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美军撤离后

伊拉克“卖国贼镇”深陷困境

○本报特约撰稿 章鲁生 《 青年参考 》( 2011年11月23日   20 版)

    当地时间11月3日,伊拉克一美军基地内,一名士兵在清点军用车辆。

    当地时间11月3日,伊拉克一美军基地内,一名士兵在清点武器,准备撤离。

    据美国《纽约时报》近日报道,美军占领伊拉克近9年间,伊拉克境内的美军基地一度多达505处。为了顺利开展工作,这些美军基地会与当地居民搞好关系。位于伊拉克西北部的索库尔镇与附近的斯派克美军基地就是这样一种“共生”关系:镇上居民通过为美军服务赚钱,美军则为居民们提供保护。

    但这些人被视作“卖国贼”。根据美伊两国达成的协定,美军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撤离。10月20日,美军关闭了斯派克基地,索库尔镇居民在失去工作的同时,也面临人身威胁。

    小镇被称为“卖国贼镇”

    索库尔是伊拉克西北部一个漫天灰尘的小镇,曾是附近一个机场的工人居住区,它的名字在阿拉伯语中是“猎鹰”的意思,这个名字反映了当地饲养猎鹰的历史。但如今,大部分伊拉克人把这个小镇称为“卖国贼镇”。

    “这虽然不公平,却是真的。”索库尔镇一个小摊贩谈起这个不好听的绰号时,指着街那头的围墙说道。不久前,围墙里还住着美国军人。

    2003年春,美国大兵入驻镇附近的那座机场,将机场改名为斯派克基地。此后,镇上的居民与这些美国兵结成同盟,镇上几乎每个年轻人都在基地工作。

    美国士兵进驻伊拉克之初,伊拉克人有很大的期待。后来美国人在伊拉克日益显露出占领者的姿态,很多伊拉克人对美国占领者缺乏好感。

    不过,对索库尔镇的居民来说,对美军的厌恶远远不及美军为他们带来的物质利益。在基地为美军打工的人买了车,盖了房,组建新家庭……因为斯派克基地的存在,这座小镇迎来了最繁荣的时期。

    美军基地与小镇“共生”

    今年2月,“这些美国伙计说‘斯派克不再需要工人了’。”小镇居民穆斯塔法·纳赛尔用不太流利的英语说。他做了一个洗手的动作,然后举起双手在空中挥了挥,好像是在描述直升机消失在空中,美国人扔下他们走了。

    对索库尔镇的居民来说,美军的撤离意味着自己失去了保护伞。

    此前,美军基地与镇上居民形成了某种“共生”关系:美军为这个小镇提供保护,镇上居民为美军提供服务。这座小镇2000个居民中,约有500人在斯派克基地工作。镇上的人并不讳言他们帮了美国人。

    曾为美军当翻译的阿米尔·埃布·阿里说,居民们给美军提供的帮助就是“告诉他们谁是好人谁是坏蛋”。反美武装因此对镇上居民进行恐吓和报复。为了保护这座小镇,美军在索库尔镇外围用沙袋筑了一道保护墙。当形势紧张,镇上居民不能到附近的提特里克(萨达姆的老家)买东西时,美军就开着悍马战车,沿街分发日用品,一名军医还为镇上的儿童检查身体。美军的直升机有时会从斯派克基地飞出,在小镇上空盘旋,接着,一袋袋糖果从天而降。

    “美国人保护这个镇,我们也保护美国人。”伊拉克一名警官说。

    伊拉克其他地方的一些年轻人也到斯派克基地找工作。在伊拉克这个处于漩涡中的国家,索库尔镇成了一个小小的避难所。到这里来避难的人有个共同点:自愿支持美国人。

    易卜拉欣·卡洛买了一台二手冷柜,在斯派克基地卖苏打汽水。他曾说:“我知道为美国人工作是危险的,不过我不担心,因为有基地在。”

    但卡洛现在不得不担心了——10月20日,在简单的仪式后,美军关闭了斯派克基地,索库尔镇的居民没被邀请参加这一仪式。

    可能致命的“推荐信”

    随着斯派克基地的关闭,镇上的居民失去了工作,人身安全面临威胁。

    在伊拉克,为美军工作的人被视为“卖国贼”。

    于是,美国启动了向这些人发放“特殊移民签证”的计划,让他们有机会脱离危险的处境。不过,由于程序繁琐,索库尔镇居民移民美国的计划进展缓慢,伊拉克政府也没有出台正式办法来帮他们办理签证。

    让镇上的居民感到心烦的是,美国人似乎对现状心安理得,认为自己“已经尽了全力”。随着伊拉克的企业越来越多,美国人觉得居民们重新就业并非难事。

    “帮助伊拉克人解决问题并非意味着要把每个曾为我们工作的人移民到美国。”驻伊美军少将兼发言人杰弗里·布坎南在一次采访中表示,“只要能够做到,我们就会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

    遭斯派克基地解雇的居民都收到了一封美军的推荐信,他们小心地把它放入塑料文件夹中,期望它能帮他们找到工作。然而,离他们最近的工作地点是萨达姆的老家提特里克,那里满大街都是对为美军工作者恨之入骨的人。

    一天中午,为了驱散睡意,阿里走进镇上一家咖啡馆。阿里学过英语,2003年,16岁的他在斯派克基地找到一份英语翻译的工作,一直工作到今年年初。

    阿里的推荐信上有一位美军中尉的签字。信中写道:“此推荐信是此人个人品质和其为美军士兵无私服务的证明。他‘慷慨地为我的士兵提供关于当前局势的信息’。”

    谈起这封信,阿里说,在伊拉克找工作,“如果不想活了,把这封信给求职的公司看就行”。

    镇长对美军不辞而别颇有微词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小镇镇长阿德尔·图尔基有些不平地谈起了在此驻扎近9年的美国人:“他们至少应该过来说声再见,说声谢谢你们,或者‘抱歉让你们陷入困境’。”

    图尔基说,他数不清自己到底遭受过多少次死亡威胁。一次,反美武装通过中间人向他转达了如下“问候”:我们要杀了你,杀了你的儿子们,杀了你全家,烧掉你的房子。

    由于有美军的保护,图尔基镇长并不担心这些。美军军官经过他家时,通常会停下来,和他一起喝茶,听取他对当地情况的看法。“现在,我们能做的就是自保。”图尔基说着,有些紧张地掀了掀身上的涤纶夹克,露出一把手枪。

    同美军的保护相比,这把手枪的安全系数等于零。

    “我们本来还想着,如果可能,他们在撤退前会到镇上来一趟,和我们聊一聊,问问我们是否需要什么,”图尔基说,“但他们没有这样做。”

    斯派克基地关闭前一天,图尔基站在自家院子前,看到美军巡逻车队从远处经过。他这样开导自己:美军已经“羞于”从他家门前经过了。

    图尔基说:“他们在躲着我们,虽然有时也会开车经过,但不会停下来。他们并不想谈论这些事情(指撤退后镇上居民的安全问题)。”

    驻伊美军“欲走还留”

    伊拉克境内的美军基地一度多达505处。为了顺利开展工作,每座美军基地都会与当地居民搞好关系。这意味着索库尔镇居民面临的问题,在其他一些地方同样存在。

    伊拉克人生活在一个深陷战争泥沼的国家,该国境内活跃着的10多支反美武装。对曾同美军合作的人来说就有点可怕了——即便已经不再为美国人做事,这些人也相当于被判了死刑。10月,迪亚拉省两名被怀疑曾为美军提供情报的伊拉克人遭遇炸弹袭击就说明了这一点。

    美军的伊拉克翻译也是反美武装的重要袭击目标。这些比普通伊拉克人收入高出很多的翻译穿着和美军一样的军装,戴着面罩和墨镜。即使如此,仍有人因身份暴露而遭遇不测。

    根据美国与伊拉克在2008年达成的驻军协定,美军将于今年年底前全部撤离。今年10月2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申了这一撤军计划。

    虽然宣布“全部撤离”,但美国对伊拉克其实是一种“欲走还留”的复杂心态。几个月来,美伊双方一直在协商是否延长部分驻伊美军驻扎期限,美国希望部分驻军以军事顾问的形式继续驻扎在伊拉克,帮助培训伊拉克安全部队,条件是伊方给予美国军人司法豁免权。这些要求遭到伊拉克不少政治派别的强烈反对,谈判最终破裂。

    11月3日,伊拉克反美领袖穆克塔达·萨德尔告诉阿拉伯电视台记者:“我们不接受美方以任何形式在伊拉克存在,无论是不是军事存在……”

 

伊拉克“卖国贼镇”深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