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国心态之下,必然伴随着“阴谋论”的盛行,“阴谋论”的最大特点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简单的敌我关系解释各种现象。由于缺少对常识的了解,“阴谋论”迅速填补了开始走向开放的国人对外来知识的需求,“货币战争”、“金融战争”以及各种“包围圈”言论,在提醒国人居安思危的同时,也在无意中强化着弱国心态,并将对西方的看法妖魔化。
中国崛起,是21世纪头十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崛起已从理念变为现实。崛起的中国不仅需要一流的GDP,更需要开放、包容、理性的大国民风范。
徘徊于自卑与自负之间
当人们热议中国崛起面临的种种障碍时,似乎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元素,那就是我们需要一种怎样的国民心态。不稳定的国民心态,会让一个国家的崛起之路犹如过山车一样颠簸不定。
21世纪前十年,中国的GDP翻了两番,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上官方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换句话说,十年之间,中国政府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政府。赚钱需要勤俭,而花钱则需要智慧。面对巨量财富,保持平和心态,进行理性投资并非易事。
随着GDP飙升,中国的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有人说这是一种“暴发户”的心态,或许过于刻薄,却不无道理。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泛起了一股“风景这边独好”的思潮,认为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衰落,也是美国从霸权巅峰跌落的标志,唱衰西方风行一时。与之相比,中国迅速出台了4万亿救市计划,完成保8%任务,中国经济可谓逆风飞扬。这样的对比在某种程度上刺激了一种自大心态。
不过,财富的增长在刺激了中国自负的同时,也反衬了某种自卑心理。中国现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中国富人成为国际奢侈品的主要抢购者。令欧美商家目瞪口呆的是,中国的富人把奢侈品当作大白菜一样,一掷千金。这种看似慷慨大方的消费背后,是一种极度的不自信。19世纪末,美国的凡勃伦曾经在《有闲阶级论》中痛斥美国社会当时的消费文化,认为富人消费实际是一种“代理人消费”,贵妇人的穿着打扮其实是为男人装门面。当时的美国处于崛起中,与欧洲人相比,美国人是乡巴佬与暴发户的合体,因此,有钱却不自信的美国富人,便开始追逐欧洲的奢侈品。
在一个国家崛起过程中,自卑与自负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但它们共同的危害是,难以形成合理的自我定位,以及成熟稳定的外交政策。
存在于历史观中的弱国心态
在高速崛起过程中出现的自负与自卑,原因有很多方面,但弱国心态是主要原因。弱国心态,很难言明,但经过长期酝酿,它在人们的言谈举止之中会不经意地流露出来,而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要么不自信,要么一旦强大便会飘飘然,妄自尊大。
近代以来,中国在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衰落,甚至有解体的危险。100多年的近代历史中,中国从大国的地位跌落,沦落为世界上几个少有的积贫积弱的大国。在这种情形之下,弱国心态形成并强化。客观来讲,弱国心态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遗产,也是中国崛起进程中的心理包袱,要清理这一障碍,也非一时之功。
弱国心态也在误读历史的同时得到强化。回首中国历史,鸦片战争成为一种情结,一般人的意识中,那次战争之后,中国告别了大国地位,跌落到半殖民地的深渊之中。实际上,鸦片战争并不是中国衰落的起点,在1814年至1816年的英国与尼泊尔战争中,清政府便放弃了自己的藩属国。1839年,为了减轻财政负担,中国要求越南、缅甸、琉球等国减少朝贡次数。那为什么1840年成为中国人的阴影呢?这是因为,人们希望为自己的衰弱找一个起点,而鸦片战争成为一种符号,由此形成了一种关于中国近代历史的解说体系,即近代史就是反帝反封建的历史。这样的历史观形成了明确的敌与友的分界线。接受这种历史教育的国人,自然会气馁,会悲愤,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弱国心态之下,必然伴随着“阴谋论”的盛行,“阴谋论”的最大特点是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用简单的敌我关系解释各种现象。由于缺少对常识的了解,“阴谋论”迅速填补了开始走向开放的国人对外来知识的需求,“货币战争”、“金融战争”以及各种“包围圈”的言论,在提醒国人居安思危的同时,也在无意中强化着弱国心态,并将对西方的看法妖魔化。
直面现实是摆脱弱国心态的第一步
近代中国的衰落,源于没有实现“世界历史的转向”,没有能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在自我陶醉中落伍了。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法治社会是世界历史的潮流,无论这个潮流是由谁引领,中国都需要加入其中。中国经济上的崛起,正是源于改革开放三十年对市场经济的探索与坚持。
近期,中国调高“贫困线”,使得中国贫困人口达到1.28亿,这是中国向国际贫困线标准接轨之举,这值得鼓励。
直面现实是摆脱弱国心态的第一步,中国GDP总量上来了,但是基尼系数也在飙升,一个中国,两个世界,如美国总统罗斯福所言,在一个豪富与赤贫对垒的社会中,贫者的绝望也是富者的灾难。西谚有云:“每个富人背后站着一个魔鬼,而每个穷人背后站着两个魔鬼。”减贫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中国目前有1.28亿贫困人口,而城镇居民中有1.28亿人没有城市户口。能够直面困难而不是粉饰太平,本身就是一个大国自信的表现,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
了解国际常识是理性外交的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成为国际规则的参与者与修订者。二战结束之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核武器的出现打破了军事安全的边界;金融全球化以及跨国公司打破了经济安全的边界;而网络技术的发展则打通了社会间的区隔。顺应这些变化,中国外交也已打破简单的“敌友”分别,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锻造战略意志力。
□作者系国际关系史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