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4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开幕。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左一)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右一)越过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握手。
来源CFP
新闻背景:
7月14日,皮尤全球态度调查发布的报告指出,在对全球22个国家的访问调查中,15个国家的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中国“已经或将会”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领先超级大国”。
与皮尤中心两年前做过的类似民调相比,这一次调查明显的新趋势是,认定中国是世界“领先经济力量”的人数比例明显增加。欧美国家多增加10个百分点以上。例如在美国,两年前有33%的人认为中国会超越美国,现在增加到46%。
报告称,这种对中国超级大国地位的新看法无疑反映了全球对中国不断增长的经济实力的认可。
不过,在拉美、日本、土耳其和东欧,人们则不那么确信中国在经济上已经超过美国。具体来说,68%的土耳其人、55%的日本人及53%的巴西人仍认为美国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
醒来吧,美国,你正在被击败!
“谁是世界第一?美国,还是中国?”美国《时代》周刊网站上的一篇报道写道,“世界已经做出了它的选择。”
曾经担任过微软首席运营官的罗伯特·赫博尔德最近因为公务从洛杉矶飞往中国,在上海与北京拜访了一些客户与政府部门。行程结束之后,他在为《华尔街日报》撰写的专栏中忍不住提出疑问:中国和美国,究竟谁是发展中国家?
他的观察似乎能从侧面印证皮尤中心的调查结果:美国正在被击败。
在赫博尔德的眼中,洛杉矶的机场促狭而肮脏,容不下要吞吐的客流量,去机场沿途的破败景象令人触目惊心;美国政府财政管理不力得简直让人不好意思讲起,有直追希腊的趋势。
与之相比,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机场干净、整洁,基础设施绝对处于领先水平,并且相对较新;中国为了在技术创新方面成为全球佼佼者而大力投资,政府管理其经济极其慎重,并拥有数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此外,中美两国政府的领导力也差别大得惊人——“你能否想象美国国会和总统能拿出一个统一的五年规划,并(像中国在通常情况下那样)真正实现它?”
在形形色色的专业报告中,“中国即将成为超级大国”的声音亦不鲜见。
芝加哥大学的福格尔教授去年在《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文章,勾画出一幅以中国为主的世界新格局:到2040年,中国成为唯一的超级经济大国,美国则成了远远落后的第二名;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达到123万亿美元,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将达到8.5万美元,是欧盟届时预期人均收入的两倍。换言之,那时中国大都市普通居民的生活水准将比普通法国人高一倍。
这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给出了许多中国经济实力持续发展的理由:中国长期压抑的消费倾向正在急剧释放;辽阔的乡村会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受过教育的劳动者会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亦会促进经济增长;此外,他还相信官方估算的GDP值严重地低估了中国国内经济的增长,若把诸如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机构的发展考虑进去,中国经济发展应当不止目前的数据。总之,中国颇具潜力,而下一代的美国人,没准还得背负着“自2000年以来累积下来的战争赤字”。
也难怪赫博尔德要在《华尔街日报》专栏的末尾大声疾呼:华盛顿的政客和美国选民需要认识到他们正在被击败,他们需要做出重大改变以使美国重新走上正轨……醒来吧,美国!
美国人的不安感更多集中在美国的衰落上,而不是中国的成功上
但在这些流行的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中,很少有人提到说,以生活水平的另一衡量指标——人均产出算,中国远落后于美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09年,美国人均GDP为46000美元左右,而中国人均GDP不到4000美元。
这些来自美国的经济界人士对自己国家现状的抨击,令人联想起皮尤中心在调查报告中的结论:美国人的不安感更多集中在美国的衰落上,而不是中国的成功上。
相比之下,英国广播公司(BBC)注意到,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好事的国家有13个,多于持否定态度的国家。但绝大部分国家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感到担忧。以英国为例,超过一半的被访者赞扬中国的经济发展;但同时有高达七成的人认为中国军力不断增强不是好事。
《香港商报》也提醒读者,评价中国经济实力强于美国的民众,大多认为中国实力增强是件坏事,在法国、德国和西班牙,持此观点者也占三分之二。《华尔街日报》对此评论说,虽然前一阵他们还在懊恼美国的强大力量,现在人们却对美国的经济实力日益萎缩感到担忧。
与之相反,美国在中东和巴基斯坦显得相当不讨人喜欢。与西欧相比,这里认为美国已落后于中国的看法不那么普遍,但人们乐见这一局面。
有意思的是,对于究竟谁是世界头号经济大国这一问题,认为是中国的美国人(43%)略多于持相反观点者(38%)。
只有中国人自己是格外地“淡定”:在调查中,仅有6%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国已取代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这在所有受访国家中是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