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能抹去坐月子习俗的印记,年轻一代的观念并未受到冲击——也并未停止投入高额的花费。
想象一下,在整整一个月内,不能外出,不能洗澡,也不能喝凉水。听起来像是某种软禁对吧?但是中国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妇女欣然接受这种待遇。和现代观念有所不同,这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习俗,妈妈们在生完孩子后需要“被限制”整整一个月。
把镜头转向北京的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内,吴莉莉(音)和她刚出生的宝宝默默在整整29天里,没有踏出过房门半步,等到过了今天才能出门走动。
在中国,人们把这种习俗称作“坐月子”。为了恢复分娩所消耗的精力,妈妈们穿着宽松的睡衣在家里呆着,哪儿也不去。不过即使是“呆着”,也有诸多限制——比如前文提到的不准洗澡,不准喝凉水。尽管这已经是她月子的最后一天,但是想起此前吴莉莉仍然很无奈。
“很多我想吃的东西我都不能吃,比如水果和零食。”她说道。
这一个月来,吴莉莉不能吃水果或者生蔬菜,不能喝咖啡、饮料,甚至连凉水也不可以,只能喝温水或热水。虽然这为了更好地调养身体,但是她表示自己已经受够了。
“坐月子实在是太难熬了,”她说道,“第一个大困难是不准洗澡,第二则是吃得平淡无味。但是没办法,你还是得坚持下来。”
即使她脚热得不行,还得穿着厚厚的羊毛袜子和棉拖鞋,以防受到凉气的侵害;医生告诉她如果不这么做,以后可能会导致关节出问题或患上其他病症。
坐月子已经深深植入了中国的文化之中。负责吴莉莉的中医医生赵子祥(音)说,2000年前的易经里就已经提到过坐月子了。
“中国人强调阴阳平衡,”他说,“如果体内的阴阳平衡了,那就代表着没有病患。如果失衡了,则容易患病。”
这时默默突然大哭了起来,一个护士赶忙把他推到另一个房间。
吴莉莉的坐月子方式并不是大多数人都能享受得起的。严格意义上来说她坐月子并不是在家里,而是在一家医院的超豪华监护中心,每天花费达500美元。500美元的投入换来的是清净的环境、全天候专业护理、营养学家的专门调理、一名随时待命的医生。医院保证妈妈们和家人们都能享受到以上待遇。
一个护士抱着小默默。薇格中心为妈妈们坐月子提供豪华环境和全天候护理服务。
“我妈不能每天过来抱孙子,她觉得挺遗憾,”吴莉莉在列举来监护中心的原因时说道,“其实抱得太频繁对宝宝的骨质发育并不好。我们希望少抱一些,这样宝宝就会更独立。我照顾孩子的时候也只是扶着他而已。”
在监护中心,对于妈妈们的饮食要求更加严格。中心每天提供6顿餐,包括特别煨制的汤,其中一般是猪蹄花生羹和奶油玉米羹,都是用于刺激妈妈们的奶水,增加每天的产奶量的。
如今在中国,这种类似的产后监护中心正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其创始者任·薇格说,他们走的是高端路线。
“你很难找到像这么豪华的环境,”她说,“我们的监护中心是五星级的,护士们都经过了专业训练。无论是从软件方面还是硬件方面,我们都是最好的。”
我们来看一下监护中心内的场景,就知道她所言非虚:妈妈们连洗手都有两名护士伺候着,用的是浸泡过中药的毛巾,每周一次。虽然整整30天不能洗澡,但是传统正渐渐向现代观念屈服。因为中国新一代的妈妈们是计划生育的产物,是家里的独苗,所以她们理应受到更好的待遇。
“她们本身就还是孩子,”监护中心的儿科医生张建娜(音)说,“她们不知道该如何去照顾小孩。有了这种需求,如果有人来指导她们那自然很受欢迎。”
吴莉莉甚至还需要护士来教她唱摇篮曲给小默默听,不过学了一半她就放弃了。监护中心里,教妈妈们的是护士,而不是她们的长辈。这里的要求也并不是那么严格,妈妈们可以洗漱。
可见,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不能抹去坐月子习俗的印记,年轻一代的观念并未受到冲击——也并未停止投入高额的花费。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