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能全然相信在媒体上看到的一切。不管这个消息是来源于网络,还是来自别的消息源,哪怕是《纽约时报》这样的大媒体。尽可能了解各种不同信息再做出判断不失为一个好建议。
“类似挪威爆炸案这样的突发新闻,为什么记者和新闻机构的表现如此缺乏自我约束?”
自从这桩血腥袭击发生之后,如上问题我最常被别人问到。
挪威爆炸枪击暴行一发生,很多新闻机构草率将其原因归结为基地组织作祟。《华尔街日报》也如法炮制,进行了罔顾事实的评论。鲁伯特·默多克旗下的《太阳报》干脆在报纸头版刊登这样的标题“基地组织大屠杀:挪威版9·11”。
不少媒体都在重复这种谬误,即过早地、错误地为这个事件下结论。比如《华盛顿邮报》、《每日电讯》报。无独有偶,《大西洋月刊》的杰弗里·戈德堡也糊里糊涂地解释说,他写的那篇文章——“挪威惨剧系基地组织所为,因为只有他们才办得到”——是怎么样从最初的意思被修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有线新闻台情况亦如是。专家们煞有介事炫耀他们的分析,为什么基地组织要对挪威下手啊,为什么这是基地组织或类似其他恐怖组织所为啊,等等。当然,某些电视主播祭起免责牌,“我们也不是很确定基地组织是不是这样想”,于是他们又不顾事实地进行臆测……
当绝大多数不实信息广为流传的时候,当推测被证明是无端指责时,支持这种指责的证据其实乏善可陈。一度有人说有证据表明基地组织要对挪威爆炸事件负责,然而这些信息本身就模糊不清、难辨真伪。后来这件事不了了之。如今我回忆当初,发现极少有新闻来报道这种“回撤”。与此同时,我注意到关于挪威爆炸事件很少有对不实报道的更正,或者说对错误信息的修订。
针对新闻界的这些谬误,我最钟爱的Disinfo.com,发表了如下观点:
挪威爆炸枪击案后,媒体报道一度出现了失实的情况,有人说这些暴行都是由一个叫“Helpers of the Global Jihad(全球圣战协助者)”的伊斯兰极端组织所犯。其实全然不是这回事,这种错误的报道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教训,我们不能全然相信在媒体上看到的一切。不管这个消息是来源于网络,还是来自别的消息源,哪怕是《纽约时报》这样的大媒体。对于我们所有人而言,尽可能了解各种不同信息再做出判断不失为一个好建议。
我已经回想不起来哪家媒体最先报道罪魁祸首是个挪威基督徒。然而我轻而易举可以盘点出哪些媒体做了失实报道。当然,我个人也许偏向于注意这些谬误。但我不认为对于普罗大众来说,他们只会察觉到谁家闹出了笑话,而不会注意到哪家媒体做了忠于事实的独家新闻。
为什么我们众多媒体人面对突发新闻的时候会不顾事实,盲目推测?我找不到独一无二的完美答案。我想这种问题的成因肯定多元。但这些因素都不足以为媒体的这种罔顾事实的行为加以辩护。以挪威爆炸枪击案的报道为例,我想有五种原因导致了缺乏事实基础的推测。这几种因素的组合也许对于挪威事件来说是独有的,但它们用来解释其他突发新闻也会同样适用。
我再重复一遍:这些因素并不能成为媒体进行不顾事实的推测的借口和托词。我更多地是把这几种因素视作媒体进行“不顾事实的推断”的动机。
这五种原因是:
第一,几年来发生的历史事件。由于“9·11”以及随后的一系列恐怖袭击,西方媒体习惯了将恐怖爆炸活类似行为归咎于极端伊斯兰团体。
第二,信息缺乏。攻击背后的原因并不清楚,犯罪者的身份也过了几小时才得到确认。对可信细节的缺乏本应该让媒体警惕:推断要谨慎。但是,重大新闻发生后,人们的时间需要被填满,每个人都希望听到更多挪威的消息,尽管核心消息还不清楚,媒体仍然用推断来保持人们收听、收看和阅读新闻。
第三,个人的信念。我们相信什么影响着我们的报道。个人偏见确实在此类事情中起作用。
第四,满足人们的胃口。在当今的时事报道新闻环境中,听众的时间需要被填满,导致新闻容易向着猜测,经常是不实猜测的方向发展。
第五,竞争压力。每家媒体都想打败竞争对手。我们推崇独家新闻,为自己抢到首发新闻而欢庆。要是你的竞争对手拿到一条你没有的新闻,你一定会努力把它推进一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几乎每一次大的新闻中都会出现。有时候,它成功地带来独家新闻,也有时候,它带来的是假消息和伤害。
□《哥伦比亚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