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物质主要通过空气和海水进行扩散污染,作为近邻的我国,是否受到此次核辐射泄露的影响,一直是公众最关心的话题。对此,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都在其官方网站介绍:到目前为止,日本核电站辐射泄露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没有危害,无需采取特别的防护措施。
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4月4日,环保部门在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地区气溶胶取样中检测到极微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另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和宁夏检测到更微量的放射性核素铯-137和铯-134。结合近年来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初步确认各地所检测到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来自日本福岛核事故。
由于各地检测出的人工放射性核素所造成的辐射剂量极其微弱,只有10-7(注:为次方形式,文本文档无法显示,我在版上改)微西弗/小时,相当于岩石、土壤、建筑物、食物、太阳等自然辐射源形成的天然辐射剂量(0.1微西弗/小时)的十万分之一。公众暴露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年之内所接受的附加辐射剂量,仅相当于乘坐飞机飞行两千公里所受辐射剂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无需采取特别防护措施。
中国气象局网站4日报道,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和大气扩散模式计算分析表明,未来三天(4月4日至6日),日本海至我国黄海、东海以东洋面的中低层偏东风明显,有利于前期扩散至该地区的核放射性物质向西扩散,福岛核电站释放的微量放射性物质有可能随气流扩散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海域,但由于浓度量级较低,对我国环境和公众健康无影响。
3月11日,在日本地震发生4小时后,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向各核应急响应区域专业气象中心发出核应急响应气象支持请求,北京区域环境紧急响应中心随即启动应急响应。次日上午,首份“日本核电站核泄漏3天内对我国无影响”的决策服务材料报送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随后,专报每天两次滚动制作发布。这背后是一支15人组成的核应急小分队,他们在关键时刻发出权威声音,为决策部门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持,为公众解疑释惑、缓解恐慌。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司长陈振林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通过对历史上东亚地区的日本气候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总体结论是3、4、5月份东亚地区以偏西气流为主,因此,日本核辐射不会对中国造成较大影响。现在,气象局每天实施24小时不间断的业务运行,对风向变化也一直关注。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会对水质进行检测,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4月2日,日本官员证实,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的含高浓度辐射物质积水渗出反应堆流入太平洋。这些核污染物会不会随着海水流入东海,进而危害东海水质及海产品呢?对此,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有关工作人员对媒体表示,从海洋环流分析,近期核污染物不会影响我国东海海域,东海分局将派出更多监测船对海域进行核污染物的监测。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工作人员称,根据海洋环流分析,福岛第一核电站渗出的含高浓度辐射物质积水流入海水中后,将被福岛附近的黑潮(即日本暖流)向东至东北方向汇入北太平洋,近期基本不存在向我国海域扩散的动力条件,因此暂时不会对我国东海海域的水体以及海产品产生影响。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海水检测中并未发现核物质含量。相关机构将一直紧密关注海洋水产的核物质含量等,一经检出,立即向农业部报告并第一时间向市民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