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2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过去10年里来到非洲的中国人,比过去400年里来这里的欧洲人还要多”

非洲:中国人来了

实习生 黄昉苨 《 青年参考 》( 2011年04月29日   29 版)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苏丹钻井队员工与当地雇员进行交流

    荒原,野草,灰蒙蒙的天色,火车飞驰在非洲国家安哥拉的土地上。头等车厢内,BBC第二频道的主持人贾斯汀·罗莱特惊喜地望着眼前的实木座椅,那典雅考究的造型对他而言十分亲切:“这部分是最早的车厢,英国式车厢,因为这条铁路是当年英国人建造的。”

    然而他的思路随即延伸到了车外那片广阔的天地:“不过现在帮忙翻修它的,是中国人。而且他们修建的铁路,将会从大西洋延伸840英里到非洲内陆腹地……”

    这是BBC的纪录片《中国人来了》中的一幕。不仅BBC,越来越多的西方媒体都注意到这种现象:在非洲,中国的影响力不断增长,富有进取心的中国人似乎正在覆盖这片大地的各个角落。

    “过去10年里来到非洲的中国人,比过去400年里来这里的欧洲人还要多”

    “成千上万名中国人在非洲当地开起了店铺,同时也带来了经济的发展与有用的技术。”新一期英国《经济学家》关注起了在非洲的中国投资。

    非洲发展银行的前高级官员Sanou Mbaye在接受该刊采访时说,过去10年里来到非洲的中国人,比过去400年里来这里的欧洲人还要多。先来的是国有企业的工作人员,后来越来越多的是个体户和完成合同工作后留下的人。

    据该刊报道,在过去两年里,中国提供给贫困国家的贷款数额(主要在非洲)甚至要高于世界银行。从2005年到2010年,约14%的中国海外投资流向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为当地带来了就业的增长与经济的不断繁荣。去年,中非之间的双边贸易增长了近四成,贸易额突破了1200亿美元。

    无独有偶,在另一个小型的非洲国家马维拉,《华盛顿邮报》也见到了中国人的痕迹:“这座城市的天际线——虽然现在才只有一点点——完全是中国创造的。中国人出钱建造了议会大楼。由中国人赞助的、造价一亿美元的酒店和会议中心也正在建设中。中国政府还在构建一个足球运动场,显然这也是个受欢迎的举动。”

    《经济学家》在文章中不无惆怅地写道,由于历史原因,非洲国家对曾经荼毒过他们的西方殖民者的后代仍然心存警惕,但对中国人则敞开热情的怀抱。

    “数百万非洲人使用的道路、学校和医院,要么是由中国公司建造,要么就是由中国人开采资源的费用赞助的。”当大笔的为基础设施建设而提供的贷款摆在眼前时,非洲领导人对中国人的欢迎也就不是令人惊讶的事情了。“与此相对应的是,这些领导人们表示,近来西方政府除了在更好地进行政府管理方面对他们说教之外,别无建树。”

    中国在非洲的建设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争议。“当地人得到了铁路,而中国人得到了石油,以及利润丰厚的施工合同。”BBC的纪录片说。与大量从中国到非洲的援助相对应,如今中国35%的石油来自非洲。

    令人惊叹的勤劳,令人防备的竞争

    外媒也描述了事情的另一面。《经济学家》在报道中说,中国人的投资带给非洲繁荣,但同时也招来了一些指责,包括对当地企业的损害、腐败以及囤积自然资源。

    外媒报道说,很多非洲人认为中国人在囤积当地的资源。不光中国1/3以上的石油来自非洲,人们还见到,在现货市场上,中国的国有企业经常在出售石油和矿石。为了赚钱,中国人在远离矿山油田的地方修铁路、架桥梁。

    还有一个说法是,当地人不欢迎来自外国人的竞争。近几年,因为无法与廉价的中国服装竞争,尼日利亚有数百家纺织厂破产,数千人失业。最近出现在索韦托和卢萨卡的小巷中的中国商人,则让当地鸡肉的价格下降了一半,卷心菜的价格下降了65%。很快当地商人就把家畜装在铁笼子里,带到竞争委员会那里去抱怨。

    中国人的勤劳苦干也令非洲人印象深刻,自叹弗如。据说,非洲一些居民见到穿着统一工作服、有着高度纪律的中国工人日夜不停地苦干,误以为他们是被迫干活的服刑人员。在坦桑尼亚的经济中心达累斯萨拉姆,政府表示欢迎中国人来投资,但谢绝各种来做生意的中国小商小贩。

    “我非常感谢他们”

    尽管外媒对中国企业一些行为的批评直接而严厉,但同时也承认“有受人欢迎之处”,“一些非洲国家的债务被免除了;中国还建立了基金,以促进更宽泛的对非洲的投资”。

    事实上,根据中国今年4月21日发布的《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截至2009年底,中国累计对外提供援助金额达2562.9亿元人民币,其中近一半(45.7%)捐助给非洲地区,共涉及该地区51个国家。援助项目涵盖农业、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    

    BBC主持人贾斯汀·罗莱特也发现:“我在这里遇到的每个安哥拉人,都觉得中国人的融入对他们国家是一件有积极影响的事情”。

    在万博(安哥拉第二大城市),他遇到了在当地开连锁超市的中国商人朱伟军,“我觉得我的生意真的很重要,”这个中国人这样阐述自己在非洲做生意的动力,“销售这些产品,可以使我们在国内的厂家有更多生意,以养活更多的人,同时安哥拉人也有了工作和必需物资。我觉得这个事情比光赚钱更有意义。”

    回到开头的那列火车上,贾斯汀离开头等车厢,来到当地人乘坐的铁皮车中。在这里,他看到满车厢的小商贩,铁路的翻修显然为当地人带来了贸易的繁荣。列车暂停于路边时,人们交易活跃得使他几乎挤不上火车。

    中国人到底怎么样?纪录片的制作者们也许觉得自己是时候听听当地人的声音了。“他们(中国人)做的很好啊。”一个当地妇女说,这似乎是个不需要多加思考就可以给出的答案,那女士望向主持人,又面带微笑补充了一句:“我非常感谢他们。”

    值得一提的是,BBC今年3月在27个国家的28000人当中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虽然越来越多的西方受访者对中国成为更强有力的经济体表示担忧,但在非洲被调查的5个国家里,积极的观点占大多数。对中国积极增长持最积极观点的两个国家分别是非洲的尼日利亚(82%)和肯尼亚(77%)。

 

非洲:中国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