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阿富汗的干涉同苏联没什么区别,相关历史教训却从未被铭记。
在资深记者乔纳森·斯蒂尔的新作《阿富汗幽灵》里,这个中亚国家被描绘为阴魂不散之地——亚历山大大帝、蒙古可汗、还有很多其他征服者的幽灵——他们占领过阿富汗,却从未能统治这里。“幽灵”也曾被苏联人用来形容游击队,这些“圣战者”白天看起来跟老百姓一样平和,一到晚上就向入侵者发动攻击。如今,他们的目标换成了美国人。
在过去的几年里,斯蒂尔对阿富汗进行了连续而深入的报道,他刺穿政客、将军、官方发言人和很多评论家的谎言,把残酷的真相展现在读者面前。最让他恼火的谬论是——摧毁了塔利班,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撞毁纽约世贸大楼的伊斯兰恐怖势力的威胁。
经历了30年的内战和外国干涉,阿富汗在物质、制度和人力上都成了一片废墟,美国和它的盟友们能否在这片废墟上建立起一个可靠的政权?作者对此持绝望态度。本书的中心思想是,“美国对阿富汗的干涉同苏联没什么区别,相关历史教训却从未被铭记”。
苏联于1979年对阿富汗发动的侵略,并不像美国媒体当时宣传的那样,是“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而是莫斯科为了保护南部边境安全,打击制造不稳定因素的伊斯兰极端分子,粉碎美国插手该地区的计划而实施的。一些将领和官员曾提醒克里姆林宫不要插足阿富汗内战,还提到了越南战争——令美国大失颜面的一页。不过,他们的告诫毫无作用。苏联人出手换掉阿富汗的政治领导人,为他们训练军队和警察,然后希望胜利收兵。但事情并不像他们想的那么简单。外来入侵者很快如怀疑论者所言那样,陷入了进退两难之境。
是不是听上去很耳熟?事实上,斯蒂尔在书中确实把奥巴马跟戈尔巴乔夫相对比。前者一上任就坚定地声称阿富汗战争是“必须的”,认为阿富汗应该仿效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标准,建立起高效、廉洁的政府,不能再为塔利班提供保护。他不喜欢同叛乱分子谈判,而是听从五角大楼的劝告,认为只要有足够强大的武力后盾就可以压服对手。
事情当然不会如他所愿。塔利班继续发展壮大,阿富汗政府则一如既往的低能,对外国的建议不闻不问,腐败依旧。斯蒂尔主张,白宫要想从阿富汗迅速抽身,需要学习戈尔巴乔夫解决问题的方式,放下架子与喀布尔和它的所有敌人谈判,把权力交给他们分配。只有当大批军队撤退之后,阿富汗人才有可能在外国朋友的帮助下,全身心地投入国家的重建中去。
斯蒂尔的愿望堪称美好,但愿美国军人能像他们的冷战对手一样全身而退。在那之后,阿富汗会不会再次爆发内战?我们会以抱怨阿富汗人“不懂感恩”和“不愿接受西方政治体制”来为自己开脱。可是没人知道,还会有多少平民百姓在无意义的仇杀中丧命。
英国《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