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日本新内阁成立,时隔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爆发也恰好是80年。如果把新内阁和满洲事变结合起来,会得出怎样的启示呢?接下来我将针对围绕满洲事变的1930年代的历史,谈一下我的看法。
两党合作本可抑制军队势力
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满洲事变,是一次不仅为了确保对苏战争的战略据点和资源供给地,而且为了国内“改造”的军事行动。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满洲事变与同年极右组织密谋于10月发动武装政变——十月事件相互关联。(编者注:十月事件,是日本极右组织“樱会”密谋通过武装政变建立军人专政,并一举侵占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后因计划泄露,主谋者于10月17日被捕。但最大的主谋荒木贞夫得以就任下届内阁的陆军大臣,使法西斯势力在日本得到进一步加强。)
当时的形势非常严峻。面对政党政治的挑战,当时的两大政党——政友会和民政党决定超越不同的立场走向联合。
两党合作以协力内阁的形式具体下来。当时的首相是民政党内阁的若槻礼次郎。推进内阁成立的建议是“以‘英国流’犬养毅为内阁总理大臣,凭借内阁渡过难关”。若槻采纳了这一意见。这里所说的“英国流”指的是英国的麦克唐纳筹组的联合内阁。若槻用将首相职位让给在野党政友会总裁犬养毅等方式,试图以英国式的“协力内阁”来抑制满洲事变的扩大化。
如果在10月末至11月初,协力内阁的构想得以具体实施,单凭这一点就足以抑制军队的势力。
但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军队的控制刚有所恢复,协力内阁的构想就不幸中途夭折。因为当时针对“昭和恐慌”所制定的政策,在社会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编者注:“昭和恐慌”是1927年即昭和2年,大萧条导致日本发生的金融恐慌。)
在协力内阁构想失败的同时,若槻内阁倒台。之后,犬养成立了政友会内阁。政友会在1932年2月的总选举中始终以“克服恐慌”这一政策作为竞选武器,最终大获全胜。但是,在外交方面,事态从满洲事变扩大到满洲国成立,可以说毫无成效。
1932年5月15日以海军少壮军人为主举行的法西斯政变——五·一五事件之后,犬养内阁倒台。日本政坛在这之后经历了两代非政党内阁。由于犬养内阁时期的财政部长高桥是清在下届内阁中继续留任并成功实施了相应经济政策,日本国内的经济危机有所缓解,外部危机也在1933年5月末的中日停战协定后得以减轻。同时,两次危机的缓解也给政党内阁的复活带来了可能性。
1930年代局势不可再次发生
作为政党内阁复活的最初阶段,最值得关注的是冈田内阁的内阁理事会构想。内阁理事会指的是,为了协商政策时不受党派利益的干扰,将内阁加入政党、经济界、学者当中而构成的协商机构。
但从最终结果来看,这一构想因政友会的拒绝加入而没有得以实现。在众议院中拥有议席数是民政党约两倍的政友会,并不想与民政党进行合作,而是朝着一党内阁努力。
然而,在应该合作时放弃合作也要付出巨大代价。在政党内阁复活前夕,1937年7月7日爆发了中日全面战争。这两大政党不仅没有合作,反而解散党派拥至了大政翼赞会。
通过这些史实,我们可以得到以下3点教训。
第一,政策协商应优先于政党联合。若槻若要实现协力内阁,就要把首相之位让给在野党总裁。然而主张政党联合的野田佳彦新首相似乎并没有让位的意思。那么不论是自民党还是公明党,即使有再好的联合构想也无法改变扭曲国会这一现象。
所以说,与其联合政党,不如模仿冈田内阁的内阁理事会构想,执政、在野党与官方、民间的专家共同协商政策,设立谋求基本国策共享的政府机关会更好。
第二,坚持强有力的外交与保持危机意识,完善国内基础以实现强有力的外交。2009年政权交替前后,日本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显著降低。为实现国际社会的稳定,日本外交应发挥更大作用。
我们不能重蹈犬养内阁的覆辙。国内经济政策是十分成功的,但是外交方面一塌糊涂。为改变这一现状,就要确立起强有力的外交体制。
第三,要继续保持危机意识。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1930年代的日本政党政治,只考虑党派利益。现在这种情况又发生了。
1930年代局势不可再次发生。日本核问题等危险情况现今仍在继续。关东大地震后,要一切恢复正常并非易事。要在保持危机意识的前提下,建设、振兴国家。
(本文作者系日本著名政治学者、历史学家。日本学习院大学教授、日本政治国际学会评论员、法学博士。著有《日中战争中的日本》、《日本外交史讲义》等。)
日本《产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