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6月1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水危机终结中国繁荣?

本报特约撰稿 郑宇钧 《 青年参考 》( 2011年06月10日   29 版)

    “真正可能终结中国繁荣的问题是:水危机。”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近日做客BBC节目,当谈到中国经济首要问题时,排除了外界最为瞩目的房地产,语出惊人。

    洪玉兰在洞庭湖浅水区捕了近30年的鱼,这个夏天,她做了一件以前从不敢想的事:湖底散步。

    “我还从未见过洞庭湖底呢,”她搓着手略带紧张地说,“一切是那么不真实。”

    穿着还未洗去上个捕鱼季泥渍的橡胶靴,洪玉兰拖着步子,费劲地穿行于地处湖南省的这一片龟裂干涸的河床。几条倾覆的小渔船横七竖八地躺卧在湖底,死蚌及蚌壳遍地都是。这片如今干枯的湖底,是它们曾经的“家”。

    新草如雨后春笋般长了起来,连成一片新生的“草原”,去年这里还是望不到边际的湖面,鱼虾穿梭其间——多年来,洞庭湖一直是长江主汛期的防洪湖。“不打渔,我就没收入。”洪玉兰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今年创纪录的低降雨量导致长江中下游流域水位急剧下降,一场1961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席卷数省,造成数百万人受灾。作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水面已缩小到不足常年的45%,湖东侧有超过1000公顷的湿地完全干涸。而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其水面面积也缩减到小于历史同期面积的1/5。

    “连长江本身都面临干旱,不啻敲响了警钟。”《中国水危机》作者马军表示,长江流域供养着约4亿人口。

    不独长江,正如美国福克斯广播公司(FOX)指出的,旱情如一个幽灵,已在神州大地徘徊多年,一再重创地方经济。“中国北方正在挣扎。”美国《纽约时报》以如此惊悚的开篇道出了它对中国水危机的忧虑,其笔触掠过“已污染到不可再提供饮用水的黄河”,直指坐拥2200万人口的北京和1200万人口的天津,这两座城市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地下蓄水层已干涸——蓄水层的积蓄需要花费上千年。

    12年来,北京遭遇了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旱情最严重的干旱期。近日,北京水务局发布,北京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公尺,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水资源短缺警戒线——1000立方公尺。

    “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国政府为缓解水危机开出的药方。20世纪50年代首次研究结束后,该工程被搁置一旁,直到90年代中国北方被旱灾打击得抬不起头,政府才重新审查这项工程。2002年,国务院为中线和东线的开工亮起了绿灯。

    《纽约时报》评价“南水北调”为“豪迈大气而代价昂贵”:每年从千里之外的长江抽调至少6万亿加仑的水,以滋润华北平原及其4亿4千万居民干涸的喉咙,而南方此时正在旱灾的侵袭下煎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湖北省内的丹江口水库为起点,水位从43英尺抬升到558英尺,一路从高向低流向800英里外的北京。可如今,丹江口水库正处于10多年来的最低水位。

    国务院一位负责水资源管理的官员对《纽约时报》承认,“南水北调”工程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但是他同时指出要解决当前的水危机,“我们已别无他法”。

    今年以来,上海降水总量仅132.9毫米,是187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干旱”的一年。而从5月19日开始,一场持续了9天16小时的罕见反季节咸潮突袭上海,突破了同期历史纪录。旱情导致长江水位减半,由此造成海水倒灌,使得这座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水资源问题最严重的6个城市之一的工商业重镇,水危机日剧严重。

    中国政府为此启用三峡大坝泄洪,以抗衡旱灾。预计到6月10日,三峡大坝放出的水足够填满200万个奥运会比赛用规格大小的游泳池。巴克莱银行石油分析师阿米拉·森表示,这样减少了水力发电量,每天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可能会增加30万桶。国家电网公司称,由于水电供应不足,电力缺口总量可能超过历史上最严重的2004年。

    FOX指出,水力发电已占中国当前发电量的20%,“如果旱情持续,今年中国的用电需求将有40千兆瓦的缺口,明年将升至50千兆瓦”。

    越来越多的工厂因为电荒而暂停生产。据美联社报道,虽然今夏30千兆瓦的缺口只占中国发电量的3%,但都集中在江浙两省的长三角工业区域。中国官方已警告上海以西的工业园区,在夏季的用电高峰期,他们将面临更严峻的电力定量配给。石化及塑料产品的制造商、小工厂将因此受冲击最大,但上海宝钢同样在需要削减产量的公司之列。

    “真正可能终结中国繁荣的问题是:水危机。”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近日做客BBC节目,当谈到中国经济首要问题时,排除了外界最为瞩目的房地产,语出惊人。

    “我不关心中国内战、瘟疫、骚乱、萧条或者其他所有类似问题。经济都可以从这些问题中复原,惟一无法复原的是水。”罗杰斯称。

    韩国《中央日报》亦把中国干旱称为:随时可能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熄火的“毒素”。

    中国是联合国开列的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印度媒体《印度人》在论及全球水危机的文章中说,中印两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与西方国家有20倍以上的差距。而今,水危机真的已经上升到将“终结繁荣”的地步了吗?

    《英文虎报》将中国的旱情视作全球水危机的先兆,悲观地预言,人类社会将面临从未有过的水危机,却也凸显出了水资源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该报指出,在香港及上海的股票交易所,只有16支股票涉及水资源相关产业,却笃定“受需求推动,马上会有更多的上市公司在水资源领域涌现”。

    路透社指出,长江沿岸的许多其他地区仍有足够水源养活大片稻田,中国经济规模之大也足以吸收此次旱灾冲击,而不至于拖累整体经济增长。

    “单单今年这场干旱不会导致中国经济崩溃,但肯定会造成影响,反映出水资源压力给中国带来的威胁。”中科院水利专家夏军对路透社说,“情况会变得越来越严重,因为经济发展正给水资源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灾害影响的方式和范围也在扩大。”

    德国日报《面对干旱》专号,报道了干旱的中国不可思议的奢侈运动——虽然政府明令禁止,但在北京郊区, 19座新的人造滑雪场以高尔夫球场的名义出现。 按照环保人士胡勘平估算,北京市每年人工造雪的用水量至少100万吨,相当于北京市8300个家庭一年的用水量总和。“除了靠引水来满足一座城市不断发展的需求之外,我们应该先清楚我们有多少水资源,再决定城市的发展规模,”王健说,“毕竟人们对发展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

    世界银行最近发布的《解决中国的水稀缺》研究报告称:“有效管理稀缺的水资源,以便在未来维持经济增长,是中国正面临的一项艰巨的挑战。”在中国,每4美元的经济产出,就需要1立方米的水——大致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

    路透社专栏作者赵岩指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在于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GDP高于一切、集中决策;法律缺乏权威,违法成本低廉。“崛起的中国似乎仍未真正意识到,不是将来是现在,水已经是我们的终极命题。”赵岩意味深长地说。

 

水危机终结中国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