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为推动建造高能电子加速器的计划,召集华裔物理学家签署联名信。身为中央领导人的上宾,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却独持异议。
杨振宁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在高能物理方面更是成就非凡,他得到诺贝尔奖的工作就是在这个领域。不过,对于高能物理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发展方向,他事实上是不太满意的,在他看来,虽然整个高能实验物理当时发展蓬勃,但前景并不乐观。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看法,杨振宁才认为:在当时经济能力十分有限、国家发展百废待举、人民生活依然困苦的中国,花大钱去建造一个高能加速器,绝对不是优先要做的事情。
联名信上不见他的名字
1980年1月,在广东从化召开了一个高能理论物理会议。会议虽然是其他人组织的,却是由杨振宁和李政道出面做发起人,这也是因为他们俩在华人物理学界最有资望。
除了中国的科学家之外,与会的还有四五十位留美华裔理论物理学家,那个时候中国大陆出国的人还很少,这些华裔物理学家大多数是由台湾地区毕业到美国留学的。参加会议的总共大概100人,可说是当时高能理论物理学界一次群贤毕至的聚会,中国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当时的广东省省委书记杨尚昆和省长习仲勋还设宴请众人吃饭。
饭局之后,由李政道出面安排了座谈会,讨论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杨振宁知道这个座谈会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海外许多人来签字,共同支持中国造一个500亿电子伏特的加速器。他想了想,决定不参加这个座谈会。同样来参加从化会议、和杨振宁有合作关系的吴大竣和邹祖德二人也有些犹豫,杨振宁说没什么不可以去的,他们于是就都参加了。
这个由李政道主持的座谈会讨论了一两个钟头以后,便草拟了一封联名信,大力支持中国建造一个500亿电子伏特的加速器,并且要大家签字。吴大竣跟邹祖德受到很大的压力,也都签了名。然后,这些开会的人就坐飞机到了北京,并且把这封信直接交给国务院。
宣传成就超过实际贡献
中国的高能加速器于1984年破土动工,1989年完成。邓小平非常支持这个计划,他似乎要以之作为改革开放的一个里程碑。杨振宁承认这个对撞机做得很成功,代表中国有相当聪明而且很有能力的人,许多同行帮忙联络美国和欧洲实验室的合作,也是有功劳的。
但另一方面,他始终认为,如果纯粹从科学研究的意义来说,这台高能加速器的完成,事实上在物理方面没有真正重要的意义,当时的宣传成就超过实际贡献不少。另外,中国在高能物理方面一下子训练了几千人,这些人将来怎么发展,也是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杨振宁觉得自己是很幸运的,因为他的科学研究生涯正好碰到高能物理向上快速发展的时机,但这个美好的时代逐渐过去了。因此,在中国的头十几年,虽然贵为许多中央领导人的上宾,但是由于坚持反对高能物理的立场,他还是得罪了不少高层领导。
“真正需要的是人民的签名”
杨振宁告诉我,直到今天,他仍然坚信自己当初的立场是正确的。正如他在1980年3月12日那一封以“亲爱的朋友们”开头的英文信上所写道的那样:
我了解到一些参加从化会议的人认为我不在那封(联名)信上面签字,是很奇怪的事情。下面是一个简短的解释。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由各自对中国社会和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了解,来形成自己的想法,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中国人民的需要和殷望。目前,在中国有很强烈的意见,反对建造500亿电子伏特加速器,这个计划被认为像一个“超级强权”,而其他(科研)领域像是“第三世界”。
我有意不参加广东那个座谈会,是因为知道问题非常复杂,有许多是我不了解的。我觉得我不应该试图去影响其他人的意见。而且,中国的领导人和科学家十分清楚我的想法。
差不多20年后,杨振宁对笔者说,自己的看法依然没有改变,而且愈发觉得当年的那封信写得很好。他认为,里头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
我不能无愧于心地去签署这个文件,因为真正需要的不是我的签名,而是中国人民的签名。
摘自《杨振宁传》,广东经济出版社2011年5月第一版,定价5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