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20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美执法部门脸谱网上搜嫌犯

○本报特约撰稿 宋利城 《 青年参考 》( 2011年07月20日   11 版)

    脸谱网(Facebook)等社交网站,既方便了用户,也方便了执法部门——搜集嫌犯的资料也许不费吹灰之力。美国政府众多执法部门也确实越来越多地获得法院许可,从脸谱网取得用户的个人详细资料,而当事人对此却毫不知情。

    法官至少签发24张搜查令

    路透社13日报道说,自2008年以来,美国联邦法官至少签发了24张搜查令,授权执法单位从脸谱网取得用户的个人详细资料,其中很多搜查令要求获得系列个人资料,包括个人留言、状态更新、视频和照片的链接、有关过去和未来的日历、“粘贴墙”和“拒绝朋友的要求”。

    这些手持搜查令的联邦执法单位包括联邦调查局(FBI)、联邦缉毒局(DEA)、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调查的案件包括纵火、强暴和恐怖主义活动,不一而足。 

    联邦执法单位向脸谱网索取的资料中,最典型的材料包括用户的“Neoprint”和“Photoprint”——这是脸谱网用以描述有关用户个人材料以及图片的一系列详细资料,甚至连用户都接触不到这些资料和图片。现在,这两个词语出现在执法机构的手册上,指导其如何从脸谱网处获取数据。这些手册被张贴到许多网站上。这些手册看上去是脸谱网编写的,不过脸谱网发言人拒绝证实其是否真实。

    根据维基百科上的介绍,位于美国的“西方法律”(Westlaw)网站是为美国的律师和法律专业人员提供在线法律研究的机构。该网站数据库显示,自2011年初,美国联邦调查单位至少获得11张搜查令,获准自脸谱网取得资料,该数字几乎是2010年的两倍。当然,准确的数字很难确定。部分原因在于,一些记录是不公开的。在接受路透社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脸谱网首席安全官乔·苏利文拒绝透露该公司收到了多少张搜查令。他表示,脸谱网对用户隐私问题非常敏感,经常拒绝执法部门的搜索要求。

    专家:个人无从得知是否被搜查 

    美国宪法第四修正案规定:“人民有保护其身体、住所、文件与财产之权,不受无理拘捕、搜查或扣押,并不得非法侵犯。除有正当理由,经宣誓或代誓宣言,并详载搜查之地点、拘捕之人或收押之物外,不得颁发搜查令、拘捕令或扣押令。”美国公民如果发现自己的资讯遭到非法搜索,可依法控告。但执法单位迄今均未遭到受调查民众的控告。按照一些宪法专家的看法,这是因为,脸谱网档案遭到搜查的个人,压根儿就不知道个人档案是否遭到执法单位检查。 

    根据美国法律,尽管检察官必须向被告公开物证,但无论是脸谱网还是政府在查询使用者在网站的个人资讯时,都没有义务告知当事人。根据路透社报道,推特网(Twitter)和其他社交媒体网站,则与脸谱网不同:当执法部门要求搜索用户的材料时,它们会告知用户这件事。

    就在今年1月,弗吉尼亚州的一名联邦政府法官要求推特网不要通知用户政府在寻求他们的资料,但遭到推特网拒绝。推特网方面的相关人员在一份电子邮件中称,推特网的政策是“帮助用户保护他们的权利”。而脸谱网发言人则拒绝证实其公司是否通知用户。

    不过,在最近的一些案例中,脸谱网明显没有通知那些资料遭政府搜查的用户,也没有通知这些人的律师。就在去年,警方逮捕了4名焚烧俄亥俄州一座教堂的嫌犯,几周后,FBI特工对其中两名嫌犯在脸谱网上的材料进行搜查。最终,这4人分别被判处8至10年监禁。

    数字时代,法律面临新挑战

    搜查用户在脸谱网上的信息,让法律现在面临新的挑战。曾经,这类法律问题似乎已经解决。在1976年的 “美国诉米勒”一案中,最高法院判决,银行不必通知其用户。此案中,银行将顾客的个人金融记录交给了美国烟酒枪械管理署。最高法院认为,顾客不能用第四修正案来反对非法搜查,因为这些记录是银行的资产,顾客没有合法的“隐私保护期待”。但最高法院的法官们对此有歧见。

    基于此例,脸谱网用户并不比银行顾客的“隐私保护期待”多。不过,这两者有个关键不同是,用户在社交网站上的个人信息要比银行所掌握的顾客信息多得多。

    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的宪法学教授托马斯·克兰西认为,两者的不同,就在于第三方所掌握的信息量。哥伦比亚法学院的互联网法律教授埃本·莫格伦认为,在数字媒体时代,脸谱网搜查一事显示出法院在确保私人权利方面的缺陷。克兰西认为,面临前所未有的第三方所拥有的海量数字信息,是否该制定特别法律来规范搜查数据资料的行为,法院也意见不一。

 

叙“秘密医生”冒死救治示威者
美执法部门脸谱网上搜嫌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