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一座大帅府 两代东北王

文 张光茫 《 青年参考 》( 2011年07月13日   39 版)

    张作霖与“小六子”张学良(左)

    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俩是民国军阀中公认的“东北王”,在众多文艺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近日,辽宁日报传媒集团高级编辑、历史作家黄世明推出《大帅府》,通过最珍贵的第一手史料,揭示了张氏父子身前身后一段段鲜为人知的爱恨情仇。

    《大帅府》以张学良的成长历程为主线,生动地讲述了张作霖、张学良两代“东北王”纵横几十年的传奇经历。本书从人性出发,力图使张氏大帅府中的众生回归本来面目。无论是“墙外金戈铁马,墙内左拥右抱”的张作霖,还是自诩“平生无缺憾,唯一好女人”的张学良,书中在描绘他们“剑指中原的一代枭雄”、“忍辱负重的民族英雄”的政治脸谱外,还首次详细披露了张氏父子与他们深爱的女性往来的细节。只不过,大帅府中的女性无论地位多高、如何受宠,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永远是男权社会和一个已逝年代的附属品。

    在描写张作霖的时候,作者一方面着力表现他奸诈、残暴的一面,一方面强调他作为一家之主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本书还揭秘了张氏家族的众多逸事——在大帅府的墙内,在这个用石墙圈出来的小世界中,每个人传达的信息和发生的事件都是社会的剪影。读者可以重温当时的市井风俗,品味在动荡的东三省,偏安一隅的府邸生活以及人物感情纠葛。

    黄世明笔下的张氏父子性情迥异。张作霖看上哪个女人,就娶回家里;张学良看上的,很少娶回家。张作霖在政治上是个“老油条”;张学良就显得稚嫩(这当然与年龄有关)。两人嘴上都讲义气,张作霖为义而生,不肯为义而死;张学良却一生不愿负人……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十几岁的张学良,就穿梭于张作霖的结拜兄弟和北洋政府高官中,承担着超乎寻常的使命。有人说张学良常识丰富,这与他的本性有关,与其父亲的教育有关,也与其从小就掀开了权力的遮羞布有关。最终,天性聪明而又“赤子之心比常人多一点”的少帅,走上了顺乎舆论民意的、亦将备受挫折然而成就健全人格的道路。

    日本侵略东北,张学良未做抵抗,史学界对这一事件始终颇多争议。本书同样试图还原当时的历史事实。1931年9月18日,张学良正在北平出席“东北军入关助蒋打胜中原大战一周年”纪念活动,在前门外中和戏院观赏梅兰芳的演出时,日军发动了对东北军的突袭。张学良得知消息后,无不沉痛而又无奈地叹息:“没想到小日本真的下手了。”

    1933年热河失守时,胡适曾毫不客气地指出:“张学良的体力与精神,知识与训练,都不是能够担当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的。”不过在本书作者看来,身为文化人的胡适并不了解张学良,只是“听信传闻”。其实,张学良古文底子不浅,这从他留下的诗作中可见一斑;他的书法也不错,师从的都是大家。张学良烦恼时不慎染上毒品,虽然戒毒时生不如死,但此后再没复吸,这份毅力确是让人佩服的。更重要的是,张学良好女色不假,但身边并没有“红颜祸水”。

    读罢全书,张作霖、张学良已经不只是写在教科书中的、形象刻板的两代“东北王”,更是一段特殊时期的印记。大帅府至今还矗立在原地,却失去了往日的生气,孤零零地成为往昔岁月的缩影和见证,也成为今天的人们回顾历史和教育后代的遗迹。

 

“赌徒”张作霖导演虎口救子
一座大帅府 两代东北王
后冷战时代的中美情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