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2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西方担心“中产阶级缩水”,中国中产安好?

吴晓林 《 青年参考 》( 2011年08月24日   02 版)

    当金融危机来临,西方发达国家在普遍忧心“中产阶级缩水”的同时,中国面临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因为中国中产阶级还未经充分发育,就已经遭遇“围追堵截”。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报告称,到2009年中国城市中等收入阶层规模已达2.3亿人,占城市人口的37%左右。按照这个数字,中国中产阶级比率已经超过全国人口的16.8%。

    在西方,尽管一些社会学家并不认同中产阶级(或阶层)这个概念,但这并不影响理论界对中产阶层(或阶级)的赞誉。在学者看来,一方面,中产阶级作为公民社会的中坚力量,对于推进利益表达,协调阶层关系起了重要作用,能够缓冲社会矛盾;另一方面,他们依靠自身的努力取得成功,因而乐于参与社会,通过改革和改良的方式,保护自己的利益,推动社会变革。到今天,理论界已然形成一个共识: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哑铃型”或“橄榄形”社会,是最理想、最稳定的社会。

    就现实来看,进入后工业社会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中产阶级在社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一般都在45%以上。目前,英、美、日等三国中产阶级规模,分别达到了社会劳动力的55%、45%、52%,这是发达国家引以为豪和生成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尽管中产阶级的比例较高,发达国家仍然担心“中产阶级缩水”,并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阻止这种事件的发生。现代化的历史表明,一个社会一旦迟迟发育不出规模可观的中产阶级,反而任由阶层差距不断拉大,就会面临“断裂”直至崩溃的危险。

    那么,中国的中产阶级规模到底有多大?对于这个问题,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一个准确而权威的答案。世界银行估计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在2000年达到5600万,2030年会达到3.61亿。对此,一些学者并不认同。例如李培林等就认为,目前中国的中产阶级仅仅达到12.1%。根据对各国的调查,即使以本国公民为参照标准,中国人自认为“属于下层”的比例,也比日本和美国两国都高得多。

    不管如何,无论是客观上的事实阶层,还是主观上的阶层意识,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相对较小;反之,自认为是社会中下层的倒是居高不下,这个事实毋庸置疑。

    中国对于富人阶层征收“遗产税”、“奢侈品税”、“房产税”的尝试,迟迟不能进入议事日程,更不能成为调整社会差距的有效工具;对于最低基本工资的调整,则大多是底层社会不堪重负、发达地区出现民工荒现象的时候被逼无奈的举动,甚至按照社会平均工资法,没有一个省份达到了国际上通用的最低工资水平;与“先富阶层”相比,社会中下层的税负显然是较高的。

    所以,当金融危机来临,西方发达国家在普遍忧心“中产阶级缩水”的同时,中国面临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因为中国中产阶级还未经充分发育,就已经遭遇“围追堵截”。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伴随现代化的扩展,人们的阶层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以其他群体,甚至外国群体为参照物进行利益对比,这大大提升了民众“相对剥夺”的心理。在“向上流动”困难重重、共富之路崎岖曲折的背景中,人们一旦与狂热的社会鼓动相结合,就会产生制度外的过度参与。近年来不断出现的“非直接利益冲突”事件,都体现了在追求社会公平的场景下,社会阶层无意识联合的一种动向。

    总体来看,最高执政集团已经意识到调整社会结构的必要性,但是具体的调整措施显然是不成体系和碎片化的。中国真正需要的,是像重视调整经济结构一样调整社会结构,郑重地将调整社会结构置于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加坡《联合早报》

 

面对拜登访华 中国人为啥不够淡定
西方担心“中产阶级缩水”,中国中产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