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7月1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下一场袭击何时发生,让我们用公式算算……

恐怖袭击中的数学规律

文 黄慈 《 青年参考 》( 2011年07月13日   45 版)

    6月28日,发生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家高档酒店内的自杀性袭击事件,致使21人死亡。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发生的无数场袭击事件中,这21条人命只是沧海一粟,并且人们几乎无法预测下一场袭击会在何时到来。

    两次致命袭击的时间间隔有时是数个星期,有时长达数月。但一项新研究表明,看起来分散的零星袭击,似乎会随着袭击者改变发动袭击的方式而显示出一定的规律。这一发现可能为军事领导人预测未来冲突的时间提供一个方法,帮助他们更加安全、有效地调动军队、武器和资源。在理想情况下,也许甚至能帮助预测那些看上去随机发生的袭击事件,比如自杀式炸弹袭击。

    为了在混乱中找到规律,美国迈阿密大学物理学家尼尔·约翰逊和同事,通过筛选阿富汗战争中10年间的军事死亡事故的公开数据,以及2003年到2010年间伊拉克战争中的死亡数据来摸索规律。研究者们分析后发现,在最开始的两个“致命日”(袭击或爆炸事件造成人员死亡)的初始间隔之后,接下去的袭击往往按照一种特定的数学规律变得愈发频繁。

    这种模式被称为功率曲线——当袭击者通过发动事件积累了经验,他们完成目标所花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也就是变得越来越“高效”。“这和我们在制造业、软件开发,甚至外科手术中发现的规律是一个道理。”约翰逊说,“所谓的熟能生巧。”

    只要分析最初两个“致命日”的时间间隔,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预测未来的攻击势头。研究人员能在此基础上建立公式和图表,估计行动的进程。

    假设在喀布尔发生了一场自杀式袭击,100天后该地区又发生了事件,研究者就可以把“100”代入公式。此后,由于袭击者“熟能生巧”,第三次袭击会来得更快,很可能在第二次袭击的约66天后发生。之后再过大约52天,第四次袭击就可能降临。

    研究人员将这个公式套入除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之外的其他战争数据中,得到的结果被证实是一致的。而超过3000次的世界范围内恐怖组织的致命袭击,以及被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基斯坦武装分子承认的自杀式袭击,也证实了研究人员制作的图表的准确性。

    在以上情境中,研究人员用数学运算估计出的死亡率的上升态势,都与实际的死亡率变化相吻合。不过约翰逊指出,并非只有恐怖分子一方在“精益求精”,反恐力量也在不断加紧脚步。“在任何军备竞赛中都是这样的。先是一方占有优势,然后另一方逐渐适应,甚至迎头赶上。”约翰逊说,“通过我们的数据,可以了解叛乱者或恐怖分子领先我们多少,精确地对他们进行估计——他们在做什么,目标是什么,还有什么是尚未达成的。”

    英国伦敦大学皇家霍洛威学院的经济学家迈克尔·斯培盖特曾与约翰逊在其他研究中合作。虽然没有参与目前这项研究,但他觉得这种在袭击之间寻找时间规律的努力令人赞叹,也“十分有益”。不过他同时也警告,这项研究离准确预测袭击事件的时间,还有一段长路要走。

    约翰逊的研究小组得到了美国海军研究办公室(ONR)的资助,目前正在进行更大范围内的探索。他们希望能运用更广泛的数据,更精确地评估军事和民事事件中的伤亡。而且约翰逊相信,他们的方法在应对网络攻击上也有用武之地。“它可不是只适用于地面战争的。”他说。

    □美国《科学》杂志

 

恐怖袭击中的数学规律
从自动贩卖机里买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