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8月17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外媒热议:

北京给铁路踩刹车 中国反思“危险的繁荣”

○本报特约撰稿 黛西 ○实习生 李倩倩 《 青年参考 》( 2011年08月17日   24 版)

    新闻背景

    8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高速铁路及其在建项目安全大检查,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的速度,对拟建铁路项目重新组织安全评估。

    8月11日,铁道部运输局公布了新的列车运行图,将分为8月16日和8月28日两个阶段实施。其中京津城际、沪杭两条高铁的时速由350公里调整到300公里;合宁、合武、石太、昌九、海南东环、杭深线宁波至厦门段、长吉、秦沈高铁时速由250公里调整到200公里;客货混跑的既有线动车组列车时速由200公里调整到160公里。

    除此之外,各席别票价在现行票价水平基础上,下浮5%左右。

    ■中国开始检讨高铁建设,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以求重获已经动摇了的对中国高铁的信赖。

    ■新浪和其它网站推出的微博已经发挥出类似国家神经系统的作用,将不同观点和新闻几乎瞬间传递到微博用户及其“粉丝”的网络中。

    ■过去20年中国只知道“三和弦”——更高、更快、更广,但高铁的遭遇是中国的期许与现实的碰撞,而对列车事故的回应则标志着一种“范式转换”。

    中国铁路在经历十余年的飞速发展之后将首次降速运行——类似的表述几乎无一例外地成为外媒报道此事的导语。德国之声电台网站报道说,与1997年以来历次调图都是为了“提速”不同,本次调图却是为了全面降速。香港《南华早报》的标题则是《北京给铁路踩刹车》。日本《朝日新闻》也指出,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6次大规模提高铁路运行速度,屡次刷新世界高铁运营时速的记录,这次降速是首例。

    检讨高铁建设,重获公众信心

    分析人士认为,这是自“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后,中国放缓其雄心勃勃的高铁计划的公开行动之一。韩国《首尔新闻》把它称为中国高铁在进行“刮骨疗伤”。

    除此之外,铁道部还责令中国两大铁路车辆制造商之一的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暂停制造一种型号的高速列车,原因是改型列车在新建的京沪高铁运行期间频频延误。8月12日,中国北车在一份公告中称,其CRH380BL型动车存在由于自动保护系统误报而导致列车延误的情况。CRH380BL是中国最为先进的高速列车型号。

    美国《华尔街日报》则注意到,8月11日,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在未能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后,公司将终止规模达62.4亿元的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方案。中国中铁以“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而非安全考虑)为由说明其放弃方案的原因。此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计划已筹备一年多。不久前,在香港上市的另一家中国列车制造商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也说,将无限期推迟召开就人民币110亿元定向增发计划进行投票的股东大会。

    在中国资本市场,人们也对铁道部的前途存在不信任感。《日本经济新闻》介绍,铁道部8月8日发行融资券,尽管只是90天期超短期融资券,利率却高达5.55%。这大大超过了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前7月21日发行的1年期融资券5.18%的利率。一位中国证券分析家分析道:“之前铁道部债券一直宣称信用仅次于国债,但是因为这次(温州动车)事故,它的信用下降了。”

    德国之声评论说,这一系列的举动和措施表明,中国开始检讨高铁建设,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日本时事通讯社也表示,中国的方针发生了变化——从追求速度变为安全优先。

    日本广播协会(NHK)也认为,此举是为了呼吁重视安全性,以求重获已经动摇了的对中国高铁的信赖。

    中国在反思过去“危险的虚荣”

    这其中,微博等媒体发挥的作用也引起了外媒的关注。《华尔街日报》说,新浪微博就有超过1.4亿用户,超过中国人口总数的十分之一。新浪和其它网站推出的微博已经发挥出类似国家神经系统的作用,将不同观点和新闻几乎瞬间传递到微博用户及其“粉丝”的网络中。其最狂热的用户是年轻人及城市精英成员。

    法新社注意到,为满足公众对事故调查透明性的要求,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调整、充实“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和专家组。铁道部副部长彭开宙以及铁道部安监司司长陈兰华退出调查组。

    《华尔街日报》评论说,愤怒浪潮似乎在导致一个转折点的形成。人们严重质疑的不仅在于事故原因及事故响应存在的问题,还有整个事故是否是由于不顾其它、一味追求经济增长的治理方式造成的。

    德国《商报》说,过去20年中国只知道“三和弦”——更高、更快、更广,但高铁的遭遇是中国的期许与现实的碰撞,而对列车事故的回应则标志着一种“范式转换”,中国在反思过去“危险的虚荣”。

    《华尔街日报》援引前美国驻华外交官季瑞达(Ken Jarrett)的话说,中国经济领导层看来正努力利用“7·23”重大事故来引起公众对他们努力转变中国增长模式的关注。他说,此次事故可能使中央政府获得新的契机,得以打击没有积极朝着这个方向行动的地方官员……从而更成功地实施他们的政策。

 

北京给铁路踩刹车 中国反思“危险的繁荣”
中国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