻烦在于,办手续的地方特别难找,外面根本看不见提示,他们为此跑了不知多少冤枉路。如今,圣彼得堡的路牌密度已经和西欧国家看齐,虽然我们仍旧不懂俄文,心里总归踏实多了。

    时尚潮流紧扣世界脉搏

    我们挑选了一家乌克兰特色餐厅解决午饭,这里不禁烟,穿着漂亮丝棉裤的侍者拨开烟雾,向我们致意。我示意要一瓶“汤加”(一种经蒸馏处理的酒精饮料,通常在饭后甜点时饮用),对方眉宇间的笑容依旧迷人,不过显然没能理解我的意思,而是径直上了瓶伏特加。

    周围再没有谁凑过来打听我们的牛仔裤——你只要到商店橱窗前走走,就会发现圣彼得堡如今的时尚潮流完全和世界同步。一路上,我们见到的俄罗斯女郎们真是高挑又时髦,她们全身上下没一件朴素的衣服:要么刺绣,要么嵌花,还有珠光宝气的挂饰,再就是货真价实的豹皮大衣,修饰得犹如塞尔福里奇(伦敦最著名的百货公司)的圣诞树那样俊俏。

    起初我还有点好奇:俄罗斯女人到35岁以后还会这么打扮吗?印象里,这个国家的中年女性经常给人以肥胖、不修边幅的感觉。然而只过了一小会儿,我就意识到:所有当地女人骨子里都有超级模特与罗莎·克列布(007系列影片中首位不以花瓶身份登场的女主角,外表普通,曾以光头形象出镜)的双重基因,一如当前的俄罗斯。早晨驶离机场的路上,沿途散落着不少粗糙的混凝土板房;对比之下,眼前这富丽堂皇的街市,难道只是春梦一场?

    皇权和革命都成了历史

    我们在导游娜塔莎带领下四处游逛。十二月党人广场、喋血教堂、彼得保罗要塞……不过,要说最能体现这个国家及其人民多元面孔的,仍然是东宫博物馆本身。处在中央的教堂是罗曼诺夫王朝历代沙皇陵寝所在地,作为这一切的创始人,彼得一世10岁加冕登基,1703年建立圣彼得堡时也不过30岁出头。这位身高6尺8寸(约2.03米)的君主,花巨资聘请全欧洲的建筑师、艺术家、工匠共同来打造理想中的帝都,至于他自己精心勾勒的城市蓝图,据说还是从我的故乡曼彻斯特潜心习得。在彼得一世以及后继者的传承下,圣彼得堡的文化魅力得以一代代弘扬。如今,她每年吸引550万客人到访,而全市常住人口才不过450万。

    或许是因为彼得大帝太过英明神武,那些同样长眠在大教堂镀金穹顶下的沙俄统治者们,给人的印象都不是那么能干。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墓藏在一个远离祭坛的单独房间里。1917年,他们全家在布尔什维克的命令下被枪决,沙皇、皇后以及5个孩子的遗体被丢进废弃矿井,直到2008年,最后两具遗体才通过DNA鉴定被找回。讲这些时,娜塔莎频频耸肩。“很惨吧,”她说,“但我认为,那些在战乱或饥荒中失去孩子的百姓更惨。”

    这位女导游今年28岁,是个实用主义者。在她看来,共产党执政时期不乏好的地方——譬如教育,苏联政府很重视义务教育,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读写。而今一切按自由经济的规律运行,高昂的教育成本以及抚养孩子的繁多开支,迫使娜塔莎与丈夫至今不敢生育。

    她解释说,当局在苏联解体后推动私有化,之前他们向国家租赁的房子自然而然地成了私宅。然而,新生活并不总是快乐的,娜塔莎夫妇还有她丈夫的母亲与祖母,4个成年人不得不挤在一起过日子,谁也不打算卖掉房子或将其出租,因为这是他们惟一的栖身之所。

    一边聊着家常,我们来到东宫对面小岛上的特殊区域:政治犯监狱。这座建筑物曾于19世纪后期拆除过一次,改建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阴森模样。将头伸进阴暗的囚室——据说这里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洛茨基、高尔基等人待过的地方——我发现房间的结构经过精心设计,任何犯人都没机会同其他狱友打照面,连警卫也搞不清被羁押者的真实身份。即便如此,囚犯们还是学会了通过敲击等传递信息,直到最后一名犯人于1921年被释放。

    马戏团里与孩子们同乐

    随着暮色给万物蒙上朦胧的面纱,我们晚间的目的地只能选择马戏团了。娜塔莎号称动物保护人士,自然要对我们约法三章:“我不许你们去私人马戏团。那儿的动物被残酷虐待,我不喜欢。俄罗斯的每个城市都有国立马戏团,想去的话我双手赞成。”

    几经周折,我们终于赶在演出告一段落时挤进了场内,迅即发现自己身陷成百上千少年儿童的包围圈内。在接下去的两个小时里,我们乐在其中:山羊顺着楼梯上上下下,小猫站在小狗背上耀武扬威,身材臃肿的黑熊玩起了倒立,还有鸵鸟东奔西跑……此情此景,足以让任何人把动物保护主义情结暂时抛到一旁——当一头顶着皮球的海狮朝你鼓掌时,很难不为它喝彩;同样,你也很难不喜欢上一位打领结、穿背心的猴子自行车健将。

    我年轻的时候痴迷于体操,视奥尔加·科布特(苏联体操运动员,曾在1972年与1976年奥运会上夺得4枚金牌、2枚银牌)为头号偶像。她相貌甜美,才华横溢,成长过程中却屡遭教练粗暴对待。不知为何,我在看马戏团演出时居然想到了她。我问母亲对此是否有同感,岂料正在兴头上的对方答非所问,“这次没有秃鹰了,亲爱的,进步明显。”

    演出落下帷幕,兴高采烈的观众们陆续隐入寒冷的夜色。的确,俄罗斯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在今天的圣彼得堡,眼前的景色是如此美好,让所有人脸上都绽放出微笑。

    □英国《卫报》

 

圣彼得堡:古老帝都向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