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纪念日这天的景象,让人再次感受到历史的分量。从东三省的沈阳,到中部的合肥,再到南方的广州,人们献上鲜花,抚摸碑石,默哀或鸣响警报。这是一个国家对一段难忘历史的悼念,一种深沉的情感。即使事变已经过去80年,它并没有被忘记,也不该忘记,它始终沉甸甸压在人们心里。
“九一八”是我们内心划下的一道深深的历史伤口,也是国人此后许多年里奋励精进、谋求复兴的动力来源之一。先辈们在艰难时局里坚韧不屈,在山河破碎时为保卫家园泼洒鲜血,在和平时期又以极大热忱建设国家、强大国力……这其间凝聚的进取精神,不能不说有一部分是由“九一八”带来的耻辱和悲痛所激发。这道伤口某种程度上为整个民族积聚了前行的力量。
在“九一八”纪念日前后的这些天,人们再次或呐喊或默念“勿忘国耻”这四个字,再次敲响那口铸有这四个大字的警钟。80年前,军国主义绑架了日本民族,既给他们自身、也给中国带来莫大的灾难。而军阀混战、施政失败,也让贫弱的中国在应对日本侵略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我们有必要以这样的纪念来防止历史重演。但80年过去了,中国人的自强是否仍然需要以耻辱感作为刺激和动力?80年过去了,这道伤口是否还在继续衍生出某些狭隘的仇恨?
一方面,在军国主义宣告失败后,日本已变成一个截然不同的国家,改革了政治制度,制定了和平宪法,致力于经济发展而不是军事扩张;它的很多国民和我们一样追求个体幸福,而不再支持狂热的国家主义。我们应该看到这个日本与当年那个军国主义日本的本质区别。另一方面,中国也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中国。
日本对历史问题的反思当然远非彻底,战后和平运动也埋有缺陷,并且仍有极右翼势力在修改教科书,试图歪曲历史,但这些并非日本国内思潮的主流。比如到目前为止,由日本育鹏社出版的右翼教科书,只占日本全国初中教科书市场的2%。而不少日本人包括侵华者及他们的后代,都成为日本社会反省反战、追究日本历史责任、呼吁中日世代友好的坚定力量。
历史当然不该忘记,但完全以历史眼光来处理现在的中日关系,就会忽视80年来已经发生的本质变化。诚然,这些年我们时不时听闻这样的消息:日本某些政客参拜靖国神社,或者国内少数人士焚烧日本国旗、抵制日货。这些都给中日关系埋下不安和动荡,也意味着更需要两国人民围绕历史问题加强沟通和理解,弥合认知的差异、错位。
我们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和右翼势力的重新抬头,但不是以敌视的目光和仇恨的心态。我们可以将日本视作地缘政治中的利益竞争者,但若以历史原因而用最大恶意揣测它,则会让我们心态失衡,反过来误导我们自身的判断。
今天,作为一个正在崛起、GDP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的大国,我们纪念“九一八”80周年,或许要从这段历史中汲取的,已经不是耻辱感,更非仇恨,而是剔除心底那些有害的激烈的民族情绪,积聚起宽容而平和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