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6月17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内地人,香港人

文 陈尘 《 青年参考 》( 2011年06月17日   07 版)

    我是广东人,阿丰是土生土长的香港80后。在香港攻读研究生期间,阿丰绝对是我的死党。我们语言无障碍,从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到人生价值观都有着默契。但久而久之,我才发现我们也有不能碰的话题,比方说,香港的内地“新移民”。

    每次讨论起这个问题,我们都会争得面红耳赤,不知如何收场。最近的一次是今年3月,由当时刚出炉的香港财政预算案所引发的讨论。

    考虑到在上一财政年度的财政盈余达到数百亿港币,香港政府决定在新一季度的财政预算案中拨出专款,给每一个年满18周岁的香港永久居民派发6000元港币。这意味着拥有香港居留权、但居港未满七年的数量庞大的新移民未能从中受惠。

    这一政策在当时引来巨大争议,新移民备感委屈,控诉自己被歧视,未能平等分享香港繁荣的成果;一些香港本土市民则很快反击。

    我没有想到,在这场论战中,阿丰也站在了“本土市民”一方,直到他明确告诉我,他也认为内地新移民没有资格拿到6000块。

    “为什么呢?”我当时不能理解。在我所接触的香港朋友中,阿丰算是很了解中国内地的了,他理应对新移民有更多的体谅。

    阿丰说,他认为新移民对香港社会贡献极少,或者从某程度上说,还拖了香港的后腿。

    我马上反驳,给出一大堆例子,说明新移民如何在清洁、保安、服务等行业贡献香港,我还补充论证,这6000块是一种福利,应该给予所有需要的人,而不是论资排辈,按个人贡献来分配。

    然而,阿丰说这不是他对福利的理解,并指出这样给新移民派福利,不利于香港长远发展。

    其实这样的讨论早在我2009年刚到香港时就发生了。

    那时刚刚开学,我与一群新认识的同班同学一起讨论一个小组作业,作业的主题正与新移民有关。讨论越发火热之际,一个香港同学突然气愤地说,他讨厌内地新移民,因为这些人就知道来香港拿综援,拿公屋,生小孩,“分薄”了香港的福利。

    在香港生活,类似的情形不断重演。或是因为我操着一口流利的粤语,香港人在我面前总是“真情”流露。去买衣服,店员在一旁议论:“那个熟客,一看就是内地人,每次来都穿那套衣服,不知道她在我们这里买的衣服都去哪了。”

    去小孩A家里做家教,家长在我身边打电话:“内地人最自私了,还习惯用不好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在小孩B家里吃饭,家长最喜欢给我介绍内地和内地人的种种问题,从卫生条件、交通状况、空气指数、行政效率到内地人的生活和交际习惯。

    或许人们都依赖于某种优越感而活。通过对内地和内地人的选择性认识,一些香港人成功地构建了对“香港人”这一身份的自豪感。

    然而,这种自豪感的背后,其实糅杂着更复杂的情绪变化。

    这种变化是有原因的。我小学的时候,姑姑嫁鸡随鸡,到了香港。以前,她每次回内地探亲,都会往回带东西。但近年来,姑姑从香港带回广州的东西日渐减少,一是因为姑丈收入差了,二是姑姑越发觉得内地的东西更实惠。

    反而是每次从广州回香港时,姑姑都不忘带些洗衣粉和牙膏之类的生活用品回去。内地大城市的产品,已经和我第一次去香港时看到的不相伯仲了。

    而在香港,内地和内地人这两个词汇所折射的含义也有了转变。在香港商业最繁华的铜锣湾,内地人的普通话在名牌店里绕梁三尺,服务人员也说起了不咸不淡的普通话,努力地客气周到。

    在这种变化中,我觉得人们之间似乎横亘着什么。我与同班的香港同学有许多珍贵的回忆。我珍惜这些友谊,但有时也难免有复杂的感受。在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年纪相仿,兴趣相投的朋友,而少数时候,我们不得不分化成“香港人”与“内地人”。

    当然,这种分化也有例外。不久前,一个香港社工告诉我,他虽然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但看到一些香港市民对内地新移民这样的态度,还是“很心酸”。(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研究生)

    链接

    内地客买光香港奶粉

    年初有媒体报道,到香港买奶粉成为很多深圳父母的日常生活内容。结果,香港所有超市都一度面临奶粉断货或者紧张缺货的状况。

    内地对港版奶粉的巨大需求,也令香港涌现出一大批网络奶粉炒家。这些人专门在香港各大超市、甚至一些卖“水货”奶粉的地方转悠,发现有奶粉就全部买下,再到网络上加价卖出。

    一名香港奶粉专柜的工作人员说,有一段时间,该超市几乎全部货源都被内地游客买走,导致奶粉经常缺。

    为此,部分超市被迫开出奶粉“限购令”。

    内地富豪香港买楼

    香港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用“女人买手袋”比喻内地富豪到香港买楼的心态:“豪客买楼不贵不买,不靓不买,不是名牌不买,就好像女人买手袋,要买几十万元一个的才高兴,几百元的根本看不上眼。” 

    据报道,近年身家飙升的内地民企富豪,对香港的超级豪宅趋之若鹜,使得香港豪宅楼价屡创新高。曾是内地首富的恒大地产主席许家印,去年以4亿多港元购入香港山顶布力径大屋,每平方公尺楼价达60多万港元,创下香港山顶洋房最高纪录。除许家印之外,“QQ之父”马化腾、“体操王子”李宁、阿里巴巴老板马云都先后豪掷数亿元到香港买楼。 

    香港有关机构统计,去年香港共有250宗逾2000万港元以上的豪宅成交纪录,对比前年急增逾四成。其中超过1亿元的“天价”成交,更比前年飙升近两倍。 

    香港积极引进内地保姆

    为解决保姆荒难题,目前港府劳工署正积极引进内地保姆。

    香港平均每年家政人员的缺口高达10万人,未来5年更是急需多达50多万外来家政人员入港工作作为补充。如何应对保姆荒,香港家政市场将目光投向了内地。

    去年,香港与深圳两地近百家家政企业携手成立“深港家政筹委会”,目的是培训一批内地保姆入港应急。这将是内地保姆首次正式进入香港市场。

    港媒称,香港业界对内地保姆既陌生又怀有强烈兴趣。香港人力代理总会的罗美燕曾表示,从行业到政府,香港对于内地保姆的讨论和质疑从来没停止过。港府曾主持召开多次会议,对于放宽政策让内地保姆来港,持否定和谨慎态度的意见不少。

    有香港雇佣企业负责人表示,如内地保姆能输入,期待越多越好,由于同为中国人,沟通无障碍,与外籍保姆相比,其实更愿意选择内地保姆。

    内地学童香港受欢迎

    据介绍,内地孕妇来港产子的数目不断增多,2009年的数目达到37253人,是同年香港婴儿数目的45%,比2001上升近5倍。

    由于部分新生儿留港定居,部分返回内地居住,等到了入学年龄再返回香港入学,这导致跨境学童的出现。

    2009年,跨境学童达8038人,其中幼稚园学生为2681人,中学1267人。据估计跨境学生每年有30%的增长,未来的数目仍将提升。

    每到清晨6时,众多身穿港式校服、挂胸牌的孩子成群结队地出现在罗湖和福田口岸港澳居民入境处,等待保姆车把他们送去香港的学校上课。

    一名香港学校的副校长说,香港本土因为生源不足,一些学校需要到深圳招生以填补空缺。

    据介绍,香港的低出生率一定程度上导致生源不足,此前便有几十所小学因为招不满学生而结束办学,由此而来这股学校关闭的潮流将蔓延至中学。因此,这些中学未雨绸缪,将招生计划的重心放在深圳人的子女方面。                 

    整理 陆马

 

内地人,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