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显然是不可持续的。那么,为何历史证明这完全无关宏旨?
14年前,联合国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供了最常被引用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满足我们的需求,而又不损及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换言之,成功的措施就是,我们能否将我们所拥有的机会原封不动地传给下一代。这就引发一个问题:过去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可持续吗?
实际上,人类通过各种方法,让留给后代的机会一直有增无减。不光是富裕国家是这样,发展中国家也是这样。过去几百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富有。自1800年到2000年,平均每人消耗的东西增长了8倍;刚刚过去60年,贫穷下降的数量比此前的500年下降的数量还要大。仅这十年,光中国就会让两亿人脱贫。而在25年前,发展中国家每两人就有一人是穷人,现已变成每四人才有一人。尽管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但发展中国家已更富裕,现在的实际人均所得是1950年的6倍。
不光金钱方面取得进步。从整体上看,全世界的教育程度也更高。发展中国家的文盲已从1900年代的75%,下降到当下的12%。有越来越多人可以获得洁净的饮用水和卫生设备,改善了健康,增加了收入。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良人口比例已从1950年的50%降到现在的16%。
随着人们更有钱、受过更多教育,可享受的休闲时光也就更多。在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自19世纪末以来,每年的工作时数已大幅减少:现在只是过去的一半。过去30年左右,男性与女性的闲暇时间都在增加,这是因为工作本身以及家务劳动都在减少。从全球来看,如今的预期寿命是69岁,但在1960年是52岁,1900年是30岁。公共卫生进步以及科技方面的创新,极大程度延长了我们的寿命。
我们之所以持续不断地取得显著的成就,其原因在于我们集中于科技创新、为追求更富有的未来而进行投资。虽然当下仍有重要挑战,但未来看上去仍有广阔前景。联合国估计,在本世纪,整个地球上的人类将会比现在富裕14倍,而发展中国家的人会比现在富裕24倍。到本世纪末,我们的平均寿命将是85岁,每个人都将能读、能写,也有食物、水、卫生设备可用。
我们从经验中获知,较繁荣的国家更有办法来对付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它们更易从自然灾害中恢复,这是因为它们更有办法投资于绿色城市和防洪等建设。
过去,我们的创新和足智多谋已解决绝大多数问题,但我们对此却如此健忘。可持续地生活意味着从历史汲取教训。而其中一大教训则是:我们留给子孙最好的遗产就是让他们足够繁荣,以便他们足够快捷有力地对抗未来任何未知的挑战。
□美国《新闻周刊》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