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的8月19日,一群强硬的保守派“软禁”了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试图夺取对苏联的控制。然而,政变者在控制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机构的同时,却遗漏了部分通信管道,让叶利钦得以将《告俄罗斯公民书》昭告全世界,致使政变流产。在此过程中,尚处于幼年阶段的国际互联网发挥了通风报信的作用。
女儿对叶利钦喊:“爸爸,快看电视,政变了!”
由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开放,对政治进程带来强大推动力,这样的判断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几乎已成世界共识。而如果根据法新社近日的报道,互联网其实早在20年前就已“登上”政治舞台。这个舞台就是举世震惊的苏联“8·19”政变。
1991年8月19日的清早,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刚从前一日访问阿拉木图带来的疲劳中恢复过来。前一天深夜,即将发动“8·19”政变的苏联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临时取消了要求叶利钦降落于军用机场并接受审查的命令,个中缘由无人知晓。正因如此,叶利钦没有提前察觉政变的迹象。直至女儿塔季扬娜跑进卧室大喊:“爸爸,快看电视,政变了!”叶利钦才意识到情况不妙。
可能改变历史走向的紧急事件就这样发生了。叶利钦紧盯着电视屏幕,大脑急速运转着,分析目前的处境与可行的对策。半个小时后,他的心腹——包括负责警卫工作的科尔扎科夫以及后来成为俄联邦议长的哈斯布拉托夫,赶到了叶利钦所在的别墅。
令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他们当时不仅可以正常接收电视信号(尽管不少频道被要求播放芭蕾舞等文艺节目),还可以收发传真甚至打电话。一切就好像政变者从未打算控制叶利钦这个必须解决的对手一样。
但实际上,“紧急状态委员会”完全知道应该如何处理叶氏——绝对不能让他发出声音,最好的方式就是当场逮捕。他们派出的“阿尔法”特种部队在他起床前就部署在了别墅附近,然而却迟迟没得到动手的命令。最终,叶利钦带着自己的手下驾车离开了别墅。据科尔扎科夫回忆,他亲眼看到荷枪实弹的士兵埋伏在屋子边上。
全苏联惟一互联网接口
叶利钦一路疾驰赶到“白宫”,他打算在这个俄罗斯最高苏维埃所在地组织临时指挥部,将在别墅中起草的《告俄罗斯公民书》发送到全世界,揭穿政变者的图谋。
根据日后披露的情况,叶利钦及其亲信在别墅中就已经开始利用传真向外发送这份文件。进入“白宫”后,他们更是利用各种手段全力向外传播。人们很快便惊喜地发现,“紧急状态委员会”根本没有堵死所有信息传播管道,其中就包括互联网。
当时,国际互联网尚处于最初级的发展阶段,一个名为“USENET”的电子布告系统在全世界计算机用户之间承担着发布和共享文件的功能。苏联也有一个进入该系统的入口,就位于莫斯科郊外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
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斯大林时期,最早是开发核技术的重地。到了上世纪80年代,它仍是苏联尖端技术的代表,新近出现的互联网技术自然最先被用到了这里。当时,此研究所的内部通讯网被命名为“列尔康姆”,也是全苏联惟一与国际“USENET”相连的电脑网络。为了提升工作效率,苏联的许多科研单位都懂得利用这个网络接口,与外国科学家互通有无。
法新社的报道指出,当叶利钦及其同僚想方设法向外传播《告俄罗斯公民书》时,其中的一份副本几经辗转,来到了这个电脑中心。
政变真相被飞速传播
由于时隔太久和现场情况混乱,现已很难考证出究竟是谁将这份副本发送到电脑中心的,因为叶利钦的手下向所有可以传播的地方都发出了同样的文件。可以确定的是,当电脑中心的员工看到文件的内容时,所有人都兴奋异常——他们已从电视中得知了莫斯科的大致情况,许多人都相信,有义务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份《告俄罗斯公民书》,了解政变的真相。于是,文件很快被他们输入了“USENET”系统。在接下来的几小时里,许多西方科学家都通过这个网络得知了这份文件,继而,文件被送到了许多传统媒体的编辑部。
据当时经手这件事的中心管理人员斯杰班诺娃回忆,“文件发出后,我们当然很激动,但后来才意识到,我们因此暴露了自己,这让所有人感到恐慌。”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库尔恰托夫研究所毕竟是一个高度保密的单位,从来不曾公开宣扬自己的位置和身份。结果,在国外媒体随后的广泛报道中,这个电脑中心的名字被广为传播。
“幸运的是,后来渐渐没人关注我们了,大家的心也放了下来。”斯杰班诺娃补充说。
从克格勃眼皮下溜过
几个星期后,斯杰班诺娃见到了叶利钦,并当场展示了制成电子版的《告俄罗斯公民书》。此前从未接触过电脑技术的叶氏感到很惊奇,对研究所的人员表示了感谢。他的原话是:“虽然电视、广播和报纸都被他们控制住了,但我们相信信息一定可以传播出去,俄罗斯人一定可以知道我们的存在。”
那么,“紧急状态委员会”到底有没有尝试过关闭这个国际互联网的接口呢?也许有过。据斯杰班诺娃回忆,在“8·19”事件发生几周前,一名克格勃特工突然闯入中心进行检查。但最后,此人没有发现可疑迹象,也没有做其他表示便径直离开了。按照斯杰班诺娃的说法,“克格勃可能没有意识到我们从事的工作的重大意义”。
实际上,除了互联网,一些国际媒体、苏联的地方电台在政变期间都处于畅通状态,叶利钦的手下也通过互联网之外的其他途径传出了文件。戈尔巴乔夫本人也是从国际媒体的广播里获知政变详情的。此外,驻莫斯科的国际媒体记者没有被控制,叶利钦在赶到“白宫”几小时内就得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公布了自己的决定与态度。
无论如何,诞生之初的国际互联网,确实在这场短命的政变中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成为苏联解体的间接推手。
(相关评论请见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