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公务人才储备可观,然而——

“国考”发烧并非中国之幸

http://qnck.cyol.com ::文 美国《侨报》评论员 2009-12-05 02:35 中青报订阅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句话以前多用于形容中国高考之难,不过,中国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景象可能更符合这种描述:一年热过一年,考生总数年年攀升,今年1.5万个职位竟吸引了逾100万人报考。

  这种局面的益处很明显,它有利于提高中国公务员队伍的素质。当年,唐太宗兴科举,得以网尽天下士子,曾得意地说出:“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而今天,公务员考试也在尽可能纳入社会精英。报考者越多,越能“优中选优”,百里挑一、千里挑一——考生报名门槛越来越高、考题越来越难,正说明人才可选空间在加大。有如此优厚的土壤层,未来中国的公务人才储备自然可观,有助于构建一个人员高素质的政府,从这个角度说,可以是一国之幸。 

  不过,细析之后不难发现,这种公务员考试热中蕴含着诸多不理性因素,引导不好就可能让一国之幸成为一国之悲。

  折射就业难严峻现实

  除了按步就班的特性外,公务员比较其他职业具有收入稳定、福利完备的优势,在当下饭碗难求的困境中,无论哪一点都足以让无数人为之折腰——如今公务员考试被中国各界普遍称为“国考”,这当然不单纯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之简称,更凸显了公务员职位的“金饭碗”属性,意味着“一考跨进‘国家’(机关)门”。在连小孩子都知道公务员好的语境下,众多择业者热衷选择“国考”这条较为优厚的就业途径,是相当正常的趋利避害之举。尤其是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过去,尽管中国经济在回暖,职场主流仍会“求稳”,择业者更多地挤向窄窄的“国考”独木桥,甚至有人以买彩票的赌玩心态上阵,均不足为奇。更别提,近年来公权机构成“腐败重灾区”,让某些人滋生的“非分之想”。

  恐损害创新原动力

  可见,“国考”持续升温建立在待遇吸引力基础上。而这种人才虹吸效应,极易把社会人才的出路引上狭隘的仕途歧路,为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埋下隐患。试想,以安逸与稳定为追求的择业者,一旦进入公务员序列,还会有奋力飞翔的激情与斗志吗?而功利取向大量充斥于政府机构中,不仅无助于建立廉洁高效的政府,更会大大损害一国的创新原动力,危及国家的长远建设。

  要想让这种危险不致成真,单纯要求择业者改变逐利本性显然并不现实,关键在于如何引导这种逐利本性,改变“国考”僧多粥少的局面。

  而这既要求中国政府多提供一些“干饭”、“包子”、“馒头”等就业选择,建立和完善各种社会保障体系,打消民众对“不安定”的焦虑,同时也需改变公务员这锅“粥”的味道,降低其魅力,让其回归为一般社会职业。

  人才资源合理分配是目标

  归根到底,社会天平的严重倾斜,还是在于社会资源和利益格局的分配不均衡,过度集中于公权机构手中,且形成了不正常的超稳定性。尽管“中国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被辞退的几种情形早有明确规定,但被辞退的公务员事实上寥寥无几。官方统计显示,从1996年实行辞职辞退制度以来到2003年的8年间,每年被辞退的公务员占总数的比例约为0.05%,而一般正常企业的淘汰率在5%到15%之间。相比报考热带来的惊人淘汰率,这种强烈反差只会促使更多人削尖了脑袋往里钻——眼下催生的教辅、培训、交通、住宿等公务员考试经济链(如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出国热”、90年代兴起的“考研热”),正是这种狂热追捧心态的投射。只有加快公务员队伍的“能上也能下、能进也能出”的改革,中国人才资源才能真正得到合理分配,社会活力才能充分激发,一个创新型社会才会可期。

  (::美国《侨报》》12月1日)

分享到:
时政
雾霾把中国精英“赶”到海外

今年第一季度,北京连续出现重度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因雾霾移居海外。[全文>>]

美国"千禧一代"是什么生活状态

自信、自我、自由、乐观并且欢迎改变,疏离宗教、政治和社会,自恋而乐观。[全文>>]

财富
中国央行叫停虚拟信用卡

13日,中国人民银行以保证金融安全为由,叫停了阿里巴巴和腾讯11日刚刚宣布推出的虚拟信用卡。[全文>>]

外媒:中国打开民营银行大门

中国银监会宣布,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10家公司,已被选定参与投资中国首批5家民营银行。[全文>>]

文化
为什么雷达找不到MH370?

许多人认为雷达无所不能。令他们惊讶的是,依靠这项技术至今也找不到消失的MH370航班。[全文>>]

外挂抢票:粉丝与“黄牛”之战

一些票务公司和个人为了与“黄牛”作斗争,无奈之下也得“以牙还牙”,外挂大战愈演愈烈。[全文>>]