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06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最新资料披露

英国间谍曾策划刺杀列宁

本报特约记者 章鲁生 《 青年参考 》( 2011年04月06日   22 版)

    罗伯特·洛克哈特

    1918年的穆拉

    西德尼·赖利,据说是007的原型。

    英国现任副首相尼克·克莱格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美国的苏联问题专家罗伯特·塞维斯教授近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档案馆中发现了一封信件,据此,近百年来被收入苏联国家档案、编入学校教材并多次拍成电影的“洛克哈特阴谋”,很可能是真的。

    英国不满俄德谈和

    1918年8月30日,苏维埃政权的领袖列宁到莫斯科郊外的米赫尔松工厂向工人发表演讲。会后,列宁被右翼的社会革命党的女刺客芬尼·卡普兰近距离射中三枪,伤势严重。

    行刺后的卡普兰被当场逮捕,3天后即遭处决。“契卡”(即全俄肃反委员会,克格勃的前身)的秘密警察还在全城大搜捕,并于第二天逮捕了一名英国间谍——罗伯特·洛克哈特。

    英国人洛克哈特与列宁被刺一案有何牵连呢?这还得从当时一战的形势说起。

    1917年底,离一战正式结束还有一段时间,俄国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已在与德国和谈。这让英国人非常不满,因为这样一来,德国人就会把东线的兵力调到西线去对付英法。更让英国人不安的是,德国还往俄国派驻了大使——看起来,俄德真的要握手言和了。

    为了让俄军继续与德军作战,时任英国首相劳合·乔治任命洛克哈特为英国驻莫斯科的代理总领事,到莫斯科游说。

    洛克哈特是苏格兰人,当时刚30岁出头,很有个性,喜欢葡萄酒、女人和运动,号称能同时读5本书。刚开始时,洛克哈特与俄国人谈得一帆风顺,但到了3月3日,俄国与德国签定《不列斯特和约》,俄国人退出战场,这让一向自诩能力超群的洛克哈特出离愤怒。于是,他转而将精力放在如何推翻苏维埃政权上,希望建立另一个俄国政府,并让其出兵对抗德国。他在发给英国外交部的电报中称,“要除掉所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建立一个真正的军人专制政府”。

    得力间谍准备动手

    1918年5月中旬,洛克哈特与反布尔什维克的俄国社会革命党分子鲍里斯·萨温科夫取得联系。一次,洛克哈特在和萨温科夫会谈后,马上发了一封电报到伦敦。电报称,萨温科夫已拟出一项推翻苏维埃政权的计划,详谈在盟国军队的帮助下,对布尔什维克领袖实施暗杀并重建军队。

    英国战时内阁成员克祖恩勋爵在电报下方批注,称萨温科夫的计划非常“激烈”,如果成功的话,应该是很有效的,但必须保守秘密,绝对要在盟国军队同意协助之后才可行动。

    1918年6月,洛克哈特又写信向英国政府申请拨款,用以在莫斯科设立一个反布尔什维克的组织。这封注有“紧急”字样的信,从英国外交部转到财政部,并有批示:外交部希望财政部同意拨款给洛克哈特。

    与此同时,洛克哈特又与军情一处(当时英国的秘密情报机构)驻俄国总头目埃内斯特·博伊斯取得联系。博伊斯很认同洛克哈特的想法,并把手下西德尼·赖利介绍给他。

    赖利1874年出生于俄属波兰一个富裕的犹太家庭,后来侨居伦敦,并成为军情一处的优秀间谍,他“精通数种语言,多情、自信而无畏”,一本介绍英国情报机构历史的畅销书这样评价他:“没有第二个间谍能拥有赖利那样的魅力和影响力……他是个搞暗杀的行家,通晓下毒、刺杀、枪杀、扼杀等各种手段。他总是备有11个证件和同样多的妻子。”

    1918年春天,代号为“CT1”的赖利回到俄国,任务是刺杀列宁。5月7日,赖利大摇大摆地来到克里姆林宫门口,自称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的特使,要求同列宁本人见面,结果被列宁的助手三言两语便打发走了。“契卡”随即开始调查形迹可疑的赖利。

    洛克哈特对赖利的莽撞举动非常恼火,“像训斥小学生一样将其训了一通”,赖利不得不有所收敛,他找了几个情妇,装成希腊人,开始认真筹划刺杀。

    “契卡”提前收网

    虽然洛克哈特和赖利自以为进行得天衣无缝,但其实“契卡”早已盯上他们了。1918年6月,“契卡”派出两名自称是拉脱维亚族的秘密警察,与赖利搭上线。他们告诉赖利,莫斯科的拉脱维亚族士兵对现状极其不满。

    赖利于是便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莫斯科的士兵都是些拉脱维亚人,谁控制了他们,谁就控制了首都。谁出钱多,他们就跟谁走。

    有鉴于此,赖利带着这两位“同道中人”去见洛克哈特,洛克哈特又带着他们到处拜访别的“同道中人”,还开了几次会,决定由他们策反拉脱维亚士兵。8月20日,赖利给了这两名“同道中人”120万卢布的经费(由英国政府提供),当然,这笔钱很快就被转到“契卡”总部。

    按照洛克哈特等人的计划,1918年9月6日,他们将在莫斯科大剧院劫持列宁和红军的缔造者托洛茨基。谁知,芬尼·卡普兰8月30日却抢在他们之前射伤列宁,并促使“契卡”提前收网,于8月31日清晨将洛克哈特逮捕,赖利则仓皇逃出俄国。

    “契卡”以为卡普兰是洛克哈特指使的,审讯时问:“您认识一个叫卡普兰的女人吗?”洛克哈特予以否认。随后,卡普兰被带到洛克哈特面前——“契卡”这样做,是以为卡普兰见到洛克哈特后会很震惊,那样便证明他们认识。但卡普兰见到洛克哈特后,“保持着一种出奇的平静……直到看守进来将她带走”。

    由于没得到想要的证据,加之洛克哈特有外交豁免权,因此审问持续了6个小时后,“契卡”便释放了洛克哈特。两个月后,洛克哈特回到伦敦。从此,他平淡地度过余生,1970年去世,享年83岁。

    档案馆里的一封信件

    赖利逃出俄国后,被苏维埃政权缺席判处死刑。在美国、法国等地辗转周游了几年,他又于1925年经芬兰潜回苏联,遭苏联警方逮捕,经斯大林亲自下令枪决。

    这便是近百年来被收入苏联国家档案、编入学校教材并多次拍成电影的“洛克哈特阴谋”(有时也称“赖利阴谋”)。此事发生后,英国军情一处在俄国的活动基本停止。

    根据“契卡”的档案记载,洛克哈特在受审时坦白了自己参与策划刺杀列宁和推翻苏维埃政权阴谋的事实。而在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一个英国间谍》一书中,洛克哈特则坚称并未参与这些阴谋,并声称赖利才是真正的幕后杀手,因为他“经常会做一些出格的事”,并强调自己与赖利来往不多。

    英国官方更是从不承认曾参与此事。然而,美国的苏联问题专家罗伯特·塞维斯教授近来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档案馆中,发现了洛克哈特儿子罗宾·洛克哈特写给英国外交部的一封信,此信足以证明,苏联人所说的“洛克哈特阴谋”很可能是真的。

    罗宾·洛克哈特在信中说:“在他(指洛克哈特)的《一个英国间谍》的书里,虽未承认他参与刺杀列宁的阴谋,但他对当时自己支持反革命运动直言不讳,而且也指出赖利积极参与刺杀阴谋。他曾跟我说得很清楚,他和赖利关系的紧密程度,远远超过他所公开承认的那样。”

    现任副首相被卷入

    《每日邮报》还发扬八卦精神,将英国现任副首相尼克·克莱格与“洛克哈特阴谋”扯上关系:洛克哈特的情妇穆拉·布登培格,其侄女嫁给了克莱格的祖父。列宁遇刺后,“契卡”在逮捕洛克哈特时,曾一并带走正躺在他床上的穆拉。

    穆拉·布登培格1892年出生于一个沙俄贵族家庭,性感妖艳。当年她被捕后,被关在“契卡”总部——莫斯科卢比扬卡2号楼,几天之后获释。有种说法是,她通过与当时“契卡”的副主席雅科夫·皮特斯上床换来了自由。

    后来,穆拉又交过多名男友,其中有大名鼎鼎的苏联作家高尔基,还有英国科幻小说大师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代表作有《时间机器》)。

    20世纪30年代出任苏联“内务人民委员会”(即改名后的“契卡”)主席的根里克·雅戈达,也曾拜倒在穆拉的裙下,多次为穆拉安排出入苏联的证件。

    有传言称,穆拉是一个英苏双面间谍,曾在1951年向英国军情五处提供情报称,该处的间谍安东尼·布朗特爵士有亲苏倾向,须格外注意。但军情五处不信此说,反而暗中调查穆拉。1974年,82岁的穆拉去世。1979年,布朗特的苏联间谍身份暴露,军情五处这才知道当初冤枉了穆拉。

    如今,英国前国防大臣凯万·琼斯呼吁政府开放与“洛克哈特阴谋”有关的全部档案,并将矛头直指现任副首相克莱格,“克莱格先生经常说要建设一个开放的政府,那为什么不授权开放与他祖先有关的档案呢?”

    塞维斯教授则认为:“英国人一向表面上公开谴责颠覆外国政府或刺杀他国政治领袖,且标榜自己是清白的,这使得我们要从他们那里获取相关史料几乎不可能。”

 

英国间谍曾策划刺杀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