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中国与19世纪末的德国颇多相似之处,面临挑战的美国则居于英国当年的位置。基于世界大战的教训,为了防止中美间的摩擦与互不信任发展为一场灾难性的冲突,双方都应该超越眼前利益,寻求建立一种能有效缓解冲突的全球性架构。
现代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几乎和19世纪的德国如出一辙。当年的德意志帝国是工业化国家俱乐部中的后起之秀,同时也是一个缺少民主传统的国家,其政治和军事领导团体都来自一个封闭的阶级——土地贵族,其观念和利益与富裕的新兴资产阶级格格不入。这样一个内部分裂的社会因为人为的德意志民族意识而得到弥合,但反过来,德国领导人也因此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将他们的进取心展现给国人,就需要摆出一副好战的姿态。
德国与英国展开了军备竞赛,如火如荼地扩充着自身的海军实力。同时,德国还象征性地开辟了一些海外殖民地,这些举动都向国际社会传达出挑衅的信息。由于缺乏一个有效的国际框架来缓解局势,经济竞争最终升级为军事对抗,在此过程中所有国家都难辞其咎。协约国后来总是将罪责推到德国身上,这实际上是为了平复自身的罪恶感而有意为之。因为他们清楚自己当初没能放下眼前利益,遵从超国家政治团体所要求的“碍事”纪律。
如今,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俱乐部的新成员,由于那些老牌成员的投资而蒸蒸日上。中国也刚刚从一个更加保守的体制中解放出来,迅速膨胀的中产阶级为它带来了财富和国际影响力,也向北京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提出了挑战。和19世纪的德国类似,中国及其古老的文化从一段屈辱的历史中走出,在普通民众中激起民族主义情绪并非难事。
有经济实力撑腰,中国可能选择与美国大战一场,因为在许多中国人眼里,美国正在失去对世界形势的控制,这一点不难让我们联想起德国曾经对待英国的态度。但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中国会面临与德国一样的结局。中国政府从目前来看更倾向于现实主义,而且比绝大多数中国民众清楚外面的世界正处于何种状态,正如1871年的俾斯麦比一战结束后的魏玛共和国更能维护欧洲的和平。
另一方面,深陷不安之中的美国感到自身的优势正在流失,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以及全球竞争导致的国内分歧日益加深,它将和1900年前后的英国一样,认为与中国发生摩擦不可避免。如果中美两国决意一较高下,那么台湾问题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潜在的开战理由,当然还可能包括任何发生在西藏、新疆或巴基斯坦问题上的冲突。
不过,正如1814年到1915年之间的选择是开放的,当今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也可能在下一个20年里,共同选择通过一个全球性架构来控制那些寻求核武器的“不安分”国家,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及人口爆炸带来的挑战。站在人类的高度,一场潜在的危机——哪怕是一场现实的危机,若能以这种方式得到化解,至少不会发展成全球性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