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苏联飞行员在卫国战争前期选择避战自保,令斯大林极为不满;
■为了让相关惩罚制度更规范,苏联空军模仿陆军设立了“惩戒军”;
■这支部队成员背负的罪名五花八门,但战斗力被敌我双方普遍认可;
■被下放“惩戒军”的飞行员不能立功受奖,但可以将功折罪。
斯大林严令责罚避战者
在残酷的卫国战争中,苏联军队曾经做出过许多引起争议的举动,其中之一便是将罪犯以及犯错误的官兵编入专设的“惩戒军”,指派他们执行最危险的任务。过去,惩戒军被认为是苏联陆军的专利,然而据俄《自由媒体》报近日披露,苏联空军当时也有类似的编制。许多原本问题缠身的飞行员为了“戴罪立功”,在惩戒军中的表现十分“惊艳”。
追根溯源,苏联空军惩戒军的历史最早缘自斯大林1942年9月9日签署的第0685号命令:“许多事实证明,我们的空军战士在加里宁、斯大林格勒和其他一些战线上表现不佳,往往无法完成战斗任务。在一些战斗中,部分空军战士甚至避战自保。在承担一些护航任务时,即使本方战机在数量上形成了优势,许多战士仍畏首畏尾,让由自己保护的对象被敌方轻易击落……”斯大林严令相关部门立即解决这一严重问题。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确实想了许多办法,如规定飞行员完成任务后可以获得物质上的奖励。但是,相关精神到了前线以后却逐渐走了样,因为它并没有注明完成何种飞行任务才符合获奖条件。在具体执行中,某些飞行员仅仅进行了一次普通飞行,根本没同敌军交战却也获得了奖励,激励效应自然大打折扣。
无奈之下,国防人民委员会又颁布执行细则,详细写明击落多少架敌机并将本方损失控制在何种程度,才可以获得相应级别的奖励。斯大林也做出指示:那些在战场上表现极差的飞行员必须被送交军事法庭审判,然后将他们下放至陆军部队以示惩罚。
多数飞行员被判“缓刑”
在克林姆林宫的压力下,表现不佳的苏军飞行员开始被陆续下放。曾经3次获得“红旗”战斗勋章的优秀飞行员斯梅什诺伊就受到了此种惩罚。此人一度官至飞行大队长,但是在主管试飞某新型战机时,由于不遵守操控规程而造成事故。鉴于当时苏联政府节衣缩食,从不充裕的外汇储备中抠出资金进口昂贵的设备与零件开发这架战机,斯梅什诺伊的错误无疑是“极其严重”的。故此,他很快就被送进了陆军惩戒军。令人扼腕叹息的是,斯梅什诺伊在地面部队中的表现相当出色,最终英勇牺牲。
当然,除了像斯梅什诺伊这样确实犯了错的飞行员,也有不少人是由于“小事”而遭到惩戒。据说,曾在1个月内击落7架德军战机,并因此获得“苏联英雄”勋章的考斯德列夫,就曾因为在与高层官员共餐时坚持原则,却被指控为“傲慢狂妄”而被下放。
无论出于何种理由,让耗费了大量时间与金钱训练出来的飞行员去陆军服役都是一种浪费。更何况,斯大林也相当重视空军以及飞行员的培养。正因如此,许多飞行员犯了错误后,高层出于爱惜人才的考虑允许他们继续服役。统计资料显示,1941年和1942年,分别有69.7%和78.8%的飞行员被判处“缓刑”,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纵容了他们的肆意妄为。例如,一位名叫考培金的飞行员多次在执行任务期间酗酒,升空之后经常神志不清,有一次直接误击了同伴,还有一次在降落时和己方战机撞到一起。军事法庭判处考培金10年有期徒刑,却在判决书末尾允许其戴罪立功,将他放回了所属部队。
基于让相关处罚制度更规范的考量,成立自己的惩戒军被苏联空军提上议事日程。
犯人还是草莽豪杰?
1942年晚些时候,正在加里宁地区作战的苏联航空兵第3军当中,首次出现了专设的惩戒军编制,其主官是当时已击落20架敌机的传奇飞行员伊万·费奥多罗夫。这支队伍成立之初,没有一个人愿意领导它,最后还是费奥多罗夫主动请缨。据他身边的人说,费奥多罗夫也是性情中人,这或许有助于统御那些因犯下严重错误而被发配至惩戒军的“刺儿头”。
最初,这支特殊部队中共有64名飞行员,他们背负的罪名五花八门,但绝大多数都是因为性格过于暴戾,无法很好地约束自己,才最终铸成大错。以一名叫做阿列克谢·雷舍托夫的飞行员为例,他进入惩戒军前已经击落了30多架敌机,战绩不可谓不辉煌,但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他在一次作战中居然毫不犹豫地向自己的僚机开火,险些将其击落。调查显示,这名同伴畏战情绪严重,不止一次将雷舍托夫独自丢在敌机的包围圈里自己逃走。在那天的空战中,当此人再度露出怯意时,忍无可忍的雷舍托夫将准星对准他,按动了电钮。不管理由是什么,雷舍托夫的所为仍然难以被宽恕,被发配至惩戒军是他惟一的出路。
当然,也有不少人犯下的错误既可怕又让人啼笑皆非。据费奥多罗夫回忆,有3名战友由于厨子不给他们做饭而把后者丢进了开水锅里,结果惨遭下放。另有两位飞行员因为一位姑娘不肯跟他们跳舞而把她从阳台上扔了下去,结果也遭到同样的处罚。
由此看来,惩戒军中的“问题青年”们确实称得上是一群犯人,但也颇有几分“草莽豪杰”的味道,在强敌面前大多能奋勇争先,单就战斗力而言丝毫不逊于普通部队。
一战重创德军精锐
据《自由媒体》报介绍,苏联空军的惩戒军诞生不久便取得了一系列战果,其中以对德军一支王牌部队的胜利最为辉煌。因为这不仅是战术层面的成功,更是对德国空军心理和士气的一次沉重打击。
这支德军部队全部由精锐飞行员组成。他们并不隶属于某支队伍,而是游弋在广阔的苏联天空中,每当某一战区出现难缠的局面时,他们就紧急飞赴当地,像救火队员般击退苏军的攻势,然后再赶往下一个战区。一时间,这支王牌部队给苏联空军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当其终于游荡到惩戒军所在的战区时,费奥多罗夫接到命令:务必将这群法西斯全歼。
在随后爆发的激烈空战中,费奥多罗夫和伙伴们表现神勇,在两天的时间内将对手打得溃不成军。德军指挥官冯·别尔格的座机也被费奥多罗夫亲手击落。包括希特勒头像等在内的别尔格遗物都成了战利品,费奥多罗夫将其一直保留至战后。
“空中惩戒军”的威名从此一战打响,德国方面甚至送给这些戴罪立功的苏军飞行员“空中野兽”的称号,既证明其作战之勇猛,又显示出他们对德军产生的心理震慑。
出生入死却难成英雄
曾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日后成为苏联空军总司令的亚历山大·叶菲莫夫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曾多次由惩戒军的飞行员伴飞,对他们作战之勇猛了然于心。战后,我专门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发现他们的事迹要远比我知道的还要多。”(编者注:叶菲莫夫在战争期间驾驶强击机,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常常需要战斗机掩护。)
随着时间推移,这支特殊部队的卓越表现引起了高层的注意,一些优秀飞行员又被重新送回原先所属的部队。费奥多罗夫本人则受命组建了一支由9名飞行员和9架战机组成的小分队,像手下败将别尔格那样在万里长空中主动挑战德军战机,进而将其消灭。
值得强调的是,按照苏联陆军惩戒军的规定,惩戒军成员即便立功也不可能获得任何奖励,无论荣誉称号还是物质奖赏都不例外。空军惩戒军也沿袭了这一规定,所以,那些出生入死的飞行员中极少有人被作为英雄模范表彰。不过,针对他们的另一条特别规定倒还算人性化:虽不能立功,但可折罪;如果立了大功,可以抵消罪过,甚至获准回归原先所属部队。
以航空兵第3军为榜样,其他苏联空军部队也相继组建了自己的惩戒军,并同样做出了可圈可点的表现,在卫国战争的历史上写下了不容抹杀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