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2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狂亏23亿美元 一亏成名

金融界又出“魔鬼交易员”

○本报记者 薛牧青 《 青年参考 》( 2011年09月29日   27 版)

    阿多博利

    尼克·里森

    瑞银曾被称为“全球最安全的银行”,但安全的栅栏拦不住“魔鬼交易员”的破坏力。瑞银交易员、31岁的阿多博利,和他的“前辈”里森一样,一“亏”成名,也再次揭开了金融机构不堪的一面。

    “好人”亏掉瑞银23亿美元

    据路透社等报道,9月15日凌晨,阿多博利被警察抓走时,他的邻居、房东都感到奇怪。这位衣冠楚楚的金融界白领,为人老实可靠,怎么会惹上官非呢?这位加纳籍的瑞银交易员被房东称为“有礼貌的好人”,白天在伦敦金融街努力工作,晚上像大部分白领一样泡酒吧、看肥皂剧,却已从事非法操作3年,因为他,瑞银亏掉了23亿美元。

    阿多博利在英国接受了高等教育,2006年进入瑞银担任见习投资顾问。2008年,瑞银迫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得不解雇大部分有资历的交易员,从操作后台的分析部门提拔部分年轻人担任前台交易职位,阿多博利就是其中一员。这批缺乏经验的年轻人虽然为瑞银节约了开支,却留下了隐患。

    东窗事发前,阿多博利在瑞银欧洲股市交易部门的“德尔塔1号(Delta One)”交易小组工作。德尔塔1号是一种金融衍生品交易,也是投行目前少有的几种可用自营资本进行大笔押注的交易之一,这类业务实际上处于灰色地带。

    瑞银在18日的声明中表示,在交易系统中,阿多博利涉嫌采取违法虚拟的指数型基金头寸,“欺骗”瑞银的交易限额机制,“放大”实际交易限额。具体而言,阿多博利进行了欧元与瑞士法郎的远期期货交易。阿多博利相信瑞士法郎会持续升值,就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私自投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这并不是什么新鲜做法。”阿多博利在社交网站上的最后留言是:“需要奇迹出现。”可惜,奇迹没有发生,他却创造了23亿美元的亏损“奇迹”。

    负面新闻令瑞银举步维艰

    瑞银近年来由于层出不穷的负面新闻,已有些应接不暇。2006年至2009年,瑞银累积了高达650亿美元的税前亏损,不得不求助瑞士政府;就在今年8月,瑞银宣布裁减3500名员工,以节约成本。“魔鬼交易员”的丑闻令瑞银的境遇更加不堪,尽管瑞银一再强调,这桩“魔鬼交易”并没有影响客户的头寸,23亿美元的损失也是瑞银可以承担并可以控制的,但市场并不接受瑞银的“安抚”,15日当天,瑞银市值缩水近39亿美元。国际三大评级机构迅速将瑞银列入负面观察名单,穆迪评级认为,虽然瑞银具有健康的流动性和资本状况,有能力承受23亿美元的损失,但穆迪质疑瑞银完成重建投行业务的能力。

    9月24日,瑞银发布公报称,瑞银集团CEO奥斯瓦尔德·格鲁贝尔主动引咎辞职,集团董事会已接受了奥斯瓦尔德·格鲁贝尔决定,并任命塞尔吉奥·埃莫提代理首席执行官。和阿多博利共事的交易员约翰·休斯已经辞职,瑞银也勒令阿多博利所在交易部门的多位交易员停职,等待接受问询。路透社还有消息称,瑞银可能因此进行进一步裁员,瑞银员工的年终奖金可能也要“打水漂”了。

    “魔鬼交易员”层出不穷

    3年前爆发的金融危机引爆了人们对欧美金融机构的强烈指责,在接受了来自市场的惩罚后,这些金融机构信誓旦旦地表示要加强风险管控,预防某一类产品风险敞口大到难以控制。但瑞银的“魔鬼交易”丑闻令民众发现,所谓“风险控制”或许只是金融机构借以平息舆论的托词,到底还有多少交易员用“魔鬼交易”私自拨动市场的神经线。

    阿多博利只能算是“魔鬼交易员”中的“后起之秀”,最出名的“魔鬼交易员”是搞垮了巴林银行的尼克·里森。上世纪90年代,作为巴林银行新加坡分行期货与期权交易部的总经理,里森的投资出现大幅亏损,但他兼具“头号交易员”与“交易结算员”双重身份,利用秘密账户掩盖了自己的亏损信息。

    1995年,在里森押注市场“向好”的第二天,日本发生了“神户大地震”,日经指数一路下跌。为了挽回损失,里森在地震几天后又大量买入日经指数的期货合同,期望日经指数能迅速回升。结果,里森一共损失近14亿美元,这家拥有超过200年历史的老牌银行毁于一旦。巴林银行在上流社会非常受推崇,可以说,里森令英国女王的存款化为乌有。

    里森最终仅被判处6年半拘禁。出狱后,他还大言不惭地写了自传《我是如何搞垮巴林银行的》。

    在里森事发同年9月,日本第十大银行大和银行发布消息,该行纽约分行的一位高级交易员通过做假账,在过去11年间隐瞒未经授权的交易亏损达11亿美元。导致这一巨额亏损的始作俑者是大和银行纽约分部负责债券交易及清算的副行长井口。他一度被称为“工作狂”,实际上却一直“疯狂”做假账。11年间他共做3万多笔假账,1995年7月,他向大和银行董事长坦白了不轨行为。

    “魔鬼交易员”最大亏损记录保持者是法国兴业银行的新人交易员杰洛米·科维尔,他在做交易的同时做假账,利用公司资金对欧洲股指期货投下做空的巨额筹码,并创设虚假的对冲头寸。最终,法国兴业银行遭受高达71亿美元的损失。2010年10月,柯维尔被判违反信任、滥用电脑和伪造罪,监禁5年。

    “噩梦”为何难停止

    “魔鬼交易员”毫无疑问是金融界的“噩梦”。但为何“魔鬼交易员”屡禁不止?长长的一串名单提醒所有人,欧美金融机构存在治理问题,一些“推手”的存在令交易员不惜铤而走险,最终成为“魔鬼”。

    里森曾回忆,巴林银行的监管层在事情变得不可收拾前,有足够时间阻止他的疯狂举动。巴林银行破产后,里森成了惟一的“罪人”,为此,里森曾愤愤不平地表示:“有一群人本来可以揭穿并阻止我的把戏,但他们没有这么做。我不知道他们的疏忽与犯罪之间的界限何在,也不清楚他们是否对我负有什么责任。如果在任何其他一家银行,我想我不会有机会犯罪。”

    这些金融机构的监管层为什么对“魔鬼交易”选择性失明?假如交易赚钱,他们会暗自高兴,并把交易利润视作理所当然的营业性收入,这一切都成了他们“先见之明”的成果;假如交易亏钱,找一个里森这样的交易员承担一切罪责,指责他们胆大妄为,欺骗公司进行违法交易。而那些“魔鬼交易员”的下场也未能给“后辈”敲响警钟,即使令巴林银行关门,里森也只不过坐了6年牢。现在,里森不仅出了书,还因此受邀到处演讲,赚取不菲的出场费。

 

金融界又出“魔鬼交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