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6月1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潘基文:静默的秘书长也会咆哮

本报记者 崔向升 《 青年参考 》( 2011年06月17日   08 版)

    2010年8月:潘基文访问巴基斯坦洪灾区  资料图片来源CFP

    ■挪威驻联合国副代表批评他“缺乏魅力,没有主见”。

    ■也门总统萨利赫忍不住问:“你怎么老打电话给我?”

    ■美国前驻联合国大使评价:“他是个管理者,而不是激进分子。”

    ■他自道:“我是出了名的隐形人。”

    ■他的皮夹子里放着一张已磨损的纸片,上面写着“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的汉字。

    6日上午,潘基文宣布将参与竞选连任,中美等多国随后表示支持。在公开场合,他带着亚洲人特有的谦虚和低调,这甚至让很多人认为他缺乏领袖魅力和主见。然而私下里,他却通过电话和秘密会谈来追求好的结果。在他看来,联合国需要的不是一个能言善道的政客,而是能办成实事的外交官。

    不少人都觉得,潘基文在过去4年多时间里实在太沉默了。在公开场合,人们常看到他脸上那副典型的东方笑容,却很难指望这位现任联合国秘书长说出什么刺激话来。

    以至于,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两年后,一项调查发现,81%的美国人要么对他没什么看法,要么根本没听说过他是谁。

    连他一些下属也感到沮丧,身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公开声明有时根本引不起注意。“无论他做什么,就是无法激起强烈反响。”

    “潘基文缺乏魅力,没有主见。”在提交给本国的一份报告里,挪威驻联合国代表毫不客气地批评道。

    “我是出了名的隐形人”

    前几天,当这名67岁的韩国男人宣布谋求连任时,许多国家出面表达支持。不过,法新社记者注意到,直到今年初,他还被一些联合国大使批评缺乏领袖魅力。

    这种批评从他2007刚上任时就开始了。和他那位能说会道的前任安南相比,他的领导力一度受到质疑。人们觉得,与安南相比,这个沉默寡言的人“实在没有存在感”。一次,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文章甚至措辞强烈地指责说,“潘基文经常对独裁者的残忍行为保持缄默。”

    这让人很难想象,上世纪60年代在首尔国立大学读书时,潘基文曾高呼着“自由”的口号上街游行。当时,为了反抗韩国的独裁者朴正熙,他一度被投入监狱,“手脚也被士兵们捆绑着”。

    经过几十年历练,当年的激进少年如今已成为3个孩子的父亲,以及助手眼里“静默外交的大师”。有时候,他自己也颇感矛盾地表示:“我是出了名的隐形人。”同一次采访中,他又告诉记者:“在公开场合我不是一个言辞激烈的人。”

    这导致一些人权观察家批评他对某些人权问题缄口不言。人权观察组织联合国事务负责人波罗皮恩就说,他的第一任期“令人失望”。

    “潘基文会见了缅甸最高军人统治者丹瑞大将、被指责在内战中无故伤及平民的斯里兰卡总统拉贾帕克萨等人,但却没有取得显著成果,”批评者说道,“最终只是降低联合国秘书长的威信。”

    不过,面对这些批评,这名从负责礼宾事务的低级官员一步步爬上高位的老人坚信:联合国秘书长需要的不是擅长使用华丽词藻的“政客”,而是能真正办成事的“外交官”。

    事实上,在私下里,这个“沉默”的联合国秘书长,有时却会因为罗嗦和过于直接而让人厌烦。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所有这些非常棘手的领导人方面,我敢说我比任何前任都要更加直言不讳。”

    前些日子,他给也门总统萨利赫打了3次电话,指责萨利赫“武力镇压”,并苦口婆心地敦促也门施行改革。在这场据说谈话气氛相当火爆的通话最后,忍无可忍的也门总统忍不住质问道:“你怎么老打电话给我?”

    6月9日这天,他又“非常想与阿萨德说说话”。在位于纽约联合国大厦38层那间办公室里,他一次次拨通叙利亚总统的电话。但据联合国发言人透露,对方的回答是,“总统不方便”以及“总统仍然不方便”。

    与公开场合的低调不同,潘基文对于私下沟通常不厌其烦。电话是他常用的手段,身边的工作人员早已经习惯的一幕是,他常常到晚上8点,还在“煲电话粥”。

    今年年初,他跟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通了个长达40分钟的电话,试图说服对方放弃武力镇压,实施改革。2007年3月,他在电话里因达尔富尔的人权灾难而强烈指责苏丹总统巴希尔。他的一名助手回忆说,他“透过墙壁听到了咆哮声”。

    风格温和的工作狂

    “我一直坚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区分什么应该发出声音,什么时候该默默在幕后处理。”偶尔,这名饱受批评的老外交官也会这样为自己辩解。

    他的皮夹子里放着一张已磨损的纸片,上面写着“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的汉字。“我坚信接触,坚信对话胜于对峙。有时,这种外交活动是公开的;有时则是在幕后进行的,因为幕后外交取得成功的几率往往最大。”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里,他写道。

    根据这个原则,他选择对民主主义、女性权益等“普遍价值观”,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发出强烈声音,但对具有利害关系的地区纷争“应坚守正直的中间立场”。

    为了防止战争,增进人权,解决核不扩散等难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外交。他坚信:“所有纠纷都应通过外交手段和平解决。”

    他通过“沉默”外交取得的成绩,包括在2007年向苏丹总统施加压力,促成联合国维和部队驻扎达尔富尔,以及2008年说服缅甸军方,挽救50万名受飓风影响的灾民。在推动人们对气候问题关注上,他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早在接受任命的致辞中,他就向人们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在亚洲,谦虚是一种美德,不过谦虚是在行为上,而不是在远见和目标上。”

    在韩国一座被战争摧毁的小村里长大、“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贫穷少年”主政联合国之后,带来了许多不为西方人熟悉的风格。比如,上班第一天那个寒冷的冬天早晨,他没有坐车,步行走到了联合国大厦,开了联合国历史上的先例。

    关于潘基文的经历,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是,18岁那年,他在高中的一场英语竞赛中获胜,并获得机会到美国白宫参观,与美国总统肯尼迪握了手。据说,他从那天起发誓要成为一名外交官,并为此付出刻苦努力。熟悉他的人回忆,在韩国担任低级官员时,他对遇见的每一位部长都点头微笑,并因此累得够呛。

    另一名韩国的大学教授则回忆起他努力学习英语的场景。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这名教授乘火车去外地,偶然间发现旁边有个人戴着耳机,紧闭着眼睛,嘴里还在嘟囔着什么。“我悄悄地听了听,原来他是在说英语。当时我还想,这个人已经不年轻了,这么用功学英语可真是奇怪。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

    他把这种刻苦和温和的风格带到了联合国总部的办公室里。每天,这个头发花白的工作狂会提前两个小时到达办公室,并且总要带一摞文件回家加班。以至于,联合国发言人马丁·内瑟基每天得在凌晨4点30分起床,为他准备新闻摘要。

    我不是什么长,我是秘书

    就连那些批评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勤恳,以及低调而高效的处理能力。

    他的第一届任期并非一帆风顺。自上任伊始,潘基文就举起改革旗帜,向官僚主义和低效率的联合国组织开刀。尽管遭到一些人员公开反对,韩国《朝鲜日报》6月7日报道说,潘基文并没有停止改革的步伐。

    为了推动改革,他甚至少有地公开抨击联合国“在基本毫无意义的事情上浪费了难以置信的大量时间”。

    在公开批评美国欠联合国8亿多美元的会费不还并引起轩然大波之后,他连忙专门为此事道歉。这一举动又被人们拿来和他的前任安南对比。安南以与美国唱反调而著称,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时,他谴责这是“非法行为”,并赢得不少喝彩。

    与他相比,潘基文表现得温和甚至懦弱。但他道歉后不久,美国便缴纳了亏欠的维和款项,众议院也投票通过支付剩余欠款的决议。

    “他是个管理者,而不是激进分子。”一名前任美国驻联合国大使评价说。

    关于这位亚洲籍联合国秘书长的个人魅力,批评声从来没有停止过。私下里,就连他并不标准的英语也成为一些人的话柄。安理会某个成员国的驻联合国大使对他的评价是:潘基文的英文水平“无助于提升其形象”。

    潘基文对此倒好像并不介意。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我自己也曾戏言,我不是什么长,我是秘书,因为毕竟只有安全理事会团结一致,秘书长才有力量。” 

 

潘基文:静默的秘书长也会咆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