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3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从数字上说,中国演员姚晨比美国总统奥巴马还要火

微博围观中国,世界围观微博

○本报特约撰稿 黛西 《 青年参考 》( 2011年08月31日   24 版)

    2010年12月25日,北京世贸天阶天幕LED显示屏,变成了新浪微博的页面。

    □图片来源 CFP

    新闻背景

    2011年8月28日,有着“中国推特”(Twitter)之称的新浪微博迎来两周年生日。新浪微博的官方账户“微博小秘书”当天发文称:“两年中已有超过两亿网友在微博上生活,8220万人在这里说过‘我爱你’,3亿次向父母感恩,2.8亿次的早晚问安,1240万人随手拍记录生活……”

    这一连串数字似乎足以让那位美国老大哥推特汗颜。这个2006年成立的著名社交网站,去年才拥有两亿注册账号。与此同时,微博在中国扩张的速度也让世界惊讶,并被认为深刻改变着中国的思想形态和社会面貌。

    ■《纽约时报》:微博是中国民意表达的大平台,观察中国正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检测系统。

    ■《华盛顿邮报》:过去公共议程或热点话题均由精英和记者决定,现在形势正在变化。

    ■英国《金融时报》:越是像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其国民对互联网言论宣泄的需求越火,其原因大概是由于人们处在一个变化更快的社会中而更喜欢抱怨与牢骚。

    ■法国《诺曼底新闻》:尽管有些官方部门开设微博,但理解微博特性、规律,并善于使用这种信息传播平台的官方机构并不多。

    ■英国《独立报》:放眼全球,Lady Gaga的竞争者并不是排名第二的偶像歌手贾斯汀·比伯,而是中国演员姚晨。

    8月22日,号称“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屏上,意外地出现了“你好”这两个汉字。作为新浪微博两周年的庆祝活动,这一户外广告还用英语“share happiness with 200 million people here”(在这里和两亿人共享喜悦)表达了新浪微博如今的成绩以及对未来的信心。

    不过,引起外界关注的不仅仅是以新浪为首的微博在中国庞大的用户数量和商机。美国《纽约时报》将其评价为“中国民意表达的大平台”、“观察中国正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检测系统”,而美国《时代》周刊则认为微博的存在让政治参与和其他事情一道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无怪乎世界媒体时刻关注着中国微博的发展。比如英国路透社会报道当当网CEO李国庆在微博上发飙,用自创的摇滚歌词指责摩根士丹利低估当当网IPO的发行价,并与一名自称供职大摩的人大打口水战;包括在报道“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时,《纽约时报》引用了微博上流传广泛的一首诗;即便是乔布斯辞去苹果首席执行长的新闻报道,美国《华尔街日报》也不忘看看中国网友在微博上怎么说。

    与此同时,美国驻华大使馆、日本驻华大使馆、加拿大驻华大使馆等驻华机构纷纷展开微博外交。前不久拜登在北京品尝小吃的新闻,最早就是由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新浪微博公布的。

    中国微博已经在塑造公共舆论方面占据优势地位

    恐怕谁也没有想到,当2009年6月新浪决定开发一个类似推特的社交网络服务,并于两个月后推出时,这个名叫微博的“舶来品”会在中国掀起如此巨大的波澜。新浪微博在启动阶段主要以名人和媒体人为核心人群,《纽约时报》援引一位互联网分析师的话说:“新闻媒体和各路名人都在微博上发消息,CEO也不甘落后。微博正在改变人们接受新闻和消息的方式。”

    但更为重要的是,微博是一个进行自我表达的有力工具。“在微博上有很多话唠,”纽约巴纳德学院副教授、《中国互联网的力量》一书作者杨国斌说,“他们谈论任何事情,从马克思、麦克卢汉到私人关系再到恋爱,无所不包。所以说,微博真正成功之处在于,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进行这种闲谈的场所。”

    美国《华盛顿邮报》也说,过去公共议程或热点话题均由精英和记者决定,民众只关心各自关心的问题。现在形势正在变化,中国微博已经在塑造公共舆论方面占据优势地位。

    这或许并不奇怪,当2010年9月,江西宜黄一家人为抗议自己的房子被强拆而点火自焚的照片和文字在新浪微博上发布后,被很多微博用户转发和评论,很多人表达了对当地官员处理问题手段的愤怒。最终,一些当地政府官员被免职或调查。

    对此,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说,微博是中国公众可以最自由发言的网络平台之一,同时也可能是最快、最有效的信息传播和求助途径,其影响力之大使得一些媒体机构设置专人实时跟踪,以获取新闻线索。还有一些新闻报道是关于微博上的互动如何影响某些新闻事件的报道、甚至影响了事件本身的进展。

    除此之外,微博正通过其特有的方式影响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法国《NT新科技》杂志称,智能手机的普及进一步刺激了中国的微博热。在中国城市的地铁车厢、饭店或其他公共场所,常能看到人们低头用手机“织围脖”,甚至朋友聚会的间隙也会随手发上几条。

    每个人都在微博,我们该干点什么?

    这种日益强大的力量,自然吸引了各方的注意。新加坡《海峡时报》报道说,最后一部《哈利·波特》电影在中国院线上映前,英国女演员艾玛·沃森已经对她在中国的影迷打了声招呼。她在中国的微博网站上通过她的账号上传了一段录像,她在录像中用中文说:“大家好!”

    这位赫敏的扮演者并不是唯一追赶微博潮流的外国名人,好莱坞顶级明星汤姆·克鲁斯和篮球明星科比·布赖恩特也通过微博与中国粉丝接触。毕竟,按照英国《独立报》的说法,虽然“电音天后”Lady Gaga在推特上的粉丝已经突破千万,但放眼全球,她的竞争者并不是排名第二的偶像歌手贾斯汀·比伯,而是中国演员姚晨。姚晨在新浪微博上的粉丝已突破1000万。从数字上说,姚晨比美国总统奥巴马还要火。让她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已经进入到“微博时代”了。

    不少大公司也在微博试水。《纽约时报》报道说,微博作为一种强大的个人表达工具,已成为能观察中国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民意调查系统,一家在华公关公司的负责人说: “我的客户说,每个人都在微博,我们该干点什么?”

    虽然也有媒体认为,对微博有太多期待在中国并不现实。英国《金融时报》就认为,越是像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其国民对互联网言论宣泄的需求越火,其原因大概是由于人们处在一个变化更快的社会中而更喜欢抱怨与牢骚。许多人期待“围观改变中国”,但这种围观性参与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社会很值得怀疑。大多数人只不过通过微博宣泄愤怒或者同情等情绪,然后转身回去继续生活。

    无论如何,中国官方一些部门也开始重视微博的功能和力量,纷纷开设微博。但法国《诺曼底新闻》表示,尽管有些官方部门开设微博,但理解微博特性、规律,并善于使用这种信息传播平台的官方机构并不多,大多数尝试这一平台的政府部门仍然将之当作电台那样的信息发布平台,习惯于自己单方面说,而不适应互动和反馈,有些官员则把微博当成麻烦制造者。

    与此同时,微博上的谣言也受到了尖锐的批评。最近,外媒纷纷报道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视察新浪之后,表示互联网企业应当“加强新技术应用和管理,坚决杜绝虚假有害信息”。

    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刘淇还希望新浪微博上的讨论能更多地关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微博围观中国,世界围观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