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是谁?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会是《百家讲坛》上的那个“学术超男”。对此,易中天自己的答案是:“我是公民!”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给外界以埋头苦读、学富五车却不问世事的印象。易中天却在新书《公民心事》中开门见山地点明:“学者也是公民,可以关起门来做学问,也可以打开窗户说亮话。”
在本书中,易中天选取了10张“切片”观察中国:民众、官家、教育、媒体、抄袭、逝者、三国剧、反三俗、公共知识分子、中国梦。糊涂的拆迁,农民工子弟卑微而心酸的理想,贵州的绿丝带与杭州的红跑车,中国教育与中国足球……易中天的心事非一己之心事,乃万众百姓之心事。他坦承,这些文字,大多因时因事,有感而发。“这样一来,恐怕又会得罪人。在某些人看来,纯属‘多管闲事’;但在我,却是‘不能不说’。”
易中天说过,知识分子之所以是知识分子,不仅因为他有知识,更因为他是“分子”,既是极少数,又有独立性,要想坚持独立立场,就不能附在某张“皮”上。因此,在《公民心事》一书中,我们读到的,是易中天作为知识分子而背负的责任与担当。他直言社会的弊端与问题,思考自由、理性、人权和法治,阐述作为一名公民应有的常识和理想。
易中天评论社会热点,除了犀利、敏锐外,又多了一分严肃和凝重。在谈论拆迁问题时,他说“政府无利益,公民有权利”;在探讨公职人员的职责时,他指出,“我们的干部,叫‘人民公仆’,不叫‘老爷’”。他认为,这些本是人人都应具备的常识,每发生一起焦点事件都会牵涉到,之所以还要反复地来讲,实属无奈。“现在说出来,是为了明天不用再说。”
易中天认为《三国演义》被奉为经典,正是因为它迎合了中国人的理想。中国人,尤其是传统社会中的老百姓,最喜欢的是三种人:圣君、清官、侠客。最痛恨的也是三种人:暴君、奸臣、小人。《三国演义》就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圣君梦,可以寄托在刘备身上;清官梦,可以寄托在诸葛亮身上;侠客梦,则可以寄托在关羽、张飞身上。至于对暴君、奸臣和小人的痛恨,那就由曹操来扛着吧!所以,“尊刘贬曹”,深得人心啊。
有人问易中天,该怎么解决这些“公民心事”?他回答:“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就是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正义感。易中天更希望看到的是,全体国民都能成为人格独立、意志自由的人,所有的人都能成为社会理想的践行者,以此实现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个人幸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事关国计民生,知识分子更应勇敢发言。
到现在,可能还有不少人认为易中天的历史节目俗不可耐,是“戏说”。对此,两段话可以代表他的心声:一是走出书斋、走向大众,“你要豁得出去,不怕别人说你‘不务正业’,不在乎丛林中的暗箭难防”;二是他悼念柏杨时引用的一段话,我们今天看历史,如果仍旧采取100多年或者300多年前的看法,那就“无疑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和良知的无能”。如今,易中天坦言“公民心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同样的思辩贯穿于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