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个拥有无数先进技术的国度。然而,日本人最爱的休闲活动——泡温泉、吃拉面,却从来不需要什么复杂的设备。
带着一个日语单词上路
浑身潮湿得像刚游过泳一样,我湿漉漉地度过了在日本札幌的第一天。
窗外风雨交加,路上雾气弥漫,几乎看不清人;远山朦胧,整个城市俨然一幅水彩画。我仰着头,甚至希望某架飞机的窗户里飘下几行毛笔写就的俳句,以迎合此刻的意境。飞机倒是在不远处停着一架,装饰它的不是诗歌,而是咧着嘴的卡通角色“宠物小精灵”。
我联系了自己的朋友,然后是朋友的朋友,接着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在日本人看来,如果我这种外国人自己乱逛,多半会在北海道迷失方向。而他们在当地关系很多,朋友圈子越大,可供我游玩的地方也就越多。早在一个月前,日本朋友们就已经为我的到来做足了功课。临行时,我还得到了特别指导:“到了札幌,除了洗澡就是吃,除了吃就是洗澡。”
无数的越洋电话和邮件过后,终于到了在机场正式会面的时刻。当我张开双臂,拥抱前来接待的荣先生时,那身湿漉漉的衣服真让人有点难为情。东道主对我的第一印象是怎样呢?大汗淋漓、比常人高出两头的白人大个儿?没人比我更适合这样的描述了。
我们开着车,听着卡朋特乐队的《雨天与周一》,从一片茂密的森林中穿过。因为语言不通,马上开始顺畅的交流不算容易。当然,你也别太小看我,因为我至少会说一个日语单词。它还是我从一位作家那儿得到的“礼物”,就像枪膛里的最后一枚子弹,是不会乱用的。
“斯巴拉西”(Subarashii,すばらしい,意为极美、极优秀、高超、不可思议……常用来表示肯定和惊叹),这就是那个据说奇妙无比的词。
斯巴拉西,斯巴拉西,斯巴拉西。我在心里默念了一遍又一遍,但就像刚才说的,我对它的使用是极其吝啬的,生怕当地人觉得,这个老外就像只会重复发声的儿童玩具一样傻。
泡温泉把人变得坦诚
荣径直把我带到了他最喜欢的一处温泉,就在雾气弥漫的支芴湖边。朵朵白云轻柔地飘浮在水面上,远方的群山在雨幕中时隐时现,更显妩媚婀娜。
我遵照主人的指点脱光衣服,所有随身物品都被放到了一个大盒子里:腰带、护照、钱包、中间带孔的日本硬币、衬衣和裤子……在公众场合一丝不挂,我突然觉得有点无助,但转头看看周围那些同样赤身裸体而神情平和的日本人,心中也就有了底气。
到了温泉边上,荣教我如何把叠好的毛巾放到头顶上。我暗想,放在其他地方不是一样吗?但还是照着他说的做了:将毛巾像帽子般扣在头顶,然后闭上眼睛缩到水里。我试探着先将一只脚伸进浴池,然后是另一只,接着把整个身体都浸了进去。源自大地深处的温暖迅速融入了周身的骨髓和血液,我脑子里那根紧绷的弦瞬间松弛了下来。
四下望去,岩石砌成的池塘边上悬挂着一只纸质的日式灯笼,在绵绵细雨中散发出暗黄的光。轻柔的灯影在人们身上跳跃着。有人趴在水面上,有人只把头露出来,头顶同样放着小小的毛巾。眼前的这个小世界里,人们不着寸缕,也没有语言交流。这是一种真正的静默,惟一的动静就是热水与皮肤摩挲时发出的声音。
这悠闲的几个小时,是我在日本度过的第一段轻松时光。到了后来,头顶的毛巾已经完全被浸湿了,但我还是学着荣的样子顶着它离开浴池,然后擦去身上的水。我并没等到身体全干——如果不赶紧给自己红彤彤的身体套上衣服,肯定会出更多汗。
日本是个拥有无数先进技术的国度。然而,日本人最爱的休闲活动——泡温泉,除了一条毛巾外什么设备都不需要。斯巴拉西,我喃喃自语着,真是好极了。
有意思的是,荣口中的英语单词也比一开始多了不少。仅仅几个小时,那种生疏感就消失了,我们对彼此都很坦诚——整个一下午都“赤裸相待”,不坦诚才怪呢。
美味就在眼前诞生
“咱们去吃拉面吧。”出得温泉来,荣用标准的英语提议。
其实,这位东道主的本职工作就和拉面有关。他在一家食品厂上班,每天能加工出十万多包新鲜拉面。札幌号称拉面的发源地,人们将这种食品视作国粹:它是门艺术,满含制作者的热情,也是日本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最现实的一点,它还是足以填饱肚子的美餐。
早就听人说过,日本人做事很少半途而废,他们选择了什么,就会将其当作一生的追求,那种对完美的极致渴望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是罕见的。无论种植水果还是弹奏钢琴曲,他们的目标都是成为大师。在这趟旅程中,我就遇到了这样一位拉面大师——高田。
我们隔着一大锅沸水握了握手,灼热的蒸汽扑到脸上,令我再一次汗流不止。高田师傅在开放式厨房忙碌着,在他周围摆满了为晚间来就餐的老顾客准备的桌椅板凳,这些顾客多是札幌当地的生意人。日式厨房是没有后台的,和大多数传统食品(如寿司、铁板烧)一样,拉面在你的眼皮底下精心制作,然后直接端上桌享用。
高田师傅用的原料就是荣的厂子提供的面条——它们看上去新鲜得不得了,在被扔进沸水的那一刻便纷纷弯曲散开。正宗的拉面通常每次只做一碗,即使在如此繁忙的饭店,每道菜也都是各就各位、排着队等待烹调。肉汤、芝麻、海带……每当加入新的食材,就有一阵美妙的味道飘来,把我勾引得口舌生津。
拉面让我暖到心窝
我的拉面终于端上来了——超大量的面条,炸豆芽下铺着一小堆儿竹笋和碎肉末,浓浓的日式酱汤上洒了很多芝麻,做工精美的陶瓷勺子靠在碗边上。一番狼吞虎咽之后,我意识到大学课程中对拉面的介绍根本就是不靠谱的,如今到了札幌,我才见识它的真面目——拉面既简单又有内涵,虽然几分钟即可做好,但真的是无比好吃,妙不可言啊!
没过一会儿,碗里的面条就被一扫而光。我模仿荣的样子,将已经不剩什么的碗端起来,把里面的汤和面渣儿一口气灌了下去。半分钟之后,我摸着下巴、脸颊和额头大笑起来——我的衬衫又被汗湿透了,脸大概也像泡温泉的时候那样红彤彤了。原来拉面也有让人变得湿漉漉的本事啊,而且这一次是从体外暖到了心窝。
我不住地擦汗,桌上的餐巾纸都快不够用了。饭后的那杯冰水倒是很提神,可浑身的汗仍然越出越多。这碗正宗的拉面让我变得像少年一样兴奋,边鞠躬,边不停地向高田师傅道谢。
“味道怎么样?”对方笑着问我。
“斯巴拉西!”我觉得自己的回答无比真诚。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当我回答日本朋友们关切的询问时,这个奇妙的词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在异国他乡,一个广大的人际关系网,就这样因为一碗拉面而逐渐扩展了开来。
斯巴拉西,斯巴拉西,斯巴拉西,真是好极了!
美国《国家地理·旅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