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在自行车上,你不仅可以用眼睛记录阿尔卑斯山之美,也能借助鼻子和耳朵展开多重体验。现在有了电动车,你更可以将体力活交给马达,自己则放松身心,尽情呼吸橄榄树散发的诱人气息,幻想着,沿途的牛羊听到车铃声,是否会翩翩起舞?
漫步于瑞士的城市乡村,总会有电动自行车出租站期待你的光顾,日租费约50瑞士法郎(约合60美元),租用多天还可打折。在这个多山的国度,标识明确的自行车道总长达5600英里(约合9012公里),让游客们可以不受拘束地近距离接触阿尔卑斯山——穿越幽谷密林,欣赏奔腾的溪流与悠闲的奶牛;夜幕降临后在客栈品尝美食,待旭日东升继续上路。
传统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或许会对电动车这种新概念产品不屑一顾,但他们不得不承认,电动车真正实现了“自行”,这是一项了不得的成就,其直接后果是,连我这种不爱挥汗如雨的人也加入了骑行大军中,只需轻按开关便可畅游大好河山。
在伯尔尼火车站,摆在我面前的便是这样一辆“福莱尔”C系列电动车,外形与普通山地车没什么两样,只是重了40磅(约合18公斤)。它提供4种驱动选择,分别是高性能、标准功率、经济模式和无辅助模式,通过安装在左车把附近的数字控制器切换。一个扭矩传感器根据选定的功率和车手蹬踏板的卖力程度,通知电动机调节动力输出。
我的计划是用4天时间挑战150英里(约合241公里)的路程,穿过阿尔卑斯山的一系列山口。山口往往是草地、冰川和森林的完美结合,很多初来乍到的外国游客并不了解此中之奥妙。
瑞典有600多个电池快速更换点
头一段路程的终点是45英里(约合72公里)外的费什巴赫。与英国人汤姆·斯蒂芬一道上路后不久,大风雨便不期而至,看这架势可能还会下冰雹。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依旧勇往直前,将雾气弥漫的树林与农场抛在身后。这段旅程不似环瑞士锦标赛那般紧张——在平地上,我通常会选择经济模式,让一半动力来自马达,另一半动力来自踏板。
用过简单的午餐,我们俩驱车驶入第99号公路,它也被称为“心路”,专为自行车修筑。用设计师彼得·哈斯勒的话说:“电动自行车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游客们可以跨上它,沿着我修的路饱览这个国家最棒的景色。虽然仍要付出些汗水,但总比骑普通自行车惬意得多。”的确,骑在自行车上,你不仅可以用眼睛记录大自然之美,也能借助鼻子和耳朵展开多重体验。现在有了电动车,你更可以将体力活交给马达,自己则充分放松,尽情呼吸橄榄树散发的诱人气息,幻想着,沿途的牛羊听到车铃声,是否会翩翩起舞?
在鲁尼斯伯格镇外,我们稍作停留。当地农场主乌尔苏拉·弗鲁基格从厨房走出来,用围裙擦擦手,卖给我们几块西梅派和两杯冰牛奶。以美食家自居的汤姆不由自主地赞叹道:“味道太棒了,怎么做的?”他得到的回应,是一个故作神秘的微笑。
距目的地还有10英里(约合16公里)时,我们的电池剩下大约40%的电量。保险起见,马上就得更换电池了。我们沿着画有自行车和电池图案的红色标志一路寻觅,找到了斯霍夫-巴伦酒店。瑞典全国有600多个电池快速更换点,这里便是其中之一。
心情虽好,请勿超速
第二天早上,有事在身的汤姆返回伯尔尼,只剩下我自己。这个时候,雨已经停了,凉爽的空气非常适合骑车。一天前,我还比较吝啬,不舍得用电;而这一次,我不再有半点犹豫,直接选择了高性能模式,让输出功率提高150%。当然,电动马达在时速达16英里(约合25公里)时还是会自动关闭,这是法律规定的非机动车速度上限。
倘若你想发现真实的阿尔卑斯山,除了步行和骑车外别无其他选择。想着秀丽的山景正在前方等待,我不禁心潮涌动。在维利绍火车站又一次更换了电池后,我轻快地从索彭赛湖畔掠过,而后在沙砾路和混凝土路上骑行,直到遇见红色标志才恋恋不舍地转入24号公路。“心路”虽然迷人,但我和另一位朋友已经有约,无法在此多做停留。
24号公路一直向南延伸,小伊默河时常伴随在它的左右。为了抄近道,我临时决定朝一座600英尺(约合182米)高的小山发起挑战,爬山终归是体力活,虽然有电动助力加持,我还是少见地冒了满头汗。即将抵达山顶时,我意外地看到一个木牌,这才惊喜地意识到自己已身处恩特勒布赫生物圈。这是一片面积150平方英里(约合39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获得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证,除了高山湿地,它还以冲积森林和喀斯特地貌著称。
夜宿农家获得意外礼物
眼见下山的路逐渐平坦,我暂时关闭了车子的马达,任气流穿过辐条嘶嘶作响。6800英尺高(约合2072米)的施拉滕崖就矗立在南面,崖脊很长,怪石嶙峋。下方的山谷里依稀可见不少教堂的尖塔,好似一个个巨大的感叹号。而在更远的格拉本比伦山口的另一侧,萨纳湖的水面反射出柔和的蓝光,令人好生向往。
随着夕阳躲入群峰背后,气温骤降。我停下车披上风衣,看了看表——自打与汤姆分别到现在,7个小时过去了。某种奇怪的念头突然浮现在脑海中:如果骑无动力的山地车,我也许能用同样的时间完成这段旅途,而且感觉更舒服。山地车毕竟有宽大舒适的车座,柔韧的减震,便于我保持轻松的姿势。上坡的时候,山地车更省力,下坡时则更为迅疾。
在夜幕完全落下前,我赶到了伊格胡塔。这是一座山间小屋,主人是两名奶农——维希·伊兹和里塔·伊兹夫妇,徒步旅行者和骑车人都喜欢在他们这儿过夜。当天晚上,我睡在一张简陋但整洁的干草床上,羊毛毯子也非常舒服,让我做了个好梦。
翌日清晨再度上路时,我怀里多了两块主人硬塞过来的干酪——我享用了两顿美餐,消灭了两瓶啤酒以及更多的牛奶咖啡,食宿费用不到50瑞士法郎,还获得了这份意外的礼物。
畅饮啤酒给自己“加油”
出发没多久,吉斯维尔村便显现在视野中。一座咖啡馆门前,我的好友戴尔·巴切特有些不耐烦地大喊:“你终于来了!”晴朗的晨空下,我和戴尔并肩骑行在第9号公路上,看着自己的影子被锯齿状的山岩切割得奇形怪状。按计划,我们要征服35英里(约合56公里)长的路程,先后登上布伦迪与格罗瑟-斯切德格这两大最著名的山口。
随着道路逐渐变陡,我慢慢意识到,号称高科技产物的电动自行车也有局限性。若换成普通自行车,你的大脑和肌肉更容易找到节奏,在用力和速度之间实现平衡。但对于电动车,同样的策略并不奏效。如果简单调到高速档,你的脚下反而会更费力,我摸索出的门道是:将爬坡工作交给电动马达完成,自己的出力达到在平坦路面上骑行时的一半即可。
或许这就是骑电动车爬山的“秘籍”吧。掌握了此中诀窍,我们顺利登上海拔3300英尺(约合1005米)的布伦迪山口,到达制高点时电池刚好耗尽。尽管这部分行程不到8英里(约合13公里),垂直落差却有1700英尺(约合518米)。在峰顶,我们走进全瑞士最壮观的电池更换点——布伦迪-库尔姆,它实际上就是座小酒吧。模仿本地人的习惯,在为车子补给之前,我们先给自己“加油”,一边品味着啤酒的芳香,一边俯瞰秀丽的山谷。
告别了布伦迪-库尔姆,迈林根镇就在不远的前方了。说起迈林根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杜索瓦公园酒店,大侦探福尔摩斯正是在这里遭遇了死敌莫里亚蒂教授,作者柯南道尔也曾携妻子入住。不过,我们并未在此下车,而是转身直奔第61号公路,开始向位于6400英尺(约合1950米)位置的格罗瑟-斯切德格发起最后的冲刺。
在12.5英里(约合20公里)的距离内攀升近4500英尺(约合1371米),这无疑是此行中遭遇的最大挑战。然而,此时的我已经熟练掌握“秘籍”,很快就把戴尔远远甩在后头。随着海拔不断上升,伊格霍纳山的尖牙出现在东方,蓝色的罗森劳伊冰川也逐渐展露真容。在蜿蜒曲折的山路尽头,黑森林里蓦然闪现出一座造型古朴的客栈,仿佛在召唤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胜利者。至此,这趟两个轮子上的阿尔卑斯山之旅终于迎来了尾声。
美国《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