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29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他应该得普利策奖”

彭博社记者向美联储讨真相

○本报记者 付雁南 《 青年参考 》( 2011年04月29日   16 版)

    美联储大楼

    4月19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公布了2011年度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在这场美国新闻界最高级别的盛事中,一位并没有出现在名单中的记者却再次被人们提起。

    “马克·皮特曼应该得奖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的主编迪恩·斯塔克曼在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中说,“评审委员会的人们应该发现这个英雄。”

    作为彭博新闻社(下文简称彭博社)的财经记者,皮特曼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揭露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下文简称美联储)的“金融陷阱”。他曾经预言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并且将美联储告上法庭,要求这一政府部门公开更多的信息。

    “政府需要把这些信息让更多的公众知晓。”在一次采访中,皮特曼这样说道。

    不过,皮特曼最终也没能获得普利策奖的肯定,他甚至都没能看到自己“斗争”的最终胜利。事实上,2009年11月,在法院最终裁决美联储败诉之前,这位记者已经因为疾病而去世了。

    他预见了金融危机的到来

    在皮特曼所在的彭博社向美联储提起上诉之前,这位资深记者已经意识到了危机的来临。2007年,他的报道《标普和穆迪隐瞒了2000亿美元的债务风险》一发表就引起了巨大反响。在这篇报道中,皮特曼用大量的数据证明,华尔街正在进行一场“浮士德式”的交易,金融机构从这些交易中获取巨大的利润,却隐瞒了资产和债务可能带来的风险。

    “借贷者少付5%的还款,可能会造成远在大洋彼岸的资产冻结。”他在报道中写道。

    曾经的普利策财经报道奖得主格雷琴·摩根森评价说,皮特曼“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走入了危机中”。“他探查那些复杂、机密的华尔街内幕,并且把复杂的术语描述得深入浅出。”这位《纽约时报》的记者说,“毫无疑问,这是一项伟大的工作。”

    不过,在报道发表之初,一些人却认为这完全是杞人忧天。一家网站就在一篇评论中指责说,皮特曼的报道“危言耸听”,“对于现实没有一点帮助”。

    直到几个月后,人们才发现这位财经记者的预见性:突如其来的次贷危机让美国的金融系统变得岌岌可危。同样有预见性的还有他关于美国银行向海外出口有毒债务的报道,人们很快发现,这些有毒资产不仅确有其事,而且创造它们的财政部长鲍尔森本人,正是华尔街的高盛投资公司和美国国际集团的高层管理人员。2007年,皮特曼凭借这一系列报道获得了财经记者最高奖“杰拉尔德·罗布奖”的肯定。

    作为一家颇具规模的财经新闻通讯社,彭博社自有的市场数据为皮特曼的调查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他同时发现,更多的证券交易数据却被政府隐藏了起来。“秘密交易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皮特曼在一次采访中说,“事实上,在我的调查中,几乎90%的交易都是秘密的。”

    2008年,金融危机加剧,一度犹如烈火烹油般的华尔街投资银行突然滑到了破产的边缘,美国政府在此时先后推出了总额达2万亿美元的贷款计划,以帮助这些公司度过“难关”。许多人质疑,“为什么用纳税人的钱帮助引发危机的华尔街”,而这些声音中最大的一个,就来自于皮特曼所在的彭博社。

    2008年11月7日,彭博社根据《信息自由法》的规定对美联储提起上诉,要求美联储披露在此之前所做的11项贷款计划的条款细节。

    “一些人打算对此做一场大辩论,但另一些人却希望把所有一切都搞清楚,尤其是这个吞噬了无数人财产的庞大的系统。”皮特曼说,“而我就属于后者。”

    这位年过半百的记者坚持美联储应当公开更多的信息。“如果记者、法律制定者和市民明白金融系统如何运转,以及危机发生的原因,公共政策会向更加有效的方向转变。”在2009年的一次电视访问中,皮特曼说。

    “我像侦探一样调查采访”

    一开始,官方对此并没有足够善意的回应。在彭博社提起诉讼一个月后,12月8日,美联储回应说,自己有权保留有关贸易机密和商业信息的内部备忘录,因为披露这些贷款计划的细节“可能导致银行存款客户流失,并令股东感到不安”。

    而皮特曼也并没有放弃,事实上,在朋友们的眼中,这位把政府机构推上法庭的普通记者似乎从来都“无所畏惧”。

    “很长一段时间里,记者们变得胆小了,或者干脆被‘收编’了,但皮特曼却没有。”一位彭博社的编辑说,“他完整地诠释了记者的职业精神:安慰穷苦,限制权贵。”

    在加入彭博社之前,皮特曼曾经在一份小报做法治记者。“警察跟我说谎,犯人跟我说谎,甚至普通人也帮助犯人对我说谎。”皮特曼回忆说,“于是我开始了像侦探一样的调查采访。”

    十几年后,他用同样的精神关注“房贷证券化”的问题,推动了整个美国抵押行业的垮塌。

    “我们应该告诉民众,在资产负债表之外,资金还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皮特曼说,“因为普通人很可能会购买这样的金融产品,他们需要知道真相。”

    事实上,尽管他的报道将矛头直指华尔街和美联储,但这些领域的人们却依旧保持着对他的尊敬。

    “他是一个很棒的朋友,一个真相调查员,一个维权斗士,一个为家庭而骄傲的好男人,一个喜爱美食、饮酒和享受生活的人。”华尔街一位咨询公司的总经理说,“皮特曼实在无可取代。”

    根据这位“斗士”的调查,大量的银行系统正在“阴影中不断运行”。皮特曼坚持,无论多么错综复杂的体系,只要保证透明公开,就能避免问题。

    他在不同场合持续不断地追问:“我们需要诚实地面对现有问题:这些问题多严重?我们应当如何解决?谁将为此买单?”

    “美联储是一家独立机构,但它不能剥夺纳税人的知情权”

    这场官方机构与普通记者的对决最终迎来了记者的胜利。2009年8月24日,曼哈顿联邦法院裁决,公众对央行超过两万亿美元的借贷享有知情权。

    普瑞斯卡法官称,美联储在彭博社记者根据《信息自由法》提出要求之后,通过不充分的搜索隐瞒机构记录。美联储必须在5天内公布长达231页的报告等相关援助资料,且将在负责多数贷款项目的纽约联储内部寻求更多信息。

    美国佛罗里达州民主党议员、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委员格雷森在法官普瑞斯卡的裁定后称,美联储将必须为其所作决定负起责任。美联储是一家独立的机构,但其不能剥夺纳税人的知情权。这是美联储首次被要求披露紧急银行贷款细节信息,这些贷款的用途,正是挽救那些推动次贷危机爆发的华尔街金融机构。

    皮特曼本人撰写了这条历史性的新闻。在过去的作品里,他曾经描述过华尔街对普通人的影响:通过投资银行的高度评级,一位美国老人抵押了房屋并获得贷款,但最后,因为无法偿还贷款,老人却遭受了更大的损失。

    “如今,我们让人们知道谁造成了这一切,我们也希望弄明白,如何避免重蹈覆辙。”皮特曼说。

    连娱乐圈都被这位财经记者的故事所吸引。在纽约翠贝卡电影节上映的纪录片《美国赌场》中,皮特曼的故事也获得了不少镜头。

    在败诉之后,美联储向第二上诉巡回庭提起上诉,但该法院最终维持了普锐斯卡法官的判决。遗憾的是,皮特曼却没能等到这一结果。2009年11月25日,当诉讼还在法律程序中缓慢推进时,52岁的皮特曼已经因为疾病而离开了人世。

    “他的死讯令我们所有人震惊。”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说,“皮特曼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财经记者之一。”

 

彭博社记者向美联储讨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